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火花机驱动及功率放大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17198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火花机驱动及功率放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火花机驱动及功率放大控制系统。一种电火花机驱动及功率放大控制系统主要由双电压比较电路、驱动放大电路和定深报警系统组成,所述双电压比较电路由采样分压电阻、上拉电阻、电容和双电压比较器组成;驱动放大电路由功率放大芯片、限流电阻、驱动电阻、二极管、三极管、电容组成;定深报警系统,由继电器K1、蜂鸣器LS1组成,当继电器开关闭合时,强制电压比较器AR1输出高电平信号,电压比较器AR2输出低电平信号,电机反转,机头回退。退。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火花机驱动及功率放大控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火花机驱动及功率放大
,尤其涉及一种电火花机驱动及功率放大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公知的,目前电火花加工用的进给调节系统是由调节对象、测量环节、比较环节、放大驱动环节、执行环节等几个主要环节组成。进行电火花加工时,工具电极和工件分别接脉冲电源的两极,并浸入工作液中,或将工作液充入放电间隙。通过进给调节系统控制工具电极向工件进给,当两电极间的间隙达到一定距离时,两电极上施加的脉冲电压将工作液击穿,产生火花放电。
[0003]然而,此类进给调节系统的执行环节存在如下问题:当换向电流较大时,电机极容易故障,且不能保证连续加工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火花机驱动及功率放大控制系统,可显著提升电火花加工进给调节系统的驱动功率,确保连续加工进给稳定性。
[0005]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电火花机驱动及功率放大控制系统主要由双电压比较电路、驱动放大电路和定深报警系统组成,见附图1。
[0007]所述双电压比较电路,由采样分压电阻、上拉电阻、电容和双电压比较器组成;其中,采样分压电阻为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3、电阻R15,上拉电阻为电阻R8、电阻R9,电容为电容C4,双电压比较器为电压比较器AR1和电压比较器AR2;其连接方式为:电阻R10一端连接接线端子GY,另一端与电阻R11、电阻R13、电阻R15串联接地,电容C4与电阻R13、电阻R15并联,电压比较器AR1的负极通过电阻R13 与电压比较器AR2的正极连接,电压比较器AR1的正极与电压比较器AR2的负极串联,电压比较器AR2的负极通过开关连接接线端子TY,电压比较器AR1和电压比较器AR2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电阻R8、电阻R9;
[0008]所述驱动放大电路,由功率放大芯片、限流电阻、驱动电阻、二极管、三极管、电容C1组成;其中,限流电阻为电阻R1、电阻R2;驱动电阻为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二极管为二极管D1、二极管D2;PNP型三极管为三极管Q1、三极管Q2,NPN型三极管Q3、三极管Q4;其连接方式为: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1,基极通过电阻R4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集电极通过电机B1、二极管 D2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2,基极通过电阻R3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集电极通过电机B1、二极管D1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电阻R6与功率放大芯片的接口1连接,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电阻R5与功率放大芯片的接口7连接,发射极接地;电机B1与电容C1并联。
[0009]所述定深报警系统,由电磁继电器K1、蜂鸣器LS1组成,当电磁继电器开关闭合时,强制电压比较器 AR1输出高电平信号,电压比较器AR2输出低电平信号,电机反转,机头回
退。
[0010]所述的双电压比较电路,在采样分压电阻所得的两个电参数分别输入电压比较器AR1的负极和电压比较器AR2的正极后,和调节对象电阻R14的设定值比较,可输出电机停止、正转和反转三种状态的控制信号,进而控制电机转向。
[0011]采样分压电阻电阻R13,将采样电压分为两个不同的电压值,当接线端子TY电压值介于电压比较器 AR1负极、电压比较器AR2正极电压值之间,则电压比较器AR1和电压比较器AR2同时处于低电平状态,电机待机维持稳定的火花放电,可提高放电效率,节约能源。
[0012]所述的电容C1用于消除电机B1产生的反向电动势,电容C2起滤波、稳压的作用。
