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周丛生物的采集收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17345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周丛生物的采集收纳装置,包括浮体、动力装置、采集装置、收纳装置;动力装置安装与浮体上,驱动浮体在水面移动;采集装置包括转抽、固定杆、龙骨转轮,固定杆有两根垂直安装与浮体下方,转抽水平设置其两端与两根固定杆活动连接,龙骨转轮安装与转轴上,龙骨转轮径向外侧一周均匀设置若干个龙骨板,龙骨板从龙骨转轮表面向外延伸,与龙骨转轮的外表面沿圆周呈锐角,龙骨板的外侧装有尼龙刷;所述收纳装置位于采集装置后侧,其包括网口、网身、网底,网口与固定杆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浮体能采集到水体中各处的周丛生物,取样的代表性高;代替人工取样方式,取样时间短,采集效率高。高。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周丛生物的采集收纳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水生态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周丛生物的采集收纳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周丛生物是附着在基质上生长的生物群落,包括藻类、细菌、真菌、动物、有机或无机碎屑等,其着生基质可以是有机或无机物,具有生命或非生命。现有周丛生物样品采集过程中主要参考其所含藻类的形态,因为在周丛生物的各种组成成分中,藻类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周丛生物多采用浮游植物采集方法进行采集。一般用镊子、刷子或刮刀等工具直接将附着的周丛生物移至采样容器内。对于以团状(水绵群落)或聚集态(刚毛藻群落) 形式存在的周丛生物,可直接用滤网等工具进行捞取。
[0003]现有采样方法主要针对生物调查研究领域,尽管可以满足多数周丛生物采集的需要,但存在以下问题:
[0004](1)对于附着在植物叶片上的周丛生物,常规采样方法仅能采集岸边的样品来代表整个河湖生态系统的周丛生物,对于取样的代表性控制易产生偏差,影响取样精度。
[0005](2)对于在河湖中央的植物叶片,需要借助船只等工具,在行进过程中,对水体会有扰动,使得底泥、沉积物上浮,在此条件下获取周丛生物,易对周丛生物环境造成破坏,影响取样精度。
[0006](3)现有采样方法均为手工采样,采样时间长,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易操作、效率高的机械式周丛生物的采集收纳装置.
[000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9]一种周丛生物的采集收纳装置,包括浮体、动力装置、采集装置、收纳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安装与浮体上,驱动浮体在水面移动;所述采集装置包括转抽、固定杆、龙骨转轮,固定杆有两根垂直安装与浮体下方,转抽水平设置其两端与两根固定杆活动连接,龙骨转轮安装与转轴上,所述龙骨转轮径向外侧一周均匀设置若干个龙骨板,龙骨板从龙骨转轮表面向外延伸,与龙骨转轮的外表面沿圆周呈锐角,龙骨板的外侧装有尼龙刷;所述收纳装置位于采集装置后侧,其包括网口、网身、网底,网口与固定杆连接。动力装置驱动浮体在水面移动,水流冲击龙骨板使龙骨转轮转动,由龙骨板外侧的尼龙刷刷下沉水植物叶片上的周丛生物,并在水流的推动下流入收纳装置,最后进入网底部收集。
[0010]进一步地所述龙骨转轮有两个,在转轴两端对称分布,两个龙骨转轮的外侧各设置一片挡板。防止采集的周丛生物在龙骨转轮转动过程中流失。
[0011]进一步地所述网身中设置两层水平过滤层,靠近网口的为上层水平过滤层其网孔大于靠近网底的下层水平过滤层的网孔。
[0012]进一步地所述网身为JF62或JP80筛绢;上层水平过滤层为CB 36或JP 36筛绢;下
层水平过滤层为JF62或JP80筛绢;网底为广州市美龙达纺织品有限公司所产的细帆布。上层水平过滤层用于过滤采集区水中大颗粒杂质或叶片等,下层水平过滤层用于阻止周丛生物中的原生动物进入网底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网孔密度的筛绢作为过滤层。
[0013]进一步地所述网口直径大于龙骨转轮直径。
[0014]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杆外侧设有固定环,网口设有两个挂钩,挂钩与固定环活动连接。网口为不锈钢圆钢条,在网口沿直径的两端各安装一个自锁挂钩,防止运动中脱落,方便与固定环连接或取下。
