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叶片式磁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9518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4 10: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三叶片式磁刹器,包括磁刹座、动片、摩擦片、定片及手动解锁装置,手动解锁装置包括三叶片压板、拉杆、钢珠、压簧、手柄座和手柄杆,当拨动手柄时,钢珠在高低槽内移动,在高位使手柄与磁刹座端面产生间隙,带动三叶片压板与拉杆,拉动动片远离定片,实现手动形式解除制动。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三叶片与拉杆吊动片的稳定结构,令磁刹器实现了驻坡刹车功能,并用于左右安装驱动形式,实现车辆双驱功能。实现车辆双驱功能。实现车辆双驱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叶片式磁刹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机的电磁制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轮毂电机的三叶片式磁刹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电动车的轮毂电机采用无刷无齿或无刷有齿的电机,目前这两种型式均大量应用在各类产品上。其制动是依托外部的机械结构或电子刹车完成的。机械刹车结构繁杂,刹车部分外露会有灰尘及泥沙进入造成刹车效果减弱,刹线走线和刹把占用整车空间、影响整车的美观,综合成本较高;电子刹车在低速时效果差,无驻车制动能力。同时,目前市面上轮毂电机单驱动功能目前已有一些解决方案。但在双驱动功能形式上尚无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0003]而且由于现有轮毂电机普遍没有断电自动制动功能,在正常上下坡断电的情况下,无法完成自动驻车,需要人为控制完成刹车。在一些特殊安全性要求更高的移动装备上,如电动轮椅、AGV车等,此类轮毂电机的适用性较差。
[0004]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磁刹器,使其更具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适应左、右电机的安装要求,同时便于安装轴承和端盖的三叶片式磁刹器。
[0006]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三叶片式磁刹器,包括包括磁刹座、动片、摩擦片、定片及手动解锁装置,手动解锁装置包括三叶片压板、拉杆、钢珠、压簧、手柄座、手柄杆,在压板周边有拉杆固定孔、手柄内侧有钢珠定位孔、中心有电机轴过孔;钢珠在磁刹座的钢珠导向槽内移动,钢珠导向槽的一端到另一端深度逐渐增加(高低槽),定位钢珠布置在定位孔内、一侧与磁刹座钢珠导向槽接触、另一侧被手柄座的定位孔限位。
[0007]具体地,所述手柄包括手柄座和手柄杆,手柄座上布置两组螺丝孔,所述螺丝孔用于安装左侧手柄杆或右侧手柄杆。
[0008]所述摩擦片呈圆环形,其外圆周边具有卡耳,所述卡耳与转子罩的卡槽在周向上花键式约束,并在轴向上形成动接触;
[0009]得电时解除制动,动片被吸向磁刹座,摩擦片随转子罩转动,电机转动,车行驶;
[0010]失电时制动,动片被磁刹座内置弹簧推向定片,摩擦片被定片与动片夹紧,将车停住。
[0011]具体地,在定片和磁刹座之间设有定片隔套,利用定片隔套控制定片与磁刹座的距离。
[0012]具体地,还包括微动开关,手柄座通过控制微动开关控制磁刹器的得、失电;在需要手动推动车辆时,拨动手柄到高位,动片被拉到与磁刹座靠近,摩擦片被释放,同时手柄
座释放电路开关,使电路断开,避免磁刹体长时间通电吸合时耗电、发热而影响产品使用寿命。
[0013]具体地,手柄座外圆小于磁刹座,便于端盖及端盖轴承安装;手柄座与手柄杆由螺钉连接,同时,手柄杆上有对应于钢珠导向槽的圆弧槽,控制手柄体的转动范围。磁刹器上还设有定片隔套,定片固定在磁刹座上,定片和磁刹座上设置定片隔套。利用定片隔套控制定片与磁刹座的距离。定片固定螺杆与隔套可以限制动片转动,隔套可轴向移动。
[0014]具体地,所述手柄采用手柄座和手柄杆的分段式结构,手柄座上布置两组螺丝孔,所述螺丝孔用于安装左侧手柄杆或右侧手柄杆。
[0015]专利技术原理:手动解锁装置用于实现手动推行,通过转动手柄座、钢珠在高低槽的二个位置变换,动片可轴向移动,实现摩擦片被夹紧或释放,不可周向转动。通过拉杆、手柄可以实现动片与磁刹座离合。具体过程,是在拨动手柄时,钢珠在高低槽内向高处移动,令手柄与磁刹座端面产生间隙,手柄带动拉杆,使动片远离定片,进而实现手动形式释放刹车。
