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电源插座面板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6609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车用电源插座面板组件,包括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第二面板布置于第一面板的正上方,且相互扣合连接。围绕第一面板的周缘设置有第一插接凸起,由其本体的上平面向上延伸而成,相对应地,在第二面板上开设有与第一插接凸起相适配的第一插接通孔。在第一面板的中心区域设置有第二插接凸起,亦由其本体的上平面向上延伸而成,相对应地,在第二面板上开设有与上述第二插接凸起相适配的第二插接通孔。在第二插接凸起上开设有插孔。在第二面板的下平面、围绕第二插接通孔设置有发光层。第一面板由透明材质制得。这样一来,从而使得车用电源插座面板组件的插孔区域在黑暗环境下呈光亮状态,进而有利于乘坐人员执行插头的插入操作。执行插头的插入操作。执行插头的插入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用电源插座面板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附属件制造
,尤其是一种车用电源插座面板组件。

技术介绍

[0002]轿车内均配置有车用电源插座面板组件,以实现对插头的电力供应。在现有技术中,电源插座面板组件均为一体式注塑件,直接固定于中控台或侧门板上。在夜晚环境或车辆行驶至隧道等黑暗环境中时,不易于乘坐人员实现插头相对于车用电源插座面板组件的对位,导致其插入困难,且存在安全隐患。因而,亟待技术人员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简单,便于黑暗环境中实现插头顺利插入的车用电源插座面板组件。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涉及了一种车用电源插座面板组件,包括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第一面板布置于第二面板的正上方,且相互扣合连接。围绕第一面板的周缘设置有第一插接凸起,由其本体的内平面继续向内延伸而成,相对应地,在第二面板上开设有与第一插接凸起相适配的第一插接通孔。在第一面板的中心区域设置有第二插接凸起,亦由其本体的内平面继续向内延伸而成,相对应地,在第二面板上开设有与上述第二插接凸起相适配的第二插接通孔。在第二插接凸起上开设有插孔,以用来适配插头的插脚。在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之间、围绕第二插接通孔设置有发光层。第一面板由透明材质制得。
[0005]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发光层包括储能夜光粉层和纤维网格层。储能夜光分层的厚度控制在0.5~1mm。储能夜光粉层涂覆于纤维网格层上,且整体黏附于第二面板上。
[0006]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围绕所第一面板的左侧壁、前侧壁以及右侧壁向内延伸出有第一包裹凸缘。围绕第二面板的左侧壁、后侧壁以及右侧壁向外延伸出有第二包裹凸缘。
[0007]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当第一面板与第二面板装配完成后,第一面板的内平面与第二包裹凸缘相平齐,第二面板的外平面与第一包裹凸缘相平齐。
[0008]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在第一面板的左侧壁、后侧壁以及前侧壁上均开设有限位凹槽,相应地,沿第二包裹凸缘的侧壁左右方向对称地延伸出有与所述限位凹槽相适配的限位凸块。
[0009]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上述限位凹槽优选为等腰梯形凹槽。
[0010]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面板还包括安装圆柱,由其内平面继续向内延伸而成。在安装圆柱上开设有沉头通孔,以用来适配联接螺钉。
[0011]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均为一体注塑件。
[0012]相较于传统设计结构的车用电源插座面板组件,在本技术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其由相互独立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扣合而成,且第一面板呈透明状,而置于其下方的
第二面板上设置有发光层,从而使得车用电源插座面板组件的插孔区域在黑暗环境下呈光亮状态,进而有利于乘坐人员执行插头的插入操作。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是本技术中车用电源插座面板组件一种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中车用电源插座面板组件另一种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0016]图3是图1的正视图。