[0013]所述的限流电阻电阻R1、电阻R2,保证电机在换向时不因电流过大而烧毁。
[0014]所述的二极管D1、二极管D2,确保电流的单向性。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显著提升电火花加工进给调节系统的驱动功率,确保连续加工进给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一种电火花机驱动及功率放大控制系统电路原理图;
[0017]图2是九线快接插头引脚连接图;
[0018]图3是电机连接图;
[0019]图4是调节对象电阻R14引脚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描述:所述的一种电火花机驱动及功率放大控制系统主要采用双电压比较电路、定深报警系统和驱动放大电路组成,可显著提升电火花加工进给调节系统的驱动功率,确保连续加工进给稳定性。
[0021]一种电火花机驱动及功率放大控制系统结构由双电压比较电路、定深报警系统、驱动放大电路和稳压滤波电路组成,见附图1。
[0022]所述双电压比较电路,由采样分压电阻、上拉电阻、电容和双电压比较器组成;
[0023]其中,分压电阻为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3、电阻R15,上拉电阻为电阻R8、电阻R9,电容为电容C4、电容C5,电压比较器为电压比较器AR1和电压比较器AR2;
[0024]连接方式为:电阻R10一端连接接线端子GY,另一端与电阻R11、电阻R13、电阻R15串联接地,电容C4与电阻R13、电阻R15并联,电压比较器AR1的负极通过电阻R13与电压比较器AR2的正极连接,电压比较器AR1的正极与电压比较器AR2的负极串联,电压比较器AR2的负极通过开关连接接线端子TY,电压比较器AR1和电压比较器AR2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电阻R8、电阻R9。
[0025]所述驱动放大电路,由功率放大芯片、限流电阻、驱动电阻、二极管、三极管、电容C1组成;
[0026]其中,限流电阻为电阻R1、电阻R2;驱动电阻为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二极管为二极管D1、二极管D2;PNP型三极管为三极管Q1、三极管Q2,NPN型三极管Q3、三极管Q4;其连接方式为: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电阻R1,基极通过电阻R4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集电极通过电机B1、二极管D2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电阻
R2,基极通电阻R3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集电极通过电机B1、二极管D1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电阻R6与功率放大芯片的接口1连接,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电阻R5与功率放大芯片的接口7连接,发射极接地;电机B1与电容C1并联。
[0027]所述双电压比较电路和驱动放大电路连接方式为:电压比较器AR1的输出端与功率放大芯片的引脚RIN 连接,电压比较器AR2的输出端与功率放大芯片的引脚FIN连接。
[0028]所述稳压滤波电路,由电容C3和电容C2并联后和电阻R7串联组成。
[0029]所述定深报警系统,由电磁继电器K1、蜂鸣器LS1组成,电磁继电器K1接线端子外接9线快接插头,电磁继电器K1的长开触点闭合时,强制电压比较器AR1输出高电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火花机驱动及功率放大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由双电压比较电路、驱动放大电路和定深报警系统组成;所述双电压比较电路,由采样分压电阻、上拉电阻、电容和双电压比较器组成;其中,采样分压电阻为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3、电阻R15,上拉电阻为电阻R8、电阻R9,电容为电容C4,双电压比较器为双电压比较器AR1和双电压比较器AR2;其连接方式为:电阻R10一端连接接线端子GY,另一端与电阻R11、电阻R13、电阻R15串联接地,电容C4与电阻R13、电阻R15并联,双电压比较器AR1的负极通过电阻R13与双电压比较器AR2的正极连接,双电压比较器AR1的正极与双电压比较器AR2的负极串联,双电压比较器AR2的负极通过开关连接接线端子TY,双电压比较器AR1和双电压比较器AR2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电阻R8、电阻R9;所述驱动放大电路,由功率放大芯片、限流电阻、驱动电阻、二极管、三极管、电容C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少波曹绍辉丁向阳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信成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