[0015]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6]1)浮体能行驶至水体的任意地点,采集到水体中各处的周丛生物,取样的代表性高;
[0017]2)利用浮体前进产生的水流反作用力带动龙骨转轮旋转,利用龙骨板上的尼龙毛刷,刷下周丛生物,并快速收集,对水体扰动小,确保取样精度;
[0018]3)在网身中设置过滤层,有效的保证了采集样品的精准度;
[0019]4)代替人工取样方式,取样时间短,采集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实施例1的侧面结构示意图(未画出挡板);
[0021]图2为实施例1的正面结构示意图(仅画出最上最下的龙骨板,其余省略);
[0022]图3为实施例2的侧面结构示意图(未画出挡板);
[0023]图4为实施例2的正面结构示意图(仅画出最上最下的龙骨板,其余省略);
[0024]其中10.浮体,11.动力装置,20. 采集装置,21.转轴,22.固定杆,23. 龙骨转轮,24.挡板,25.龙骨板,26.尼龙刷,27.固定环,28.挂钩,30.收纳装置,31.网口,32.网身,33. 网底,34. 上层水平过滤层,35. 下层水平过滤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实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所用的原料均为市售产品。
[0026]实施例1
[0027]如图1、2所示,一种周丛生物的采集收纳装置,包括漂浮于水面上的浮体10、动力装置11和浸没在水中的采集装置20、收纳装置30。以水上遥控小船作为浮体10。采集装置20包括转抽、固定杆22、龙骨转轮23,固定杆22有两根垂直安装与小船下方,转抽水平设置其两端与两根固定杆22活动连接,龙骨转轮23安装与转轴21上,所述龙骨转轮23径向外侧一周均匀设置若干个龙骨板25,龙骨板25从龙骨转轮23表面向外延伸,与龙骨转轮23的外表面沿圆周呈锐角,龙骨板25的外侧装有尼龙刷26;所述收纳装置30位于采集装置20后侧,其包括网口31、网身32、网底33,网口31与固定杆22连接;固定杆22外侧设有固定环27,网口31设有两个自锁挂钩28,挂钩28与固定环27活动连接。网身32为JF62或JP80筛绢;网底33为广州市美龙达纺织品有限公司所产的细帆布。
[0028]实施例2
[0029]如图3、4所示,一种周丛生物的采集收纳装置,包括漂浮于水面上的浮体10、动力
装置11和浸没在水中的采集装置20、收纳装置30。以水上遥控小船作为浮体10。采集装置20包括转抽、固定杆22、龙骨转轮23,固定杆22有两根垂直安装与小船下方,转抽水平设置其两端与两根固定杆22活动连接,龙骨转轮23安装与转轴21上,所述龙骨转轮23径向外侧一周均匀设置若干个龙骨板25,龙骨板25从龙骨转轮23表面向外延伸,与龙骨转轮23的外表面沿圆周呈锐角,龙骨板25的外侧装有尼龙刷26;龙骨转轮23有两个,在转轴21两端对称分布,两个龙骨转轮23的外侧各设置一片挡板24;所述收纳装置30位于采集装置20后侧,其包括网口31、网身32、网底33,网口31与固定杆22连接;固定杆22外侧设有固定环27,网口31设有两个自锁挂钩28,挂钩28与固定环27活动连接。在网身32中设置两层水平过滤层,靠近网口31的为上层水平过滤层34其网孔大于靠近网底33的下层水平过滤层35的网孔。网身32为JF62或JP80筛绢;上层水平过滤层34为CB 36或JP 36筛绢;下层水平过滤层35为JF62或JP80筛绢;网底33为广州市美龙达纺织品有限公司所产的细帆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周丛生物的采集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浮体、动力装置、采集装置、收纳装置;所述动力装置安装与浮体上,驱动浮体在水面移动;所述采集装置包括转抽、固定杆、龙骨转轮,固定杆有两根垂直安装与浮体下方,转抽水平设置其两端与两根固定杆活动连接,龙骨转轮安装与转轴上,所述龙骨转轮径向外侧一周均匀设置若干个龙骨板,龙骨板从龙骨转轮表面向外延伸,与龙骨转轮的外表面沿圆周呈锐角,龙骨板的外侧装有尼龙刷;所述收纳装置位于采集装置后侧,其包括网口、网身、网底,网口与固定杆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周丛生物的采集收纳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种周丛生物的采集收纳装置,所述龙骨转轮有两个,在转轴两端对称分布,两个龙骨转轮的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侃周筱宇唐坦董万成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中科水治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