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卫星终端及便携式卫星终端装置,属于卫星通信器材领域,终端包括反射面、收发器和主机箱;主机箱顶面设置有基座,反射面的底端铰接于基座上,收发器通过连接臂铰接于基座上,收发器位于反射面和主机箱之间;收发器与反射面相对设置;收发器固定于连接臂的第一端,连接臂与该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铰接于基座上,连接臂的第二端设置有止锁机构。装置在主机箱中安装了主控板,主控板包括天线控制单元、调制解调器、功分器和GPS。本设计的终端具备小型化、便于携带的特点,便于操作,能够适用于多种地形,通用性好。通用性好。通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卫星终端及便携式卫星终端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卫星通信器材,特别是一种便携式卫星终端及对应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2018年开始,中国卫通运营的中星16号高通量Ka波段卫星开始大范围在国内投入使用,相对于Ku波段卫星,中星16号卫星具备20倍于传统卫星的数据容量,采用26个波束覆盖绝大部分内陆区域,具备更高的区域覆盖EIRP 值,使得原先只能用来传输较小数据速率业务的卫星通信开始进入百兆带宽的大数据速率业务传输时代。
[0003]中国卫通公司根据国实际情况,和当前网络应用的超高速发展,制定了公网运营的技术策略,即由卫通公司搭建卫星关口站调制解调主站,并且接入互联网络,摒弃了以往租赁卫星带宽的传统思想,采取用户购买定型小站,直接使用Internet网络,然后支付流量费用的运营模式。
[0004]Ka卫星的应用带来的是卫星通信设备的体积和成本相比以往大幅降低,由于中星16号终端趋于小型化,因此卫星天线或者卫星终端需要进行对应的小型化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便携卫星终端,以匹配于小型化终端,提供一种小体积、便于携带和操作的卫星终端设备。
[0006]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便携式卫星终端,包括反射面、收发器和主机箱;主机箱顶面设置有基座,反射面的底端铰接于基座上,收发器通过连接臂铰接于基座上,收发器位于反射面和主机箱之间;收发器与反射面相对设置;收发器固定于连接臂的第一端,连接臂与该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铰接于基座上,连接臂的第二端设置有止锁机构。
[0008]进一步的,连接臂的第一端有折弯,收发器固定于连接臂的第一端上与弯折方向相反的一侧。
[0009]进一步的,基座包括底座和铰接杆,铰接杆的两端均设置于底座上,反射面和收发器均铰接于铰接杆上。
[0010]进一步的,主机箱远离基座的方向设置有支脚。
[0011]进一步的,支脚包括一对横支杆和两对支座,横支杆设置于基座的两侧,每一对支座分别垂直设置于对应横支杆的两端。
[0012]进一步的,各支座的高度均可调节。
[0013]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便携卫星终端装置,包括上述的便携式卫星终端,以及主控板,主控板安装于便携式卫星终端的主机箱中。
[0014]进一步的,主控板包括天线控制单元、调制解调器、功分器和GPS;收发器的TX接口和调制解调器的RF OUT口相连,收发器的RX接口和功分器的输入接口相连,功分器的两个输出接口分别连接调制解调器的RF IN和天线控制单元的供电接口,调制解调器上的LAN口
和天线控制单元的数据接口连接,天线控制单元与所述GPS连接。
[0015]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设计的卫星终端及装置具备小型化的特点,反射面和收发器铰接设计方式能够方便地展开使用或折叠收纳,各支脚能够独立地调节高度,使得在平坦或崎岖的底面均能适用。本设计的卫星终端装置的主控板能够方便地对系统进行升级。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便携卫星终端的结构图。
[0018]图2是主控板的构造图。
[0019]图中标记:1是反射面,2是收发器,3是主机箱,4是基座,21是连接臂, 22是止锁机构,31是支脚,311是横支杆,312是支座,41是底座,42是铰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
[0021]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2]实施例一
[0023]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便携卫星终端,如图1所示,包括反射面1、收发器 2(Transciever)和主机箱3,主机箱3顶面设置有基座4,反射面1的底端铰接于该基座4上,收发器2通过连接臂21也铰接于该基座4上,收发器2 位于反射面1和主机箱3之间,收发器2与反射面1相对设置。
