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明宝专利>正文

一种高跟平底两用鞋底及高跟平底两用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6701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跟平底两用鞋底,包括:前掌部、足弓部、后掌部和高跟部,足弓部的前部与前掌部通过连接轴可转动连接,支撑件包括支撑件前部、支撑件中部和支撑件后部,后掌部设置在支撑件后部的上方且后掌部的后端两侧面与高跟部的顶部连接,滑动连接件的一端与连接轴连接,另一端与高跟部的顶部连接,高跟部的顶部设有定位缺口,支撑件后部的一端与高跟部的顶部连接,支撑件后部设有卡孔,卡孔中可滑动设有卡轴,卡轴卡接在定位缺口中,卡轴的中部通过弹性件与后掌部的一端底面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不同的场合能够变换成不同的鞋以满足需要;同时前掌部可随着高跟鞋与平底鞋变换而产生相应变动,提高用户的舒适度。提高用户的舒适度。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跟平底两用鞋底及高跟平底两用鞋


[0001]本技术涉及鞋的
,特别涉及一种高跟平底两用鞋底及高跟平底两用鞋。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衣着穿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市场上的鞋子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平底鞋,另一类是高跟鞋,这两类鞋分别能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其中,由于平底鞋走路不累,主要用于休闲、运动等场合;高跟鞋能充分体现出女性优美的人体曲线,因而也备受爱美女性的喜爱,同时能够增加人体的身高,使身材更优美,女性在通常情况下都喜欢穿高跟鞋。这两类鞋的缺点是:不能同时穿,穿平底鞋时走路不累但是缺少美感;穿高跟鞋时富有美感但走路多时容易疲劳。因此,许多人出门时就需要准备多双鞋子,以满足不同场合的需求,给出行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跟平底两用鞋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高跟平底两用鞋底,包括:前掌部、足弓部、后掌部和高跟部,所述足弓部的前部与前掌部通过连接轴可转动连接,所述足弓部包括支撑件和设置在支撑件内部的滑动连接件,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件前部、支撑件中部和支撑件后部,所述后掌部设置在支撑件后部的上方且后掌部的后端两侧面与高跟部的顶部连接,所述滑动连接件的一端与连接轴连接,另一端与高跟部的顶部连接,所述高跟部的顶部设有定位缺口,所述支撑件后部的一端与高跟部的顶部连接,所述支撑件后部设有卡孔,所述卡孔中可滑动设有卡轴,所述卡轴卡接在定位缺口中,所述卡轴的中部通过弹性件与后掌部的一端底面连接。
[0006]将传统的高跟鞋设计为可通过折叠高跟变成平底鞋使用,使得在不同的场合能够变换成不同的鞋以满足需要。在需要使用平底鞋时,将高跟部的底端往前推,此时以支撑件后部的一端与高跟部的顶部连接处为支点进行旋转,由于滑动连接件一端与连接轴连接,另一端与高跟部的顶部连接,滑动连接件的另一端在高跟部顶部的作用下往后移动,带动连接轴转动,使前掌部往下转动,当高跟部的底端往前推直至置于足弓部底部时即可变成平底鞋。在需要使用高跟鞋时,将高跟部的底端往后推,此时以支撑件后部的一端与高跟部的顶部连接处为支点进行旋转,由于滑动连接件一端与连接轴连接,另一端与高跟部的顶部连接,滑动连接件的另一端在高跟部顶部的作用下往前移动,带动连接轴转动,使前掌部往上转动,当高跟部的底端往后推直至与底面垂直时即可变成高跟鞋。前掌部可随着高跟鞋与平底鞋变换而产生相应变动,如高跟鞋时,前掌部是向上翘;平底鞋时,前掌部是平的,这样更加符合脚在不同鞋子上的人体生理学特点,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轴包括第一U形夹和一对第二U形夹,
一对所述第二U形夹间隔设置,一对所述第二U形夹的底部侧面通过连接板进行连接,所述第一U形夹的封闭端与第二U形夹的封闭端连接。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件前部的底面间隔设有四个插板,所述第二U形夹的开口端与插板通过转轴转动连接。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动连接件包括固定板和设置在固定板两侧的固定条,所述固定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U形夹的开口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条的另一端与高跟部的顶部连接。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件中部的两侧底端朝内设有挡板,所述固定条位于挡板上,所述固定板开设有可容纳所述高跟部的底端的矩形孔。设置挡板可以作为承托固定条的移动轨道,使滑动连接件滑动更平稳。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高跟部的顶部设有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所述固定条的另一端通过转轴与第一定位孔连接,所述后掌部的后端两侧面通过转轴与第一定位孔连接,所述支撑件后部的一端通过转轴与所述第二定位孔连接。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掌部的前端两侧面的底部设有开口朝外的弧形滑槽,所述支撑件后部的内侧面设有与弧形滑槽配合连接的弧形滑轨。设置弧形滑槽和弧形滑轨可使后掌部作相应移动,由于后掌部的后端两侧面通过转轴与高跟部的顶部第一定位孔连接,在变换成高跟鞋时,后掌部在高跟部的底部往后的旋转推动下,此时高跟部的顶部会往前旋转推动,后掌部通过弧形滑槽和弧形滑轨配合向前上方移动,这样后掌部的前端会升高,高于足弓部;在平底鞋时,后掌部在高跟部的底部往前的旋转推动下,此时高跟部的顶部会往后旋转推动,后掌部通过弧形滑槽和弧形滑轨配合向后下方移动,这样后掌部的前端会降低,与足弓部基本相平,符合脚在不同鞋上的人体生理学特点,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缺口为M字形定位缺口,所述弹性件为弹簧。设置M字形定位缺口可使在高跟鞋和平底鞋时卡轴分别定位固定在不同的两个缺口上。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高跟部的顶部外侧设有减震垫。设置减震垫,在平底鞋时走路时可一定程度上减少对脚后跟的冲击力。
[0015]一种高跟平底两用鞋,其鞋底使用一种高跟平底两用鞋底。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0017]图1是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高跟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平底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00

