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配电装置分励失压电源总板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18303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配电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高压配电装置分励失压电源总板,所述分励失压电源总板包括PCB电路板主体(11),在所述PCB电路板主体(11)上依次设置有固定安装孔(12)、分励电源组件、失压延时组件;所述分励电源组件包括分励电源整流单元(1),分励电源限流电阻(2),第一续流二极管(3),第一储能单元(4),放电电阻(5),稳压管(6);所述失压延时组件包括失压延时整流单元(7),充电限流电阻(8),第二续流二极管(9),储能电容(10)。本系统为井下高压配电装置提供了大容量稳定分励电源和维持失压线圈稳定运行的工作电源;可以很好的模拟地面高压配电装置直流屏的工作过程。拟地面高压配电装置直流屏的工作过程。拟地面高压配电装置直流屏的工作过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压配电装置分励失压电源总板


[0001]本技术涉及配电零部件
,尤其是高压配电装置分励失压电源总板。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传统弹操机构井下防爆高压配电装置失压线圈经常受电网波动影响,而误动作,没有相对稳定的工作电源;传统的井下配电装置均采用的ZN系列的高压真空断路器,开断电流12.5kA,分励线圈功率约为100W,分励电源一直有保护器的开关电源提供,容量小。
[0003]ZN系列的高压真空断路器没有大的厂家生产,各个防爆电器厂家都可以制作。各厂家机构千差万别。分励脱扣时间很多都大于0.1S,导致井下高压配电装置性能水平一直维持在几十年前的水平,没有太大的发展,可靠性很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井下高压配电装置失压线圈提供延时电源;提供可靠稳定容量更大的分励工作电源,使分励电源满足地面电网常用的高压断路器的分励要求,实现地面KYN44高压柜使用的高压断路器可以用到井下防爆高压配电装置,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高压配电装置分励失压电源总板,所述分励失压电源总板包括PCB电路板主体11,在所述PCB电路板主体11上依次设置有固定安装孔12、分励电源组件、失压延时组件;
[0005]优选地,所述分励电源组件包括分励电源整流单元1,分励电源限流电阻2,第一续流二极管3,第一储能单元4,放电电阻5,稳压管6;
[0006]优选地,所述分励电源限流电阻2与所述第一续流二极管3并联设置后一端再与所述第一储能单元4的一端串联设置,所述分励电源限流电阻2与所述续流二极管3并联的另一端与第五分闸出口F1相连;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储能单元4的另一端与第八分闸出口F4相连;所述失压延时组件包括失压延时整流单元7,充电限流电阻8,第二续流二极管9,储能电容10;
[0008]优选地,所述限流电阻8与所述第二续流二极管9并联设置后一端再与所述储能电容10的一端串联设置,所述限流电阻8与所述第二续流二极管9并联的另一端与第一分闸出口S1相连;所述储能电容10的另一端与第四分闸出口S4相连。
[0009]优选地,所述分励电源整流单元1包括两并联设置的第一组二极管组、第二组二极管组,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组二极管组、所述第二组二极管组的两端分别与第五分闸出口F1、第八分闸出口F4相连;
[0011]优选地,在所述第一组二极管组的支路上设有两个串联设置的第一二极管VD1、第二二极管VD2,在所述第二组二极管组的支路上设有两个串联设置的第三二极管VD3、第四二极管VD4;
[0012]优选地,第一二极管VD1、第二二极管VD2之间的线路分别通过导线与第七分闸出
口F3相连,第三二极管VD3、第四二极管VD4之间的线路分别通过导线与第六分闸出口F2相连。
[0013]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储能单元4的所在的线路上并联设置有所述稳压管6。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储能单元4由4个并联设置的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组成。
[0015]优选地,在并联设置的各电容的正极负极端分别引出第十分闸出口F6、第九分闸出口F5;第九分闸出口F5、第十分闸出口F6之间形成可合闸的放电出口。
[0016]优选地,在第九分闸出口F5所在的线路上设有所述放电电阻5。
[0017]优选地,所述失压延时整流单元7包括两并联设置的第三组二极管组、第四组二极管组,所述第三组二极管组、所述第四组二极管组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分闸出口S1、第四分闸出口S4相连。
