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华大学专利>正文

悬挂式折叠桌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7833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55
悬挂式折叠桌,包括十三连杆机构、变形驱动机构及桌板;变形驱动机构与十三连杆机构关联,以驱动十三连杆机构展开或折叠;多块桌板固定安装在十三连杆机构的上端,当十三连杆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所有的桌板相互错开,当十三连杆机构处于展开状态时,所有的桌板在边缘处对齐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桌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时,通过变形驱动机构控制十三连杆机构展开,使所有的桌板拼接成一个完整的桌面即可使用,不使用时,通过变形驱动机构控制十三连杆机构折叠,使所有的桌板相互错开;从而实现了在未使用桌子的情况下不占用室内地面面积,有助于室内空间的紧凑利用。室内空间的紧凑利用。室内空间的紧凑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悬挂式折叠桌


[0001]本技术涉及家具领域,特别是一种悬挂式折叠桌。

技术介绍

[0002]桌子室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家具。现有的桌子都是直接摆放在地面上使用,会占据一定的地面面积,即便是折叠桌也不可能做到在未使用时完全不占用室内地面面积。对于小户型住宅或面积较小的室内空间而言,用户一方面希望在使用桌子时拥有足够的使用面积,另一方面又希望在不使用桌子时使桌子尽可能少占用(甚至不占用)地面面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悬挂式折叠桌,它解决了现有的桌子无论在使用或未使用状态下均会占用地面面积,不利于室内空间的紧凑利用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悬挂式折叠桌,包括十三连杆机构、变形驱动机构及桌板;变形驱动机构与十三连杆机构关联,以驱动十三连杆机构展开或折叠;多块桌板固定安装在十三连杆机构的上端,当十三连杆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所有的桌板相互错开,当十三连杆机构处于展开状态时,所有的桌板在边缘处对齐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桌面。
[0005]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十三连杆机构包括支架A、支架B、杆A、杆B、杆C、杆D、杆E、杆F、杆G、杆H、杆I、杆J、杆K;杆A前端直接或间接铰接在支架A上;杆B前端与杆A后端铰接,杆B后端直接或间接铰接在支架B上;杆C前端与杆A前端铰接;杆D前端与杆C后端铰接,杆D后端直接或间接铰接在支架B上;杆E前端直接或间接铰接在支架A上;杆F前端与杆E后端铰接,杆F后端直接或间接铰接在支架B上;杆G下端与杆A后端铰接,杆G上端与杆E后端铰接;杆H下端与杆C后端铰接,杆H上端与杆E后端铰接;杆I下端与杆E后端铰接;杆J前端与杆I上端铰接,杆J后端直接或间接铰接在支架B上;杆K的两端分别铰接在杆F的中部和杆J的中部;
[0006]变形驱动机构包括丝杠、螺母、电机及连杆;丝杠活动安装在支架A上;螺母螺纹连接在丝杠上;电机固定安装在支架A上,其机轴通过联轴器与丝杠一端连接,以驱动丝杠转动;连杆一端与螺母铰接,另一端铰接在杆C的两端之间;
[0007]桌板的数量为三块,三块桌板分别固定安装在杆E、杆I、杆K上。
[0008]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支架A的一侧设有限位铰链座A和限位铰链座B,另一侧设有多个挂钩,十三连杆机构的杆A的前端铰接在支架A的限位铰链座A上,十三连杆机构的杆E的前端铰接在支架A的限位铰链座B上;支架B上设有限位铰链座C、限位铰链座D和铰接座E,十三连杆机构的杆B的后端铰接在支架B的限位铰链座C上,十三连杆机构的杆F的后端铰接在支架B的限位铰链座D上,十三连杆机构的杆J的后端铰接在支架B的铰接座E上;
[0009]其还包括挂框,挂框上设有卡口,卡口与支架A的挂钩相适配。
[0010]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支架B为储物柜,储物柜下端设有可伸缩的支撑腿。
[0011]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限位铰链座A与限位铰链座B之间的距离为l
A-B
,杆A的长度无l
A
,杆B的长度为l
B
,杆C的长度为l
C
,杆D的长度为l
D
,杆E的长度为l
E
,杆F的长度为l
F
,杆G的长度为l
G
,杆H的长度为l
H
,杆J的长度为l
J
,限位铰链座C与限位铰链座D之间的距离为l
C-D
;杆D后端与支架B的铰接点为X,杆K两端与杆F和杆J的铰接点分别为Y和Z,铰接点Y和铰接点Z分别位于杆F和杆J的中间,铰接点X与限位铰链座C之间的距离为l
X-C
,铰接点X与限位铰链座D之间的距离为l
X-D
,限位铰接座C、铰接点X、限位铰接座D三者共直线;限位铰接座D与铰接座E之间的距离为l
D-E
,杆I的长度为l
I
,杆K的长度为l
K

