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膜电极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16458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膜电极测试装置,包括上压板、下压板以及管排接头,所述上压板设置在下压板的上方,所述上压板的前表面上设置有管排外壳,所述管排外壳内等间距设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内表面设置有密封套,所述管排外壳的上表面设有阀门,所述阀门与进气管相连,所述上压板的下表面设有压管,所述压管的下端安装有压头,所述压头上套装有上密封圈,所述压管与进气管相连通,所述下压板内部设有下压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计一种设有多个检测工位的膜电极气密性检测装置,可以同时检测多个膜电极,大幅提高检测效率,有利于膜电极的大批量检测。测。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膜电极测试装置


[0001]本技术是一种膜电极测试装置,属于燃料电池检测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0002]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作为新型清洁能量转换装置,具有能效高、功率密度大、快速启动、运行安静、零污染、加注时间短等优势,在未来出行、备用供电、可移动电源等多个领域将发挥巨大的作用,膜电极组件(MEA)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心脏,是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场所,是电流输出的源头,膜电极由两侧的气体扩散层、催化层和中间的质子交换膜组成,氧气的还原和氢气的氧化分别在阴阳极催化层进行,反应过程中所需的质子传导由中间的质子交换膜实现,电子经由外电路传导,产生电流,因此要求膜电极将氢气和氧气完全分隔开,严禁出现窜气的现象,一旦发生窜气,将严重影响单电池的性能,直至波及整个燃料电池电堆,并大幅增加氢氧混合气体爆燃的风险。
[0003]膜电极组件的气密性主要受以下两方面影响,一是质子交换膜的产品质量,二是膜电极制备过程中对质子交换膜造成的物理损伤,其中膜电极制备过程中的物理损伤极易发生,且无法用肉眼察觉,因此需要对膜电极的气密性进行检测,但传统的气密性检测装置一次只能检测一个,检测效率较低,不利于大批量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膜电极测试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膜电极测试装置,包括上压板、下压板以及管排接头,所述上压板设置在下压板的上方,所述上压板的前表面上设置有管排外壳,所述管排外壳内等间距设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内表面设置有密封套,所述管排外壳的上表面设有阀门,所述阀门与进气管相连,所述上压板的下表面设有压管,所述压管的下端安装有压头,所述压头上套装有上密封圈,所述压管与进气管相连通,所述下压板内部设有下压腔,所述下压腔内开设有压槽,所述压槽内设置有下密封圈,所述下密封圈中间安装有膜托板,所述下压板四个拐角处安装有气缸,所述上压板下表面的四个拐角处安装有连接块,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下压板的前表面等间距安装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与压槽相连通,所述排气管的前端安装有密封管盖,所述排气管上安装有精密气压表,所述管排外壳和进气管配套设置有管排接头,所述管排接头前端设有管排内壳,所述管排内壳内部等间距设有供气管。
[0006]进一步地,所述管排接头的后端与保护性气体供气气源设备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膜托板上开设有密集网状孔。
[0008]进一步地,所述气缸上设有定位孔,所述下压板上设有定位柱,所述气缸通过定位孔和定位柱与下压板进行定位,所述气缸和下压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上压板的外表面喷涂有防腐蚀涂料,所述下压板的外表面喷涂有
防腐蚀涂料。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上密封圈为一种弹性密封圈,所述下密封圈为一种弹性密封圈。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膜电极测试装置,通过设计一种设有多个检测工位的膜电极气密性检测装置,可以同时检测多个膜电极,大幅提高检测效率,有利于膜电极的大批量检测。
附图说明
[0012]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3]图1为本技术一种膜电极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一种膜电极测试装置的下压板的俯视图;
[0015]图3为本技术一种膜电极测试装置的管排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

上压板、2

下压板、3

气缸、4

连接块、5

下压腔、6

压槽、7

下密封圈、8

膜托板、9

排气管、10

密封管盖、11

精密气压表、12

管排外壳、13

进气管、14

密封套、15

阀门、16

压头、17

上密封圈、18

压管、19

管排接头、20

管排内壳、21

供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8]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膜电极测试装置,包括上压板1、下压板2以及管排接头19,上压板1设置在下压板2的上方,上压板1的前表面上设置有管排外壳12,管排外壳12内等间距设有进气管13,进气管13的内表面设置有密封套14,管排外壳12的上表面设有阀门15,阀门15与进气管13相连,上压板1的下表面设有压管18,压管18的下端安装有压头16,压头16上套装有上密封圈17,压管18与进气管13相连通,下压板2内部设有下压腔5,下压腔5内开设有压槽6,压槽6内设置有下密封圈7,下密封圈7中间安装有膜托板8,下压板2四个拐角处安装有气缸3,上压板1下表面的四个拐角处安装有连接块4,气缸3的活塞杆与连接块4固定连接,下压板2的前表面等间距安装有排气管9,排气管9与压槽6相连通,排气管9的前端安装有密封管盖10,排气管9上安装有精密气压表11,管排外壳12和进气管13配套设置有管排接头19,管排接头19前端设有管排内壳20,管排内壳20内部等间距设有供气管21。
[0019]管排接头19的后端与保护性气体供气气源设备连接,用于进行供气,以此进行气密性检测。
[0020]膜托板8上开设有密集网状孔,用于使气体通过,以此检测膜电极是否透气。
[0021]气缸3上设有定位孔,下压板2上设有定位柱,气缸3通过定位孔和定位柱与下压板2进行定位,气缸3和下压板2之间通过螺栓固定,用于确保多个检测工位的压紧效果合格,防止增大检测误差。
[0022]上压板1的外表面喷涂有防腐蚀涂料,下压板2的外表面喷涂有防腐蚀涂料,用于防止装置被腐蚀,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
[0023]上密封圈17为一种弹性密封圈,下密封圈7为一种弹性密封圈,用于压紧时上密封
圈17和下密封圈7能够紧密挤压在一起,防止气体逸出,避免增大检测误差。
[0024]做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实际使用时,先通过气缸3使上压板1升起,然后将待检测的膜电极设置在压槽6内的膜托板8上,确认没有放歪之后,通过气缸3使上压板1下降,上压板1底部的压头16压住膜电极,上密封圈17和下密封圈7紧密贴合在一起,然后将管排接头19插入管排外壳12中,使管排内壳20位于管排外壳12内部,供气管21插入进气管13的密封套14中间,然后打开进气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膜电极测试装置,包括上压板、下压板以及管排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板设置在下压板的上方,所述上压板的前表面上设置有管排外壳,所述管排外壳内等间距设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内表面设置有密封套,所述管排外壳的上表面设有阀门,所述阀门与进气管相连,所述上压板的下表面设有压管,所述压管的下端安装有压头,所述压头上套装有上密封圈,所述压管与进气管相连通,所述下压板内部设有下压腔,所述下压腔内开设有压槽,所述压槽内设置有下密封圈,所述下密封圈中间安装有膜托板,所述下压板四个拐角处安装有气缸,所述上压板下表面的四个拐角处安装有连接块,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下压板的前表面等间距安装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与压槽相连通,所述排气管的前端安装有密封管盖,所述排气管上安装有精密气压表,所述管排外壳和进气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守良刘俊周宏建王新磊张显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枡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