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学配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18136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药学配药装置,包括本体,本体上固接有第一测量瓶和第二测量瓶,第一测量瓶和第二测量瓶上均设置有橡胶塞;本体内设置有与第一测量瓶相配合的第一控制阀,本体内设置有与第二测量瓶相配合的第二控制阀,本体内设置有混合瓶,第一测量瓶和第二测量瓶均与混合瓶相连接;混合瓶内固接有与第一测量瓶和第二测量瓶相配合的限位块,混合瓶内转动连接有搅拌棒,搅拌棒同轴固结的电机;混合瓶下方设置有出液管,出液管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药液混合不均匀、药液混合时与外界接触沾染病菌、药液混合剂量配比精度低和药液混合器具难清理等问题;极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作难度。作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药学配药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药学配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药学主要研究药物的性状、作用、分析、鉴定、调配、生产、保管和寻找新药等,主要任务是不断提供更有效的药物和提高药物质量,保证用药安全,使病患得以以伤害最小,效益最大的方式治疗或治愈疾病,目前,临床上在进行药学试验时,对固体试剂进行溶解是常见的操作流程,在操作时,大多是将固体试剂和溶液倒入锥形瓶内,手持锥形瓶颈部,摇摆震荡溶解,试验完成后的清洗工作也需要人工进行,费时费力,对操作频繁的药学实验来说非常不便,效率低下,不仅给医务人员增加了工作难度,也降低了药学实验效率,有时也会因意外造成器材的损坏,不仅影响试验的进行,还有可能对医务人员造成伤害,所以一种药学专用配药装置对于药学来说尤为重要。
[0003]而现有的药学专用配药装置没有自动配药的功能,需要医疗人员进行人工混合与配药,费事费力,同时在人工进行配药的同时极有可能会出现药物混合不均匀的现象,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与麻烦,无法满足医疗人员的使用需求;此外,现有技术中药液混合过程中会与外界细菌有接触,会对混合药液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另一方面,在药液混合后,现有技术中的混合器具在清洗过程中残留药液会对医护人员造成一定损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药液混合不均匀、药液混合时与外界接触沾染病菌、药液混合剂量配比精度低和药液混合器具难清理等问题;极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药学配药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固接有第一测量瓶和第二测量瓶,所述第一测量瓶和第二测量瓶上均设置有橡胶塞;所述本体内设置有与第一测量瓶相配合的第一控制阀,所述本体内设置有与第二测量瓶相配合的第二控制阀,所述本体内设置有混合瓶,第一测量瓶和第二测量瓶均与混合瓶相连接;所述混合瓶内固接有与第一测量瓶和第二测量瓶相配合的限位块,所述混合瓶内转动连接有搅拌棒,所述本体内设置有与搅拌棒同轴固结的电机;所述混合瓶下方设置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与混合瓶相连接,所述出液管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测量瓶和第二测量瓶上均设置有刻度线。
[0007]进一步地:所述本体上设置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可对电机、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进行控制。
[0008]进一步地:所述混合瓶底部为锥形。
[0009]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棒为十字型扇叶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增益效果是:
[0011]本技术构思巧妙,操作简单,第一测量瓶和第二测量瓶的设置保证了药液混
合时各剂量配比的精确度,控制阀的设置实现了对药液流向的控制,电机和十字型扇叶搅拌棒的设置保证药液的摇匀,此外,本技术保证了药液摇匀过程中不与外界接触,减少了病菌的沾染;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药液混合不均匀、药液混合时与外界接触沾染病菌、药液混合剂量配比精度低和药液混合器具难清理等问题;极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立体图
[0013]图2为本技术内部机构立体图