[0012]l
A-B
:l
A
:l
B
:l
C
:l
D
:l
E
:l
F
:l
G
:l
H
:l
J
:l
C-D
=300:270:270:300:243:270:270:300:270:270:300;
[0013]l
X-C
:l
X-D
=57:243;
[0014]l
D-E
:l
I
:l
K
=1:1:1。
[0015]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16]1、十三连杆机构可拆卸的安装在挂框上,挂框安装在竖直墙壁上,使用时,通过变形驱动机构控制十三连杆机构展开,使所有的桌板拼接成一个完整的桌面即可使用,不使用时,通过变形驱动机构控制十三连杆机构折叠,使所有的桌板相互错开;从而实现了在未使用桌子的情况下不占用室内地面面积,有助于室内空间的紧凑利用。
[0017]2、采用了特定杆长比例的十三连杆机构,可使折叠桌在完全展开状态下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以获得更好的承重性和稳定性。
[0018]3、十三连杆机构中多处采用限位铰链座,保持折叠桌在完全展开状态下受力合理分布,延长了折叠桌的使用寿命。
[0019]以下结合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在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在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技术在展开或折叠过程中的状态示意图;
[0023]图4为十三连杆机构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简图;
[0024]图5为十三连杆机构在展开或折叠过程中的结构示意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实施例1:
[0026]如图1-5所示,悬挂式折叠桌,包括十三连杆机构、变形驱动机构及桌板3。
[0027]十三连杆机构包括支架A101、支架B102、杆A103、杆B104、杆C105、杆D106、杆E107、杆F108、杆G109、杆H110、杆I111、杆J112、杆K113。杆A103前端铰接在支架A101上。杆B104前端与杆A103后端铰接,杆B104后端铰接在支架B102上。杆C105前端与杆A103前端铰接。杆D106前端与杆C105后端铰接,杆D106后端铰接在支架B102上。杆E107前端直接或间接铰接在支架A101上。杆F108前端与杆E107后端铰接,杆F108后端直接或间接铰接在支架B102上。
杆G109下端与杆A103后端铰接,杆G109上端与杆E107后端铰接。杆H110下端与杆C105后端铰接,杆H110上端与杆E107后端铰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悬挂式折叠桌,其特征是:包括十三连杆机构、变形驱动机构及桌板;变形驱动机构与十三连杆机构关联,以驱动十三连杆机构展开或折叠;多块桌板固定安装在十三连杆机构的上端,当十三连杆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所有的桌板相互错开,当十三连杆机构处于展开状态时,所有的桌板在边缘处对齐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桌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式折叠桌,其特征是:十三连杆机构包括支架A、支架B、杆A、杆B、杆C、杆D、杆E、杆F、杆G、杆H、杆I、杆J、杆K;杆A前端直接或间接铰接在支架A上;杆B前端与杆A后端铰接,杆B后端直接或间接铰接在支架B上;杆C前端与杆A前端铰接;杆D前端与杆C后端铰接,杆D后端直接或间接铰接在支架B上;杆E前端直接或间接铰接在支架A上;杆F前端与杆E后端铰接,杆F后端直接或间接铰接在支架B上;杆G下端与杆A后端铰接,杆G上端与杆E后端铰接;杆H下端与杆C后端铰接,杆H上端与杆E后端铰接;杆I下端与杆E后端铰接;杆J前端与杆I上端铰接,杆J后端直接或间接铰接在支架B上;杆K的两端分别铰接在杆F的中部和杆J的中部;变形驱动机构包括丝杠、螺母、电机及连杆;丝杠活动安装在支架A上;螺母螺纹连接在丝杠上;电机固定安装在支架A上,其机轴通过联轴器与丝杠一端连接,以驱动丝杠转动;连杆一端与螺母铰接,另一端铰接在杆C的两端之间;桌板的数量为三块,三块桌板分别固定安装在杆E、杆I、杆K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挂式折叠桌,其特征是:支架A的一侧设有限位铰链座A和限位铰链座B,另一侧设有多个挂钩,十三连杆机构的杆A的前端铰接在支架A的限位铰链座A上,十三连杆机构的杆E的前端铰接在支架A的限位铰链座B上;支架B上设有限位铰链座C、限位铰链座D和铰接座E,十三连杆机构的杆B的后端铰接在支架B的限位铰链座C上,十三连杆机构的杆F的后端铰接在支架B的限位铰链座D上,十三连杆机构的杆J的后端铰接在支架B的铰接座E上;其还包括挂框,挂框上设有卡口,卡口与支架A的挂钩相适配。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悬挂式折叠桌,其特征是:支架B为储物柜,储物柜下端设有可伸缩的支撑腿。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焕森罗金良唐先明屈熙军
申请(专利权)人:南华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