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小车提升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8202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2:03
一种智能小车提升机构,包括小车,小车的顶面左侧设置有提升结构,小车的顶面上方设有与之平行的液压杆,液压杆的活动端通过支架固定安装水平的箱体,箱体内底面固定安装两个呈左右对称分布的两端封闭的横管,横管内均设有两个与之密封接触配合的活塞,横管的两端均开设水平的第一通孔。本装置用于对建筑板材的搬运和提升操作,采用电动伸缩杆与第一拉绳、第二拉绳、活塞、吸盘相配合的方式,电动伸缩杆的收缩,使得吸盘对板材顶面的吸附的同时夹板将对应的板材的两侧进行夹持,从而能够对板材进行稳定的夹持,从而确保提升和搬运过程中的稳定性,且自动化程度高,能够有效的提升施工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小车提升机构


[0001]本技术属于物料提升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智能小车提升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现在建筑行业对于物料的搬运转移大多是采用智能化的小车,但是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仍旧需要人工对搬运小车上方的建筑板材进行转移至一定高度进行安装,现有的智能搬运小车鲜少能够对大块的建筑板材进行提升转移,从而使得整个建筑施工费时费力,且需要大量人工进行协助,使得施工效率低下,施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小车提升机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0004]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5]一种智能小车提升机构,包括小车,小车的顶面左侧设置有提升结构,小车的顶面上方设有与之平行的液压杆,液压杆的活动端朝向右侧,液压杆的固定部连接提升结构且能随之竖向移动,液压杆的活动端通过支架固定安装水平的箱体,箱体内底面固定安装两个呈左右对称分布的两端封闭的横管,横管内均设有两个与之密封接触配合的活塞,横管的两端均开设水平的第一通孔,箱体的底面中部固定安装活动端朝下的电动伸缩杆,横管的底面中部均开设竖向的第二通孔,位于横管内的两活塞分别位于对应的第二通孔的两侧,横管中靠近箱体中部一侧的活塞与电动伸缩杆的活动端之间均固定安装第一拉绳,箱体内均轴承安装线辊,第一拉绳分别与对应侧的线辊的外周接触配合,箱体的底面固定安装与横管一一对应的吸盘,吸盘与对应的横管内部相通且内部装有液压油,箱体的外侧铰接安装两个呈左右对称分布的C型的夹块,夹块上方的水平端与箱体的铰接点均安装扭簧,夹块下方的水平端均位于吸盘的下方,横管中位于远离箱体中部一侧的活塞的外侧固定连接第二拉绳的一端,第二拉绳的另一端均依次贯穿对应侧的第二通孔、箱体固定连接夹块的竖直部,小车、提升结构、电动伸缩杆分别与电源连接。
[0006]如上所述的一种智能小车提升机构,所述的提升结构包括第一支架、丝杠、第一齿轮、电机、第二齿轮、活动块,箱体顶面左侧固定安装到倒L型的第一支架,箱体的顶面左侧轴承安装竖向的丝杠,丝杠的上端贯穿第一支架的水平部且与之轴承连接,丝杠的上端固定套装第一齿轮,第一支架的顶面固定安装输出轴朝上的电机,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安装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配合,丝杠的外周套装有与之螺纹配合的活动块,第一支架设有使得活动块竖向移动的导向限位结构,活动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液压杆的固定部,电机与电源连接。
[0007]如上所述的一种智能小车提升机构,所述的导向限位结构包括滑槽、滑块,第一支架的竖直部右侧开设竖向的滑槽,滑槽内设有与之滑动配合的滑块,滑块的外侧固定连接活动块。
[0008]如上所述的一种智能小车提升机构,所述的夹块下方的水平端均固定安装橡胶块。
[0009]如上所述的一种智能小车提升机构,所述的吸盘包括下端开口的套筒,套筒内下部固定安装弹性片,套筒的顶面开设竖向的第三通孔,箱体的底面开设与第二通孔密封相通的第四通孔,第四通孔与对应的第三通孔密封相通,套筒底面固定安装环形橡胶圈。