[0014]图3为本技术内部机构剖切图
[0015]图4为本技术混合瓶内部立体图
[0016]图中:1、本体,2、第二测量瓶,3、第一测量瓶,4、橡胶塞,5、控制面板,6、出液管,7、第一控制阀,8、第二控制阀,9、电机,10、混合瓶,11、第三控制阀,12、搅拌棒,13、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一种药学配药装置,包括本体1,本体1上固接有第一测量瓶3和第二测量瓶2,第一测量瓶3和第二测量瓶2上均设置有橡胶塞4;本体1内设置有与第一测量瓶3相配合的第一控制阀7,本体1内设置有与第二测量瓶2相配合的第二控制阀8,本体1内设置有混合瓶10,第一测量瓶3和第二测量瓶2均与混合瓶10相连接;混合瓶10内固接有与第一测量瓶3和第二测量瓶2相配合的限位块13,混合瓶10内转动连接有搅拌棒12,本体1内设置有与搅拌棒12同轴固结的电机9;混合瓶10下方设置有出液管6,出液管6与混合瓶10相连接,出液管6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11。
[0018]如图1、2和3所示:医护人员在操作本技术时,医护人员在将要摇匀的药液取出后,将第一测量瓶3上的橡胶塞4打开,然后将要一种药液倒入第一测量瓶3,在注入所需量药液后用橡胶塞4将第一测量瓶3密封,然后以此方法向第二测量瓶2中注入其他所需混合的药液;完成以上步骤后工作人员通过控制面板5将第一控制阀7和第二控制阀8打开,此时药液将流入混合瓶10,然后医护人员通过控制面板5将电机9打开带动搅拌棒12对药液进行摇匀,在摇匀后通过控制面板5将第三控制阀11打开从出液管6将混合后的药液取出;本技术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药液混合不均匀、药液混合时与外界接触沾染病菌、药液混合剂量配比精度低和药液混合器具难清理等问题;极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
[0019]第一测量瓶3和第二测量瓶2上均设置有刻度线。
[0020]如图1所示:第一测量瓶3和第二测量瓶2上刻度线的设置实现摇匀药液的精准配比。
[0021]本体1上设置有控制面板5,控制面板5可对电机9、第一控制阀7、第二控制阀8和第三控制阀11进行控制。
[0022]如图1所示:控制面板5的设置实现对各个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极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
[0023]混合瓶10底部为锥形。
[0024]如图4所示:混合瓶10底部锥形的设计在方便摇匀后药液流出的同时也避免了药液的滞留。
[0025]搅拌棒12为十字型扇叶。
[0026]如图4所示:十字型扇叶的设置实现了药液的充分摇匀。
[0027]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为:
[0028]如图1、2和3所示:医护人员在操作本技术时,医护人员在将要摇匀的药液取出后,将第一测量瓶3上的橡胶塞4打开,然后将要一种药液倒入第一测量瓶3,在注入所需量药液后用橡胶塞4将第一测量瓶3密封,然后以此方法向第二测量瓶2中注入其他所需混合的药液;第一测量瓶3和第二测量瓶2上刻度线的设置实现摇匀药液的精准配比,完成以上步骤后工作人员通过控制面板5将第一控制阀7和第二控制阀8打开,此时药液将流入混合瓶10,控制面板5的设置实现对各个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极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然后医护人员通过控制面板5将电机9打开带动搅拌棒12对药液进行摇匀,在摇匀后通过控制面板5将第三控制阀11打开从出液管6将混合后的药液取出;混合瓶10底部锥形的设计在方便摇匀后药液流出的同时也避免了药液的滞留,十字型扇叶的设置实现了药液的充分摇匀;本技术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药液混合不均匀、药液混合时与外界接触沾染病菌、药液混合剂量配比精度低和药液混合器具难清理等问题;极大降低了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药学配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上固接有第一测量瓶(3)和第二测量瓶(2),所述第一测量瓶(3)和第二测量瓶(2)上均设置有橡胶塞(4);所述本体(1)内设置有与第一测量瓶(3)相配合的第一控制阀(7),所述本体(1)内设置有与第二测量瓶(2)相配合的第二控制阀(8),所述本体(1)内设置有混合瓶(10),第一测量瓶(3)和第二测量瓶(2)均与混合瓶(10)相连接;所述混合瓶(10)内固接有与第一测量瓶(3)和第二测量瓶(2)相配合的限位块(13),所述混合瓶(10)内转动连接有搅拌棒(12),所述本体(1)内设置有与搅拌棒(12)同轴固结的电机(9);所述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烨焦红军冯硕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