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螺旋钻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近水平螺旋钻机进给架举升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近水平螺旋钻机进给架举升装置,包括进给架和两个举升机构,所述进给架底面固定有两个举升机构,所述进给架两侧外壁均固定有两个连接板,所述举升机构包括承载板、紧固机构和保护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将靠前的连接座与C型架分离,通过启动液压缸使得整个进给架的前端仰起,然后将靠前的连接座与C型架锁紧,将靠后的连接座和C型架分离,再次启动液压缸,使得进给架的后端仰起,这样重复操作,直至整个进给架上升的合适高度,解决了现有的进给油缸造价成本过高,不能每台螺旋钻机都装配的问题。钻机都装配的问题。钻机都装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近水平螺旋钻机进给架举升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螺旋钻机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近水平螺旋钻机进给架举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螺旋钻机是一种螺旋叶片钻孔机,包括钻机框架,框架上设有滑道,还设有可沿滑道上下滑动的减速箱,减速箱接动力输入轴和动力输出轴,动力输入轴的另一端接液压马达,动力输出轴的另一端接钻杆,钻杆的下端接钻头,现有的螺旋钻机通常采用进给油缸来使得整个钻机框架向上移动,但这种进给油缸造价成本较高,且进给油缸体积大,使得整个螺旋钻机体积大,不便于巷道设备在巷道内灵活移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螺旋钻机使用进给油缸举升钻机框架的造价成本较高的问题,提供一种近水平螺旋钻机进给架举升装置。
[0004]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近水平螺旋钻机进给架举升装置,包括进给架和两个举升机构,所述进给架底面固定有两个举升机构,所述进给架两侧外壁均固定有两个连接板,所述举升机构包括承载板、紧固机构和保护机构,所述承载板顶面一侧与进给架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板顶面一侧固定有一号固定板,所述一号固定板顶面固定有活动座,所述活动座内部通过一号螺栓与一号连接筒底端活动连接,所述一号连接筒顶面固定有固定杆,所述承载板顶面一侧固定有二号固定板,所述二号固定板顶面固定有二号连接筒,所述二号连接筒顶面固定有固定杆,所述承载板顶面靠近二号固定板侧固定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内部竖直固定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顶端通过二号螺栓与固定框内壁固定连接;
[0006]所述紧固机构包括连接座,四个所述连接板外壁对应固定杆所在位置处均固定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外壁一侧通过轴杆活动连接有C型架一端,所述连接座顶面开设有半圆槽,所述连接座外壁一侧开设有两个插销槽,所述连接座外壁对应两个插销槽所在位置处均开设有螺栓孔,两个所述螺栓孔内部均旋合连接有一号螺杆,所述C型架远离轴杆端端面对应两个插销槽所在位置处均固定有螺纹座;
[0007]所述保护机构包括承载筒,所述承载筒为敞口端朝上的圆柱壳体结构,所述承载筒内壁关于其轴线对称开设有多个限位块,所述承载筒外壁对应多个限位块所在位置处均开设有关于其轴线对称的多个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壁旋合连接有二号螺杆,所述承载筒内壁滑动连接有承载杆,所述承载杆底端外壁对应限位块所在位置处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两端内壁均滑动连接有弧形块,两个所述弧形块相对面之间固定有一号弹簧,所述承载杆顶面固定有承载盘,所述承载盘顶面与承载板底面固定连接。
[0008]进一步在于:所述二号螺杆的长度等于螺纹孔外壁与凹槽外壁之间的距离,通过将二号螺杆的长度设置成等于螺纹孔外壁与凹槽外壁之间的距离,通过旋合二号螺杆能够
使得弧形块完全收纳至凹槽内部。
[0009]进一步在于:位于同一侧的两个相邻的限位块之间的距离等于弧形块的高度,通过将两个相邻的限位块之间的距离设置成等于弧形块的高度,使得在一号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两个弧形块能够在同一水平面的两个限位块之间卡合固定,不会产生晃动。
[0010]进一步在于:所述半圆槽与C型架内壁均粘附固定有橡胶垫,通过在半圆槽与C型架内壁均粘附固定有橡胶垫的结构,能够增加固定杆外壁与半圆槽以及C型架内壁之间的摩擦系数。
[0011]进一步在于:所述凹槽的深度大于两个弧形块宽度的总和,通过将凹槽的深度设置成大于两个弧形块宽度的总和,能够使得在二号螺杆的推力下,两个弧形块能够完全收纳至凹槽内部。