[0016]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分段式设计的手柄座和手柄杆,不仅便于安装轴承和端盖,而且手柄座为双向位置,为双驱电机左右安装提供了便利。适用于左右安装驱动形式,可实现车辆双驱功能,同时满足驻坡刹车功能。
[0017]三叶片上具备120
°
均匀分布的三个点拉杆安装点,三个拉杆安装点决定了拉杆运动方向上的一个平面,为动片在轴向上提供了精确的定位,并可以用拉杆的螺母精确调整动片与摩擦片的间隙。
[0018]通过本身高度集成的电刹系统直接完成车辆的刹车制动,优化了机械结构刹车的繁琐整车结构、完善了电子刹车欠缺的自动驻坡功能;该装置提供了车辆停车后,一直保持制动状态,防止车辆滑行或后溜;当需要手动推行时,可以通过手柄将动片闭合变成手动推行即可。
[0019]动接触设计的转子罩与摩擦片,有利于电机装配、可以消除轴向积累误差造成产品不良;同时摩擦片为全环、双面接触式刹车结合,刹车效果更佳。
[0020]除以上所述的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优点外。为使本专利技术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优点做更为清楚、完整的描述。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磁刹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图1的剖视图;
[0023]图3是图1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4]图中:定子组件1、转子组件2、磁刹防护罩3、磁刹器4、磁刹座401、定片402、摩擦片403、动片404、定片隔套405、拉杆406、钢珠407、手柄座408、手柄杆409、微动开关410、三叶片压板412。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实施例:
[0026]本实施例的电机如图1和图2所示,磁刹器4包括内置电磁线圈的磁刹座401,以及用于被磁刹座吸引的铁磁材料动片404,以及摩擦片403、定片402、定片隔套405、拉杆406、钢珠407、压簧、手柄、微动开关410、和三叶片形状的压板412。
[0027]手柄分段设计为手柄座408与手柄杆409,采用螺钉连接,手柄座上布置左螺丝孔和右螺丝孔,左螺丝孔用于安装左侧手柄杆,右螺丝孔用于安装右侧手柄杆,根据产品左右安装需求,手柄杆可以分别对应装于手柄座上二个位置中的其中一处。而且手柄座外圆小于磁刹座,便于端盖及端盖轴承的安装。
[0028]磁刹座401的内凹槽里有线圈,磁刹座401周边有压簧孔和拉杆过渡孔及定片固定螺纹孔,磁刹座401与电机轴平键固定连接;摩擦片403为圆环形式、外圆周边有卡耳、安装在动片404和定片402之间,刹车时,摩擦片403双面产生摩擦扭矩,效果翻倍;动片404相对磁刹座401可以轴向移动,定片402与磁刹座401固定连接。磁刹器4上还设有定片隔套405,定片402通过螺栓及定片固定螺纹孔固定安装在磁刹座401上,利用定片隔套405控制定片402与磁刹座401的距离。
[0029]磁刹器4远离定片402的一端,布置定位钢珠407、手柄座408、三叶片压板412 和拉杆406。压板412周边有对应拉杆406的固定孔,手柄座408内侧有钢珠定位孔、中心有与电机轴过孔;定位钢珠407在磁刹座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叶片式磁刹器,包括磁刹座、动片、摩擦片和定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动解锁装置,所述手动解锁装置包括三叶片压板、拉杆、钢珠、压簧、手柄座和手柄杆,当拨动手柄时,钢珠在磁刹座的高低槽内移动,在高位使手柄与磁刹座端面产生间隙,带动三叶片压板与拉杆,拉动动片远离定片,实现手动形式解除制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叶片式磁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采用分体设计,包括手柄座和手柄杆,手柄座上布置左螺丝孔和右螺丝孔,所述左螺丝孔用于安装左侧手柄杆,所述右螺丝孔用于安装右侧手柄杆;手柄座外圆的直径小于磁刹座外圈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叶片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达联张墨染蔡超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康尼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