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实现稻茬地洁区作业的智能化复式播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6357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实现稻茬地洁区作业的智能化复式播种机,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包括机架及连接于机架的种肥箱、秸秆清理装置、碎秸导流板、旋耕装置、后置开沟装置、前排种器、后排种器,秸秆清理装置包括甩刀轴、连接于甩刀轴的多个Y形甩刀,旋耕装置包括旋耕轴、连接于旋耕轴的若干旋耕刀,甩刀、碎秸导流板、种肥箱、旋耕刀、双圆盘开沟器从前到后依次排列,且前排种器设置于种肥箱下方,后排种器设置于双圆盘开沟器的后上方,双圆盘开沟器通过开沟连杆连接于机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配套不同类型排种器实现不同作物种子的播种作业;能够通过秸秆清理装置对播种田间的秸秆进行清理,避免田间秸秆对正常播种造成影响;减小原状土壤的破坏。壤的破坏。壤的破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实现稻茬地洁区作业的智能化复式播种机


[0001]本技术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实现稻茬地洁区作业的智能化复式播种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传统的稻秸还田播种机具需要多次下田作业,耗工费时,并且随着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收获期不断推迟,多次下田作业将无法在播种期按时完成播种,且近几年国内收割机械应用非常广,收割之后的废弃秸秆基本都是丢弃在田里,会很大的降低播种机的作业质量。因此针对机收作业后的全秸稻茬地,设计一种一次下田即可实现稻茬地洁区作业的复式播种机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实现稻茬地洁区作业的智能化复式播种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秸秆覆盖条件下播种质量不高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可实现稻茬地洁区作业的智能化复式播种机:包括机架及连接于机架的种肥箱、秸秆清理装置、碎秸导流板、旋耕装置、后置开沟装置、前排种器、后排种器,秸秆清理装置包括甩刀轴、连接于甩刀轴的多个Y形甩刀,旋耕装置包括旋耕轴、连接于旋耕轴的若干旋耕刀,旋耕轴、甩刀轴均连接动力装置;
[0006]种肥箱设有前排种器、排肥器;
[0007]甩刀、碎秸导流板、种肥箱、旋耕刀、双圆盘开沟器从前到后依次排列,且前排种器设置于种肥箱下方,后排种器设置于双圆盘开沟器的后上方;
[0008]双圆盘开沟器通过开沟连杆连接于机架。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前述的一种可实现稻茬地洁区作业的智能化复式播种机:动力装置是连接于机架的传动箱,传动箱的动力输入端连接于农业机械的动力输出端,传动箱的动力输出端通过中间传动箱连接于旋耕轴,旋耕轴通过皮带连接于甩刀轴。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前述的一种可实现稻茬地洁区作业的智能化复式播种机:还包括连接于机架的后置开沟器,后置开沟器上设有若干后置开沟刀片,后置开沟器连接于动力装置。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前述的一种可实现稻茬地洁区作业的智能化复式播种机:Y形甩刀包括直型刀、对称设置于直型刀两侧的L型刀。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前述的一种可实现稻茬地洁区作业的智能化复式播种机:多个Y形甩刀双螺旋交错对称排列于甩刀轴。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前述的一种可实现稻茬地洁区作业的智能化复式播种机:开沟连杆的一端铰接于机架,开沟连杆依次通过连杆一、连杆二连接于旋转杆,
旋转杆的两端连接于机架,连杆一的两端分别铰接于开沟连杆、连杆二,连杆二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旋转杆。
[001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前述的一种可实现稻茬地洁区作业的智能化复式播种机:还包括连接于双圆盘开沟器后端的镇压轮,镇压轮通过轮叉连接于轮叉座,轮叉座连接于开沟连杆,轮叉、轮叉座之间还通过播深调节轮把连接。
[001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前述的一种可实现稻茬地洁区作业的智能化复式播种机:后置开沟器通过万向联轴器连接于动力装置,后置开沟器的开沟深度可调节。
[001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前述的一种可实现稻茬地洁区作业的智能化复式播种机:碎秸导流板包括前导流板、后导流板,将前导流板、后导流板连接于机架的连接杆。
[001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前述的一种可实现稻茬地洁区作业的智能化复式播种机:连杆一通过若干通孔连接于连杆二。
[0018]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技术设有带状旋耕装置,工作时,仅对田间需要播种施肥的若干列田地进行作业,而不会破坏非播种区域,减小原状土壤的破坏,仅在播种带上旋耕施肥,减少了土壤的扰动。
