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触控显示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0194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柔性触控显示屏,涉及显示屏技术领域,该柔性触控显示屏,包括显示屏本体,所述显示屏本体的表面设置有筒体,所述筒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减震层,所述第一减震层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绒布层,所述绒布层的内壁与显示屏本体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筒体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筒盖,所述筒盖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减震层,所述第二减震层位于筒体的内部,所述第二减震层的底部与显示屏本体的顶部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筒体、第一减震层、绒布层和卡块,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目前常见的柔性触控显示屏在使用时,不具备专用存放装置对柔性触控显示屏进行存放,直接将柔性触控显示屏携带在身上容易造成损坏的问题。显示屏携带在身上容易造成损坏的问题。显示屏携带在身上容易造成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柔性触控显示屏


[0001]本技术涉及显示屏
,具体为一种柔性触控显示屏。

技术介绍

[0002]柔性触控显示屏又叫柔性显示器,由柔软的材料制成,是可弯曲和变形显示装置,柔性触控显示屏可直接通过手写笔或手指进行触控操作,现有技术中,目前常见的柔性触控显示屏在使用时,使用者常将柔性触控显示屏携带在身上,需要使用时将柔性触控显示屏取出进行使用,不具备专用存放装置对柔性触控显示屏进行存放,直接将柔性触控显示屏携带在身上容易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柔性触控显示屏,具备有效防止柔性触控显示屏损坏的优点,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目前常见的柔性触控显示屏在使用时,不具备专用存放装置对柔性触控显示屏进行存放,直接将柔性触控显示屏携带在身上容易造成损坏的问题。
[0004]为实现有效防止柔性触控显示屏损坏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柔性触控显示屏,包括显示屏本体,所述显示屏本体的表面设置有筒体,所述筒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减震层,所述第一减震层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绒布层,所述绒布层的内壁与显示屏本体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筒体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筒盖,所述筒盖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减震层,所述第二减震层位于筒体的内部,所述第二减震层的底部与显示屏本体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筒盖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壁与圆盘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空腔内壁的顶部和圆盘的顶部分别与弹簧的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空腔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导向杆的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圆盘和弹簧均活动套接在导向杆的表面,所述圆盘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筒盖的表面与圆环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空腔内壁的侧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与连接块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在圆环的内壁,所述连接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插杆,所述筒体的顶部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杆的底部贯穿筒盖并插接至插槽的内部,所述筒盖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筒体的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卡块的表面与卡槽的内壁活动连接。
[000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减震层和第二减震层均为珍珠棉。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筒体的表面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内壁为曲面。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空腔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圆杆的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圆盘活动套接在圆杆的表面。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插杆的底部呈半球状,所述插槽的形状与插杆的形状相适配。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槽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卡槽呈L形。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柔性触控显示屏,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1]1、该柔性触控显示屏,通过设置筒体、第一减震层、绒布层和卡块,在使用时,将显示屏本体放入筒体的绒布层内,将筒盖盖在筒体上,卡块将筒盖卡住,第一减震层和第二减震层均为珍珠棉,可对显示屏本体进行减震,同时筒体和筒盖组成了专用存放装置对显示屏本体进行保护,达到了有效防止柔性触控显示屏损坏的效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目前常见的柔性触控显示屏在使用时,不具备专用存放装置对柔性触控显示屏进行存放,直接将柔性触控显示屏携带在身上容易造成损坏的问题。
[0012]2、该柔性触控显示屏,通过设置弹簧、圆盘和插杆,在使用时,筒盖盖在筒体上时,卡块卡在卡槽中,卡块与卡槽内壁的一侧贴合,圆盘在弹簧弹力作用下使插杆插入插槽中,将筒盖卡住,防止筒盖被随意打开,需将筒盖打开时,向上拉动圆环使插杆与插槽分离,反向转动圆环使卡块与卡槽内壁的另一侧贴合,再向上移动圆环使筒盖与筒体分离即可,筒盖打开和关闭更加方便,从而使显示屏本体的取放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筒体位置处正剖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圆盘位置处俯视截面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卡块位置处俯视截面图;
[0017]图5为本技术的环形槽位置处俯视截面图;
[0018]图6为本技术的卡槽右视图。
[0019]图中:1、显示屏本体;2、筒体;3、第一减震层;4、绒布层;5、筒盖;6、第二减震层;7、空腔;8、圆盘;9、弹簧;10、导向杆;11、连接块;12、圆环;13、滑槽;14、插杆;15、插槽;16、卡块;17、卡槽;18、环形槽;19、圆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6,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柔性触控显示屏,包括显示屏本体1,显示屏本体1的表面设置有筒体2,筒体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减震层3,第一减震层3和绒布层4对显示屏本体1进行保护,防止显示屏本体1与筒体2硬性接触,第一减震层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绒布层4,绒布层4的内壁与显示屏本体1的表面活动连接,筒体2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筒盖5,筒盖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减震层6,第二减震层6防止筒盖5与显示屏本体1硬性接触,第二减震层6位于筒体2的内部,第二减震层6的底部与显示屏本体1的顶部活动连接,筒盖5的内部开设有空腔7,空腔7为圆盘8的移动提供空间和导向,空腔7的内壁与圆盘8的表面活动连接,空腔7内壁的顶部和圆盘8的顶部分别与弹簧9的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弹簧9的弹力使圆盘8通过连接块11带动插杆14插入插槽15中,将筒盖5卡住,空腔7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导向杆10的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圆盘8和弹簧9均活动套接在导向杆10的表
面,圆盘8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1,连接块11的数量为四个,用于圆盘8与圆环12的连接,筒盖5的表面与圆环12的内壁活动连接,空腔7内壁的侧面开设有滑槽13,滑槽13为连接块11的运动提供空间,滑槽13的内壁与连接块11的表面活动连接,连接块11固定连接在圆环12的内壁,连接块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插杆14,筒体2的顶部开设有插槽15,插杆14的底部贯穿筒盖5并插接至插槽15的内部,筒盖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卡块16,筒体2的表面开设有卡槽17,卡块16卡在卡槽17中,防止筒盖5在竖直方向上与筒体2分离,卡块16的表面与卡槽17的内壁活动连接。
[0022]具体的,第一减震层3和第二减震层6均为珍珠棉。
[0023]本实施方案中,第一减震层3和第二减震层6的珍珠棉可对外界振动进行有效的减震,从而对显示屏本体1进行保护。
[0024]具体的,筒体2的表面开设有环形槽18,环形槽18的内壁为曲面。
[0025]本实施方案中,环形槽18的数量为多个,增加筒体2与手部的摩擦力,防止握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触控显示屏,包括显示屏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本体(1)的表面设置有筒体(2),所述筒体(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减震层(3),所述第一减震层(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绒布层(4),所述绒布层(4)的内壁与显示屏本体(1)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筒体(2)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筒盖(5),所述筒盖(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减震层(6),所述第二减震层(6)位于筒体(2)的内部,所述第二减震层(6)的底部与显示屏本体(1)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筒盖(5)的内部开设有空腔(7),所述空腔(7)的内壁与圆盘(8)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空腔(7)内壁的顶部和圆盘(8)的顶部分别与弹簧(9)的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空腔(7)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导向杆(10)的顶部和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圆盘(8)和弹簧(9)均活动套接在导向杆(10)的表面,所述圆盘(8)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1),所述筒盖(5)的表面与圆环(12)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空腔(7)内壁的侧面开设有滑槽(13),所述滑槽(13)的内壁与连接块(11)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连接块(11)固定连接在圆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乃忠
申请(专利权)人:师创教育软件研究院常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