[0017]图4是图1的后视图。
[0018]图5图4的A-A剖视图。
[0019]图6是本技术车用电源插座面板组件中发光层相对于第一面板、第二面板的布置示意图。
[0020]1-第一面板;11-第一插接凸起;12-第二插接凸起;121-插孔;13-第一包裹凸缘;14-限位凹槽;15-安装圆柱;2-第二面板;21-第一插接通孔;22-第二插接通孔;23-第二包裹凸缘;24-限位凸块;3-发光层;31-储能夜光粉层;32-纤维网格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技术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图1、图2分别示出了本技术中车用电源插座面板组件两种不同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可知,包括单独注塑成型的第一面板1和第二面板2。其中,第一面板1布置于第二面板2的正上方,且相互扣合连接。围绕第一面板1的周缘设置有第一插接凸起11,由其本体的内平面继续向内延伸而成,相对应地,在第二面板2上开设有与第一插接凸起11相适配的第一插接通孔21。另外,在第一面板1的中心区域还设置有第二插接凸起12,亦由其本体的内平面继续向内延伸而成,相对应地,在第二面板2上开设有与上述第二插接凸起12相适配的第二插接通孔22。在第二插接凸起12上开设有插孔121,以用来适配插头的插脚。在此需要着重说明的是,在第二面板2的外平面、围绕第二插接通孔22设置有发光层3。第一面板1由透明材质制得(如图4、5中所示)。这样一来,一方面,车用电源插座面板组件采用分体式设计结构,从而降低了注塑模具的体积、制造成本,且更有利于成品自身的成型,有效地降低了注塑缺陷的产生,提高了成品质量;另一方面,从而使得车用电源插座面板组件的插孔区域在黑暗环境下呈光亮状态,进而有利于乘坐人员执行插头的插入操作。且发光层3夹设于第一面板1和第二面板2之间,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其在使用过程中自身受到磨损,提高了使用的耐久性。
[0023]另外,由图2中还可以看出,第一插接凸起11优选为插接圆柱。且出于减低插接圆
柱相对于第一插接通孔21的对位困难度,提高车用电源插座面板组件装配的便利性方面考虑,还可以在插接圆柱的自由端设置有导入斜势(图中未示出)。
[0024]图6示出了本技术车用电源插座面板组件中发光层相对于第一面板、第二面板的布置示意图,可知,上述发光层3主要由储能夜光粉层31和纤维网格层32构成。其中,储能夜光分层31的厚度宜控制在0.5~1mm。储能夜光粉层31涂覆于纤维网格层32上,且整体黏附于第二面板2上(如图6中所示),从而有效地确保了发光层3成型的稳定性,且尽可能地提高了其黏附的可靠性。
[0025]再者,还可以围绕所第一面板1的左侧壁、前侧壁以及右侧壁向内延伸出有第一包裹凸缘13(如图2中所示)。围绕第二面板2的左侧壁、后侧壁以及右侧壁向外延伸出有第二包裹凸缘23(如图4中所示)。第一面板1和第二面板2相互方向包围,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车用电源插座面板组件抵抗侧向冲击力的能力,且杜绝了上述第一插接凸起11和第二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电源插座面板组件,包括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所述第一面板布置于所述第二面板的正上方,且相互扣合连接,其特征在于,围绕所述第一面板的周缘设置有第一插接凸起,由其本体的内平面继续向内延伸而成,相对应地,在所述第二面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插接凸起相适配的第一插接通孔;在所述第一面板的中心区域设置有第二插接凸起,亦由其本体的内平面继续向内延伸而成,相对应地,在所述第二面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插接凸起相适配的第二插接通孔;在所述第二插接凸起上开设有插孔,以用来适配插头的插脚;在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之间、围绕所述第二插接通孔设置有发光层;所述第一面板由透明材质制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电源插座面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包括储能夜光粉层和纤维网格层;所述储能夜光分层的厚度控制在0.5~1mm;所述储能夜光粉层涂覆于所述纤维网格层上,且整体黏附于所述第二面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电源插座面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围绕所述第一面板的左侧壁、前侧壁以及右侧壁向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同裕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吉山会津塑料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