前掌部,200

足弓部,210

支撑件,211

支撑件前部,2110

插板,212

支撑件中部,2120

挡板,213

支撑件后部,2130

卡孔,2131

卡轴,2132

弧形滑轨,220

滑动
连接件,2200

固定板,2201

固定条,2202

矩形孔,300

后掌部,310

弧形滑槽,400

高跟部,410

定位缺口,420

第一定位孔,430

第二定位孔,500

连接轴,510

第一U形夹,520

第二U形夹,530

连接板,600

弹簧,700

减震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跟平底两用鞋底,包括:前掌部、足弓部、后掌部和高跟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足弓部的前部与前掌部通过连接轴可转动连接,所述足弓部包括支撑件和设置在支撑件内部的滑动连接件,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件前部、支撑件中部和支撑件后部,所述后掌部设置在支撑件后部的上方且后掌部的后端两侧面与高跟部的顶部连接,所述滑动连接件的一端与连接轴连接,另一端与高跟部的顶部连接,所述高跟部的顶部设有定位缺口,所述支撑件后部的一端与高跟部的顶部连接,所述支撑件后部设有卡孔,所述卡孔中可滑动设有卡轴,所述卡轴卡接在定位缺口中,所述卡轴的中部通过弹性件与后掌部的一端底面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跟平底两用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包括第一U形夹和一对第二U形夹,一对所述第二U形夹间隔设置,一对所述第二U形夹的底部侧面通过连接板进行连接,所述第一U形夹的封闭端与第二U形夹的封闭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跟平底两用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前部的底面间隔设有四个插板,所述第二U形夹的开口端与插板通过转轴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跟平底两用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连接件包括固定板和设置在固定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宝
申请(专利权)人:张明宝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