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18219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2:04
一种无人机减震装置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解决了需求水平方向的减震效果更优异的无人机降落减震装置的问题,包括第一基板、隔震组件、第二基板、减震环和支撑脚柱,第一基板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一基板下表面上具有凸台,隔震组件包括一个减震垫片、两个减震器、两个减震器保护壳和一个轴套,轴套穿过第一通孔,第一基板通过第一螺钉顺次穿过减震垫片和轴套后连接无人机;第二基板上对应凸台设有第二通孔,第二基板通过第二螺钉顺次穿过第二通孔和减震环后连接凸台;支撑脚柱连接第二基板下表面,支撑脚柱的外围设有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水平方向的减震效果优异,对无人机内部件起到优异的保护作用。的保护作用。的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机减震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无人机起落减震
,具体涉及一种无人机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是无人驾驶飞行器的统称,其最早应用于军事领域。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与推广,无人机已被广泛应用于航拍、农业、林业、测绘等领域。受操作精准度或现有技术条件的限制,无人机在起飞和降落时,不可避免的受到地面强烈的反作用力冲击,在一定程度上会损伤无人机机体和架设于无人机上的精密仪器,因此有必要对无人机进行一定的减震处理。现有的用于无人机起落的减震装置的竖直向减震性能较好,但是水平方向的减震效果仍有待提高,存在降落震动对无人机内精密电子设备造成的影响问题,因此需求一种具有更优异减震效果的无人机降落减震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无人机减震装置。
[0004]本技术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无人机减震装置,包括第一基板、隔震组件、第二基板、减震环和支撑脚柱,所述第一基板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一基板下表面上具有凸台,所述隔震组件包括一个减震垫片、两个减震器、两个减震器保护壳和一个轴套,轴套穿过第一通孔,两个减震器套在轴套上且一一对应的设置在第一基板的上下两侧,每个减震器上套设一个减震器保护壳,第一基板通过第一螺钉顺次穿过减震垫片和轴套后连接无人机;所述第二基板上对应凸台设有第二通孔,第二基板通过第二螺钉顺次穿过第二通孔和减震环后连接凸台;支撑脚柱连接第二基板下表面,支撑脚柱的外围设有弹簧;凸台和减震环的高度之和大于第一螺钉位于第一基板下侧部分的高度。
[0006]进一步的,所述隔震组件轴向截面的形状为工字型。
[0007]进一步的,所述减震器保护壳接触连接第一基板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基板采用2A12铝合金材料。
[0009]进一步的,所述减震器垫片、减震器保护壳及轴套均采用钛合金。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本技术的隔震组件具有竖直方向和水平面的隔震作用,能够在三个方向起到减冲击减震动的作用,能将降落时产生的反作用力有效的隔离吸收,具有较高的减震效率,解决降落震动对无人机内电子设备造成的损伤问题。通过第一基板和隔震组件的作用进行三向减震,尤其是水平方向的减震效果优异,最大限度的缓冲地面反作用力对无人机的冲击,使无人机在降落过程中不会因为强烈震动而损坏零部件,对无人机内精密电子设备起到优异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无人机减震装置的主视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无人机减震装置的隔震组件的结构图。
[0014]图中:1、第一基板,2、凸台,3、隔震组件,4、减震垫片,5、减震器, 6、减震器保护壳,7、轴套,8、第一螺钉,9、第二基板,10、第二螺钉,11、减震环,12、支撑脚柱,13、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6]一种无人机减震装置,如图1,包括减震支架和连接于减震支架下方的起落架。