[0010]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适用于对建筑板材的搬运和提升操作;初始状态时,液压杆处于收缩状态,电动伸缩杆处于伸长状态,夹块的竖直部不处于竖直状态,工作人员将建筑使用的板材依次堆叠放置在小车与箱体之间,然后通过小车的移动对板材进行搬运,当需要对板材进行提升转移时,提升结构使得液压杆及箱体均向下移动,当吸盘下端与最上方的板材顶面接触时,电动伸缩杆收缩,电动伸缩杆的收缩拉动两第一拉绳,从而使得第一拉绳对应的活塞均向箱体中部一侧移动,由于吸盘与横管内部相通且其内部均装有液压油,同时吸盘内的压强减小,使得吸盘将位于最上方的板材顶面吸附,同时横管内靠近箱体一侧的活塞的移动使得横管内另一个活塞也向箱体中部一侧移动,从而使得第二拉绳拉动对应的夹块下部向箱体靠近,同时使得夹块的下方的水平端与板材的对应侧接触配合,且将其夹住,然后提升结构带动液压杆及箱体、板材均向上提升,当板材提升至所需的高度时,液压杆伸长,将板材向右侧进行传送,使得板材位于对应高度的平面上方,然后电动伸缩杆伸长,横管内靠近箱体中部一侧的活塞在外部压力的作用下向远离箱体的一侧移动,同时夹块在拉簧的作用下回复初始状态,且吸盘解除对板材的吸附,夹块、吸盘同时与板材分离,完成对板材的提升和传送,同时重复上述操作即可对板材进行连续提升和传送;本技术设计合理,构思巧妙,采用电动伸缩杆与第一拉绳、第二拉绳、活塞、吸盘相配合的方式,电动伸缩杆的收缩,使得吸盘对板材顶面的吸附的同时夹块将对应的板材的两侧进行夹持,从而能够对板材进行稳定的夹持,从而确保提升和搬运过程中的稳定性,且本技术采用自动化的操作实现对板材的提升与搬运转移能够有效的减少人工的参与,省时省力,同时能够有效的提升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Ⅰ局部的放大图;图3是图1的Ⅱ局部的放大图;图4是图1的Ⅲ局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4]一种智能小车提升机构,如图所示,包括小车1,小车1的顶面左侧设置有提升结构,小车1的顶面上方设有与之平行的液压杆2,液压杆2的活动端朝向右侧,液压杆2的固定部连接提升结构且能随之竖向移动,液压杆2的活动端通过支架固定安装水平的箱体3,箱体3内底面固定安装两个呈左右对称分布的两端封闭的横管4,横管4内均设有两个与之密封接触配合的活塞5,横管4的两端均开设水平的第一通孔6,箱体3的底面中部固定安装活动端朝下的电动伸缩杆7,横管4的底面中部均开设竖向的第二通孔8,位于横管4内的两活塞5分别位于对应的第二通孔8的两侧,横管4中靠近箱体3中部一侧的活塞5与电动伸缩杆7的活动端之间均固定安装第一拉绳9,箱体3内均轴承安装线辊10,第一拉绳9分别与对应侧的线辊10的外周接触配合,箱体3的底面固定安装与横管4一一对应的吸盘11,吸盘11与对应的横管4内部相通且内部装有液压油,箱体3的外侧铰接安装两个呈左右对称分布的C型的夹块12,夹块12上方的水平端与箱体3的铰接点均安装扭簧,夹块12下方的水平端均位于吸盘11的下方,横管4中位于远离箱体3中部一侧的活塞5的外侧固定连接第二拉绳13的一端,第二拉绳13的另一端均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小车提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小车(1),小车(1)的顶面左侧设置有提升结构,小车(1)的顶面上方设有与之平行的液压杆(2),液压杆(2)的活动端朝向右侧,液压杆(2)的固定部连接提升结构且能随之竖向移动,液压杆(2)的活动端通过支架固定安装水平的箱体(3),箱体(3)内底面固定安装两个呈左右对称分布的两端封闭的横管(4),横管(4)内均设有两个与之密封接触配合的活塞(5),横管(4)的两端均开设水平的第一通孔(6),箱体(3)的底面中部固定安装活动端朝下的电动伸缩杆(7),横管(4)的底面中部均开设竖向的第二通孔(8),位于横管(4)内的两活塞(5)分别位于对应的第二通孔(8)的两侧,横管(4)中靠近箱体(3)中部一侧的活塞(5)与电动伸缩杆(7)的活动端之间均固定安装第一拉绳(9),箱体(3)内均轴承安装线辊(10),第一拉绳(9)分别与对应侧的线辊(10)的外周接触配合,箱体(3)的底面固定安装与横管(4)一一对应的吸盘(11),吸盘(11)与对应的横管(4)内部相通且内部装有液压油,箱体(3)的外侧铰接安装两个呈左右对称分布的C型的夹块(12),夹块(12)上方的水平端与箱体(3)的铰接点均安装扭簧,夹块(12)下方的水平端均位于吸盘(11)的下方,横管(4)中位于远离箱体(3)中部一侧的活塞(5)的外侧固定连接第二拉绳(13)的一端,第二拉绳(13)的另一端均依次贯穿对应侧的第二通孔(8)、箱体(3)固定连接夹块(12)的竖直部,小车(1)、提升结构、电动伸缩杆(7)分别与电源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小车提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宇翔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