[0012]进一步在于:所述螺纹座的长度等于插销槽的深度,通过将螺纹座的长度设置成等于插销槽的深度,能够使得螺纹座能够完全插入插销槽内部,增加C型架与连接座之间的稳定性。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4]1、通过在进给架的两侧外壁均固定有两个连接板,在四个连接板的外壁均固定有一侧通过轴杆活动连接有C型架的连接座,在连接座的外壁开设有内部与螺纹座滑动插接的插销槽,在连接座的外壁开设有内壁旋合连接有一号螺杆的螺栓孔,通过在进给架的底面固定有顶面两侧分别固定有一号固定板和二号固定板的承载板,在一号固定板和二号固定板的顶面分别固定有一号连接筒和二号连接筒,在一号连接筒和二号连接筒的顶面均固定有固定杆,在承载板的顶面固定有内部固定有液压缸的固定箱,且液压缸的顶端通过固定框与进给架外壁固定连接的结构,通过将靠前的连接座与C型架分离,通过启动液压缸使得整个进给架的前端仰起,然后将靠前的连接座与C型架锁紧,将靠后的连接座和C型架分离,再次启动液压缸,使得进给架的后端仰起,这样重复操作,直至整个进给架上升的合适高度,解决了现有的进给油缸造价成本过高,且进给油缸体积大,使得整个螺旋钻机体积大,不便于巷道设备在巷道内灵活移动的技术问题。
[0015]2、通过将承载筒设置成敞口端朝上的圆柱壳体结构,在承载筒的内壁固定有关于其轴线对称的多个限位块,在承载筒外壁对应多个限位块所在位置处均开设有螺纹槽,在承载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有顶面固定有承载盘的承载杆,在承载杆的底端外壁开设有两端内壁均滑动连接有弧形块的凹槽,且两个弧形块相对面之间固定有一号弹簧的结构,通过将承载盘与进给架底面固定连接,使得进给架在上升的过程在,承载盘带动承载杆沿承载筒内壁向上移动,使得弧形块与同一水平面的限位块进行卡合连接,从而起到了对整个进给架支撑保护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中举升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中进给架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中举升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中紧固机构爆炸图;
[0021]图5是本技术中保护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本技术中保护机构爆炸图。
[0023]图中:100、进给架;110、连接板;200、举升机构;210、承载板;211、一号固定板;212、活动座;213、一号螺栓;214、一号连接筒;220、固定杆;230、二号固定板;231、二号连接筒;240、固定箱;241、液压缸;242、二号螺栓;250、固定框;260、紧固机构;261、连接座;262、轴杆;263、半圆槽;264、插销槽;265、螺栓孔;266、一号螺杆;267、C型架;268、螺纹座;270、保护机构;271、承载筒;272、二号螺杆;273、螺纹孔;274、限位块;275、弧形块;276、一号弹簧;277、凹槽;278、承载杆;279、承载盘。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近水平螺旋钻机进给架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给架(100)和两个举升机构(200),所述进给架(100)底面固定有两个举升机构(200),所述进给架(100)两侧外壁均固定有两个连接板(110),所述举升机构(200)包括承载板(210)、紧固机构(260)和保护机构(270),所述承载板(210)顶面一侧与进给架(100)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板(210)顶面一侧固定有一号固定板(211),所述一号固定板(211)顶面固定有活动座(212),所述活动座(212)内部通过一号螺栓(213)与一号连接筒(214)底端活动连接,所述一号连接筒(214)顶面固定有固定杆(220),所述承载板(210)顶面一侧固定有二号固定板(230),所述二号固定板(230)顶面固定有二号连接筒(231),所述二号连接筒(231)顶面固定有固定杆(220),所述承载板(210)顶面靠近二号固定板(230)侧固定有固定箱(240),所述固定箱(240)内部竖直固定有液压缸(241),所述液压缸(241)顶端通过二号螺栓(242)与固定框(250)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紧固机构(260)包括连接座(261),四个所述连接板(110)外壁对应固定杆(220)所在位置处均固定有连接座(261),所述连接座(261)外壁一侧通过轴杆(262)活动连接有C型架(267)一端,所述连接座(261)顶面开设有半圆槽(263),所述连接座(261)外壁一侧开设有两个插销槽(264),所述连接座(261)外壁对应两个插销槽(264)所在位置处均开设有螺栓孔(265),两个所述螺栓孔(265)内部均旋合连接有一号螺杆(266),所述C型架(267)远离轴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其龙,吴明,高庆凯,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市江隆矿业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