[0024]基座4包括底座41和铰接杆42,铰接杆42的两端均设置于底座41上,反射面1和收发器2均铰接于该铰接杆42上。
[0025]收发器2固定于连接臂21的第一端,连接臂21与该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铰接于基座4上。对应于上述实施方式,第二端铰接于基座4的铰接杆42上。连接臂21的第二端设置有止锁机构22,该止锁机构22在连接臂21调整到合适位置时,锁住连接臂21。连接臂21的第一端有折弯,收发器2固定于连接臂21的第一端上与弯折方向相反的一侧。
[0026]在主机箱3上,远离基座4的方向设置有支脚31。在一些实施例中,支脚 31包括一对横支杆311和两对支座312,横支杆311设置于基座4的两侧,每一对支座312分别垂直设置于对应横支杆311的两端。每一个支座312的高度均独立可调,例如采用螺杆作为支座312高度调节的机构,或者也可以将螺杆固定,将圆盘置于螺杆底端旋转进行调节。
[0027]实施例二
[0028]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便携卫星终端装置,如图1所示,该便携卫星终端装置包括反射面1、收发器2(Transciever)和主机箱3,主机箱3内安装有主控板(未示出),收发器2与该主控板连接,主机箱3顶面设置有基座4,反射面1的底端铰接于该基座4上,收发器2通过连接臂21也铰接于该基座4上,收发器2位于反射面1和主机箱3之间,收发器2与反射面1相对设置。
[0029]基座4包括底座41和铰接杆42,铰接杆42的两端均设置于底座41上,反射面1和收
发器2均铰接于该铰接杆42上。
[0030]收发器2固定于连接臂21的第一端,连接臂21与该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铰接于基座4上。对应于上述实施方式,第二端铰接于基座4的铰接杆42上。连接臂21的第二端设置有止锁机构22,该止锁机构22在连接臂21调整到合适位置时,锁住连接臂21。连接臂21的第一端有折弯,收发器2固定于连接臂21的第一端上与弯折方向相反的一侧。
[0031]在主机箱3上,远离基座4的方向设置有支脚31。在一些实施例中,支脚 31包括一对横支杆311和两对支座312,横支杆311设置于基座4的两侧,每一对支座312分别垂直设置于对应横支杆311的两端。每一个支座312的高度均独立可调,例如采用螺杆作为支座312高度调节的机构,或者也可以将螺杆固定,将圆盘置于螺杆底端旋转进行调节。
[0032]主控板包括天线控制单元(ACU)、调制解调器、功分器和GPS,如图2所示,收发器2的TX接口通过同轴线缆和调制解调器的RF OUT口相连,收发器 2的RX接口通过同轴线缆和功分器的输入接口相连,功分器的两个输出接口通过同轴线缆分别连接调制解调器的RF IN和ACU上的供电接口,调制解调器上的LAN4口和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卫星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射面(1)、收发器(2)和主机箱(3);所述主机箱(3)顶面设置有基座(4),所述反射面(1)的底端铰接于所述基座(4)上,所述收发器(2)通过连接臂(21)铰接于所述基座(4)上,所述收发器(2)位于所述反射面(1)和所述主机箱(3)之间;所述收发器(2)与所述反射面(1)相对设置;所述收发器(2)固定于所述连接臂(21)的第一端,所述连接臂(21)与该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铰接于所述基座(4)上,连接臂(21)的所述第二端设置有止锁机构(2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卫星终端,其特征在于,连接臂(21)的所述第一端有折弯,所述收发器(2)固定于连接臂(21)的第一端上与弯折方向相反的一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卫星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4)包括底座(41)和铰接杆(42),所述铰接杆(42)的两端均设置于所述底座(41)上,所述反射面(1)和所述收发器(2)均铰接于所述铰接杆(42)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卫星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箱(3)远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鹏,刘连彪,刘昕超,叶家帅,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领航未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