一株产油酵母菌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0480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4: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株产油酵母菌,分类命名为Pichia segobiensis O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株产油酵母菌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发酵
,具体涉及一株富含棕榈油酸的产油酵母菌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棕榈油酸 (Palmitoleic acid,C16:0,POA),是由十六个碳原子组成且含有一个双键的ω

7单不饱和脂肪酸。近年来,棕榈油酸在营养、医药和工业上的应用价值逐渐受到重视。棕榈油酸能够降低C

反应蛋白(CRP)的水平,通过减少炎症降低心脏病,中风的危险;增加细胞膜的流动性,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含量,减少血管中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而造成的阻塞血管,从而防止心律失常和减少高血压等。另外,棕榈油酸已被证明能提高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对糖尿病,代谢综合症有效,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此外,棕榈油酸被认为是生产优质生物柴油以及化学工艺中辛烯合成的理想原料。
[0003]迄今,棕榈油酸大多来源于生物合成。目前,野生植物是棕榈油酸产品的主要原料。沙棘果、猫爪草、澳洲坚果等含有含量(15%

40%)较丰富的棕榈油酸。然而,在这些高积累脂肪酸的野生植物中,绝大多数因种子小、产量低、地理分布窄等原因,不能像普通油料作物那样进行大规模种植和商业化生产。而大田栽培的大豆等常见油料作物种子的主要成分包括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油酸(C18:1)和亚油酸(C18:2),而仅含微量的棕榈油酸(<2%),难以满足人类食用和工业需求。
[0004]鉴于棕榈油酸等ω

>7脂肪酸在人类健康、医药上的独特价值以及可作为再生资源的重要性,筛选富含棕榈油酸的产油微生物应用于实际生产逐渐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产油酵母,相较其他产油微生物,具有培养简单、生物量大、油脂含量高、底物利用谱广泛,以及工业化中适应性强等众多优点。但在大多数产油酵母(能够积累超过细胞干重20%的油脂的酵母)中,棕榈油酸含量稀缺(<10%).而非产油酵母中棕榈油酸含量高对棕榈油酸实际产量无应用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株富含棕榈油酸的产油酵母菌,通过氧调控策略,使最终棕榈油酸的产量得到明显的提高。
[0006]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株产油酵母菌,其特征在于,分类命名为Pichia segobiensis OY

2,保藏号为CCTCC M 2020733。
[0007]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产油酵母菌在生产棕榈油酸中的应用。将所述产油酵母菌接种至YM平板培养基上培养后,取单菌落接种至种子培养基进行两代种子培养,种子培养得到的种子液接种至发酵培养基发酵产棕榈油酸。
[0008]进一步的,所述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均为无机盐培养基,其组分如下:50 g/L葡萄糖、8.99 g/L KH2PO4、 0.12 g/LNa2HPO
4 · 2 H2O、 0.1g/L二水合柠
檬酸钠、 0.1 g/L 酵母粉、0.2 g/L MgSO
4 · 7H2O、 4.72 g/L (NH4)2SO4;此外以每升20mL的量加入盐溶液以及微量元素溶液;盐溶液组分为20 g/L MgSO4·
7 H2O、10 g/L酵母粉;微量元素溶液组分为4 g/L CaCl2·
2H2O、0.55 g/L FeSO4·
7H2O、0.475 g/L 柠檬酸、0.1 g/L ZnSO4·
7H2O、0.076 g/L MnSO4·
H2O、100 μL/L H2SO
4 (96 %)。
[0009]进一步的,所述两代种子培养的方式为:1)一代种子培养:从YM平板培养基上取单菌落,接种于种子培养基恒温培养;2)二代种子培养:取一代种子培养的培养液接种于新的种子培养基,和步骤1)同样条件下恒温培养,得到用于发酵培养的种子液。
[0010]进一步的,所述恒温培养的条件为:25℃,200 rpm下培养24h。
[0011]进一步的,发酵培养的条件为:25℃下发酵8

10天,从第二天起每天补充葡萄糖至浓度为90 g/L,同时补充2%的盐溶液和2%的微量元素溶液。
[0012]进一步的,发酵培养时转速600~1000 rpm,通气速率0.1~2vvm。优选的,发酵培养时转速1000rpm,通气速率1vvm。
[0013]进一步的,将发酵培养的发酵液离心去上清,利用生理盐水冲洗两次,得到的菌体经过液氮速冻后冷冻干燥至恒重,获得含棕榈油酸油脂产品。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株产油酵母菌及其应用。本专利技术筛选到的Pichia segobiensis OY

2是一株总油脂含量超过20%且棕榈油酸含量超过10%的产油酵母菌株。在目前已知的产油酵母菌中,棕榈油酸含量高且具有实际生产应用意义。通过氧调控策略优化,总油脂含量达到了30.07%, POA含量达到了22%,POA实际产量达到了2.93 g/L,相比较原始发酵条件(0.94 g/L),提升了211.7%。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为棕榈油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具有潜力的微生物来源。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此外,实施例所描述的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专利技术。
[0016]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生物材料,其分类命名为Pichia segobiensis OY

2,于2020年11月13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20733,地址:中国. 武汉. 武汉大学。
[0017]实施例中使用的培养基如下:YM液体培养基:10 g/L葡萄糖,5 g/L蛋白胨,3 g/L酵母粉,3 g/L麦芽提取物。
[0018]YM固体培养基:10 g/L葡萄糖,5 g/L蛋白胨,3 g/L酵母粉,3 g/L麦芽提取物,15

20 g/L琼脂粉,pH 6.2
±
0.2;115℃灭菌20 min。
[0019]无机盐种子培养基:50 g/L葡萄糖、8.99 g/L KH2PO4、 0.12 g/LNa2HPO4·
2 H2O、 0.1g/L二水合柠檬酸钠、 0.1 g/L 酵母粉、0.2 g/L MgSO4·
7H2O、 4.72 g/L (NH4)2SO4;此外以每升20mL的量加入盐溶液以及微量元素溶液;盐溶液组分为20 g/L MgSO4·
7 H2O、10 g/L酵母粉;微量元素溶液组分为4 g/L CaCl2·
2H2O、0.55 g/L FeSO4·
7H2O、0.475 g/L 柠
檬酸、0.1 g/L ZnSO4·
7H2O、0.076 g/L MnSO4·
H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株产油酵母菌,其特征在于,分类命名为Pichia segobiensis OY

2,保藏号为CCTCC M 2020733。2.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油酵母菌在生产棕榈油酸中的应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产油酵母菌接种至YM平板培养基上培养后,取单菌落接种至种子培养基进行两代种子培养,种子培养得到的种子液接种至发酵培养基发酵产棕榈油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均为无机盐培养基,其组分如下:50 g/L葡萄糖、8.99 g/L KH2PO4、 0.12 g/LNa2HPO4·
2 H2O、 0.1g/L二水合柠檬酸钠、 0.1 g/L 酵母粉、0.2 g/L MgSO4·
7H2O、 4.72 g/L (NH4)2SO4;此外以每升20mL的量加入盐溶液以及微量元素溶液;盐溶液组分为20 g/L MgSO4·
7 H2O、10 g/L酵母粉;微量元素溶液组分为4 g/L CaCl2·
2H2O、0.55 g/L FeSO4·
7H2O、0.475 g/L 柠檬酸、0.1 g/L ZnSO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秀娟周鑫海信丰学章文明周杰董维亮姜岷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