[0019]本技术能够通过秸秆清理装置对播种田间的秸秆进行清理,避免田间秸秆对正常播种造成影响;由于本技术能够在机收作业后全覆秸秆的稻茬地进行作业,因此在播种之前不需要对田间的秸秆进行处理,节省了清理秸秆的时间与清理成本,能够使秸秆得以保留在田间作为肥料使用。
[0020]本技术设有后置开沟器,实现播种后开排水沟作业,避免了前端开排水沟作业造成的堵土现象,而且能够对种沟起一定的覆土作用。
[0021]本技术集秸秆清理、带状旋耕、后置开沟、施肥播种于一体,适用于长江中下稻油/ 麦轮作系统,秸秆全量还田作业条件下,地表秸秆量在0.9-1.2kg/m2,含水率15%-35%的水稻土壤,能够完成一次播种多行。
[0022]本技术的测速轮与地面连接,实时反馈行走速度,并将行走速度反馈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行走速度实时调节播种速度和施肥速度,达到均匀播种与施肥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图一;
[0024]图2是本技术整体结构图二;
[0025]图3是本技术整体结构图三;
[0026]图4是本技术的局部放大图;
[0027]图5是本技术甩刀结构图;
[0028]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
[0029]图7是本技术碎秸导流板结构图一;
[0030]图8是本技术碎秸导流板结构图二;
[0031]附图标记的含义:1-机架;2-种肥箱;3-碎秸导流板;4-甩刀轴;5-旋耕轴;6-双圆盘开沟器;7-镇压轮;8-后置开沟器;9-传动箱;11-悬挂架;12-测速轮;13-后排种器;21-前排种器;22-排肥器;31-连接杆;32-前导流板;33-后导流板;41-Y形甩刀;51-旋耕刀;61
-ꢀ
开沟连杆;62-连杆一;63-连杆二;64-旋转杆;71-轮叉;72-播深调节轮把;73-轮叉座;81
-ꢀ
后置开沟刀片;91-中间传动箱;92-皮带;62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了便于表述,本实施例所记载的“前”、“后”是指机器正常工作时的移动方向,而并不限制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0033]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可实现稻茬地洁区作业的智能化复式播种机:包括机架1及连接于机架1的种肥箱2、秸秆清理装置、碎秸导流板3、旋耕装置、后置开沟装置、前排种器21、后排种器13,秸秆清理装置包括甩刀轴4、连接于甩刀轴4的多个Y形甩刀41,旋耕装置包括旋耕轴5、连接于旋耕轴5的若干旋耕刀51,其中机架1的前端设有用于将机架1挂接于农业机械的悬挂架11,悬挂架11属于现有技术,例如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三点式悬挂架。前排种器与后排种器均可采用现有技术,前排种器21适用于条播作物播种,后排种器13适用于穴播作物播种,前排种器21与后排种器13与机架均为螺栓连接,便于拆卸更换不同类型排种器,实现不同作物的播种作业。
[0034]种肥箱2中间的隔板将其分割成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实现稻茬地洁区作业的智能化复式播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及连接于机架(1)的种肥箱(2)、秸秆清理装置、碎秸导流板(3)、旋耕装置、后置开沟装置、前排种器(21)、后排种器(13),所述秸秆清理装置包括甩刀轴(4)、连接于甩刀轴(4)的多个Y形甩刀(41),所述旋耕装置包括旋耕轴(5)、连接于旋耕轴(5)的若干旋耕刀(51),所述旋耕轴(5)、甩刀轴(4)均连接动力装置;所述种肥箱(2)设有前排种器(21)、排肥器(22);所述Y形甩刀(41)、碎秸导流板(3)、种肥箱(2)、旋耕刀(51)、双圆盘开沟器(6)从前到后依次排列,且前排种器(21)设置于种肥箱(2)下方,后排种器(13)设置于双圆盘开沟器(6)的后上方;所述双圆盘开沟器(6)通过开沟连杆(61)连接于机架(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实现稻茬地洁区作业的智能化复式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是连接于机架(1)的传动箱(9),所述传动箱(9)的动力输入端连接于农业机械的动力输出端,所述传动箱(9)的动力输出端通过中间传动箱(91)连接于旋耕轴(5),所述旋耕轴(5)通过皮带(92)连接于甩刀轴(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实现稻茬地洁区作业的智能化复式播种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于机架(1)的后置开沟器(8),所述后置开沟器(8)上设有若干后置开沟刀片(81),所述后置开沟器(8)连接于动力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实现稻茬地洁区作业的智能化复式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Y形甩刀(41)包括直型刀(411)、对称设置于直型刀(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瑞银段庆飞陈信信窦祥林刘正辉张卫建张一帆宋明翰方锐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