[0017]减震支架安装在无人机和起落架之间,减震支架包括第一基板1和设置在第一基板1上的隔震组件3。第一基板1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数量为多个。隔震组件3对应第一通孔设置。隔震组件3的中部位置通过第一通孔并且隔震组件3的中部连接在第一基板1上,具体为每个隔震组件3通过一个第一通孔,隔震组件3一端连接无人机,中部连接第一基板1,另一端悬空。
[0018]第一基板1包括板体和设置在板体下表面上的凸台2,第一基板1下表面具有多个凸台2,凸台2用于连接起落架,凸台2设有螺纹孔,凸台2通过螺纹孔连接起落架,凸台2和起落架之间设有减震环11,螺钉先穿过起落架再穿过减震环11后连接凸台2螺纹孔。起落架包括第二基板9和安装在第二基板9上的支撑脚柱12,支撑脚柱12数量为多个,支撑脚柱12的外围设有用于减震的弹簧13。第二基板9上对应凸台2设有第二通孔。减震支架和起落架的连接通过第二螺钉10依次穿过第二通孔和减震环11后连接凸台2实现。
[0019]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9的形状通常为圆形或矩形,具体根据无人机设置。本实施方式中凸台2为8个,分为两排,每排4个,每个凸台2上设有一个螺纹孔。在第一基板1的非凸台2处设有第一通孔,本实施方式中设有15个第一通孔,分为三排,每排5个,第一通孔位于凸台2之间,每个第一通孔处安装一个隔震组件3。
[0020]隔震组件3的结构如图2所示,每个隔震组件3包括一个减震垫片4、两个减震器5、两个减震器保护壳6和一个轴套7。两个减震器5套在轴套7上,轴套7穿过第一通孔,一个减震器5位于第一基板1上第一通孔的上侧,另一个减震器5位于第一通孔下侧。隔震组件3的两个减震器5可以相互接触,本实施方式中减震器5的材料为阻尼减震隔冲材料,例如选用丁腈橡胶。每个减震器5上套一个减震器保护壳6,减震器保护壳6套在减震器5外侧的侧表面上,减震器保护壳6连接在第一基板1上,减震器5可直接接触第一基板1也可通过减震器保护壳6连接第一基板1。减震器保护壳6采用金属保护壳。减震垫片 4设置在下侧减震器5下端面上。隔震组件3与无人机的连接通过第一螺钉8实现,第一螺钉8先穿过减震垫片4再穿过轴套7后连接无人机,减震垫片4位于减震器5与第一螺钉8的螺钉头之间。相比于第一螺钉8的螺钉杆,第一螺钉8的螺钉头位于下侧,第一螺钉8的螺钉杆末端连接无人机。凸台2和减震环11的高度之和大于第一螺钉8位于第一基板1下侧部分的高度,即位于第一基板1下侧的减震器5的高度、垫片的高度和螺钉头的高度之和小于凸台2的凸起高度,也就是隔震组件3不连接起落架,第一螺钉8不连接起落架。两个减震器5相对于第一基板1上下对称,减震器保护壳6相对于第一通孔或第一基板1上下对称。减震器保护壳6接触连接第一基板1,减震器保护壳6上与第一基板1的连接处为隔震组件3整体的中间部位,即为隔震组件3的
中部连接第一基板1。隔震组件3的轴向截面的形状为工字型,工字型的中间凹陷部位置于第一通孔处。凸台2的凸起高度和减震环11的高度之和大于隔震组件3位于第一通孔下侧部分的高度和第一螺钉8头的高度之和,也就是隔震组件3下半部分不接触起落架,第一螺钉8不接触起落架。减震器5垫片、减震器保护壳6 及轴套7均采用钛合金。第一基板1采用2A12铝合金材料。
[0021]本技术的隔震组件3具有竖直方向和水平面的隔震作用,能够在三个方向起到减冲击减震动的作用,能将降落时产生的反作用力有效的隔离吸收,具有较高的减震效率,解决降落震动对无人机内电子设备造成的损伤问题。本技术的一种无人机减震装置,当无人机在执行飞行任务降落接触地面时,通过第一基板1和隔震组件3的作用进行三向减震,尤其是水平方向的减震效果优异,最大限度的缓冲地面反作用力对无人机的冲击,使无人机在降落过程中不会因为强烈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板(1)、隔震组件(3)、第二基板(9)、减震环(11)和支撑脚柱(12),所述第一基板(1)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一基板(1)下表面上具有凸台(2),所述隔震组件(3)包括一个减震垫片(4)、两个减震器(5)、两个减震器保护壳(6)和一个轴套(7),轴套(7)穿过第一通孔,两个减震器(5)套在轴套(7)上且一一对应的设置在第一基板(1)的上下两侧,每个减震器(5)上套设一个减震器保护壳(6),第一基板(1)通过第一螺钉(8)顺次穿过减震垫片(4)和轴套(7)后连接无人机;所述第二基板(9)上对应凸台(2)设有第二通孔,第二基板(9)通过第二螺钉(10)顺次穿过第二通孔和减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信董喆倪小龙朱旭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吉信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