[0018]优选地,在所述第三组二极管组的支路上设有两个串联设置的第六二极管VD6、第七二极管VD7,在所述第四组二极管组的支路上设有两个串联设置的第八二极管VD8、第九二极管VD9;第六二极管VD6、第七二极管VD7之间的线路分别通过导线与第三分闸出口S3相连,第八二极管VD8、第九二极管VD9之间的线路分别通过导线与第二分闸出口S2相连。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20]1、为井下高压配电装置提供了大容量稳定分励电源和维持失压线圈稳定运行的工作电源。
[0021]2、可以很好的模拟地面高压配电装置直流屏的工作过程,为公司下一步将地面高压配电装置使用高压断路器运用到井下高压配电装置提供了先决条件。3、可以将井下配电装置的开断电流做到25kA,以至于31.5kA。
[0022]4、大大提高了井下高压配电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件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件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24]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板布线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的分励电源组件的电路原理图。
[0026]图3为本技术的失压延时组件的电路原理图。
[0027]图中,1、分励电源整流单元; 2、分励电源限流电阻;3、第一续流二极管; 4、第一储能单元; 5、放电电阻;6、稳压管;7、失压延时整流单元;8、限流电阻;9、第二续流二极管;10、储能电容;11、PCB电路板主体;12、固定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0029]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0]如图1

3中所示,高压配电装置分励失压电源总板,所述分励失压电源总板包括PCB电路板主体11,在所述PCB电路板主体11上依次设置有固定安装孔12、分励电源组件、失压延时组件;
[0031]优选地,所述分励电源组件包括分励电源整流单元1,分励电源限流电阻2,第一续流二极管3,第一储能单元4,放电电阻5,稳压管6;
[0032]优选地,所述分励电源限流电阻2与所述第一续流二极管3并联设置后一端再与所述第一储能单元4的一端串联设置,所述分励电源限流电阻2与所述续流二极管3并联的另一端与第五分闸出口F1相连;
[0033]优选地,所述第一储能单元4的另一端与第八分闸出口F4相连;所述失压延时组件包括失压延时整流单元7,充电限流电阻8,第二续流二极管9,储能电容10;
[0034]优选地,所述限流电阻8与所述第二续流二极管9并联设置后一端再与所述储能电容10的一端串联设置,所述限流电阻8与所述第二续流二极管9并联的另一端与第一分闸出口S1相连;所述储能电容10的另一端与第四分闸出口S4相连。
[0035]优选地,所述分励电源整流单元1包括两并联设置的第一组二极管组、第二组二极管组;
[0036]优选地,所述第一组二极管组、所述第二组二极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高压配电装置分励失压电源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励失压电源总板包括PCB电路板主体(11),在所述PCB电路板主体(11)上依次设置有固定安装孔(12)、分励电源组件、失压延时组件;所述分励电源组件包括分励电源整流单元(1),分励电源限流电阻(2),第一续流二极管(3),第一储能单元(4),放电电阻(5),稳压管(6);所述分励电源限流电阻(2)与所述第一续流二极管(3)并联设置后一端再与所述第一储能单元(4)的一端串联设置,所述分励电源限流电阻(2)与所述续流二极管3并联的另一端与第五分闸出口(F1)相连;所述第一储能单元(4)的另一端与第八分闸出口(F4)相连;所述失压延时组件包括失压延时整流单元(7),充电限流电阻(8),第二续流二极管(9),储能电容(10);所述限流电阻(8)与所述第二续流二极管(9)并联设置后一端再与所述储能电容(10)的一端串联设置,所述限流电阻(8)与所述第二续流二极管(9)并联的另一端与第一分闸出口(S1)相连;所述储能电容(10)的另一端与第四分闸出口(S4)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配电装置分励失压电源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励电源整流单元(1)包括两并联设置的第一组二极管组、第二组二极管组,所述第一组二极管组、所述第二组二极管组的两端分别与第五分闸出口(F1)、第八分闸出口(F4)相连;在所述第一组二极管组的支路上设有两个串联设置的第一二极管(VD1)、第二二极管(VD2),在所述第二组二极管组的支路上设有两个串联设置的第三二极管(VD3)、第四二极管(VD4);第一二极管(VD1)、第二二极管(VD2)之间的线路分别通过导线与第七分闸出口(F3)相连,第三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友广葛磊盛文华王传会张朋丁洪刚娄增广
申请(专利权)人:兖州东方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