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SMC片状模塑料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15927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SMC片状模塑料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下模内均设有梯形的第一推块和第二推块,模臂上转动连接设有L形传动杆,所述上推板上方设有横梁,所述压板上方设有与框架固定连接的液压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加装了快速冷却的冷却装置,提高了加工效率;且采用了上下侧同时脱模技术,避免了单侧脱模时不易取出的弊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推块与顶杆结合,避免了推杆脱模时容易顶坏所加工的制品的弊端。脱模时容易顶坏所加工的制品的弊端。脱模时容易顶坏所加工的制品的弊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SMC片状模塑料成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SMC片状模塑料制备
,具体是指一种SMC片状模塑料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SMC是片状模塑料。SMC主要原料由SMC专用纱、不饱和树脂、低收缩添加剂,填料及各种助剂组成。SMC具有优越的电气性能,质轻及工程设计容易、灵活等优点,其机械性能可以与部分金属材料相媲美,因而广泛应用于运输车辆、建筑、电子、电气等行业中。
[0003]现有技术中的SMC成型装置的顶出机构均为从模具的单侧顶出,例如:申请号CN200620160369.X片状模塑料用快速成型模具,所示中的从上模一侧,或者从下模一侧脱模,在制品固化开模时单从一侧顶出非常容易由于真空的效果,使模具吸附在另一侧未设顶出机构的模具上,从而造成制品不方便取出,使生产效率下降,况且现有技术中的顶出机构为在模具一侧设置数量较多的顶杆组成,例如,专利文献1所示,这种设计的缺点在于:由于模具中缺少冷却装置,刚固化的制品由于在还未达到足够的硬度,多个细小的顶杆极易在模具上留下顶痕,从而影响制品的加工质量,且数量过多的顶杆在制造时加工难度大,加热熔融的SMC极易进入顶杆内部,轻者造成模具卡涩,重者甚至造成顶杆崩断损坏模具的后果。
[0004]因此,亟待研究一种加工效果好、制品冷却速度快、脱模机构更加合理的SMC片状模塑料成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克服以上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SMC片状模塑料成型装置,其成型装置可快速冷却加工制品,加工效果好,脱模更方便合理,使用效果好。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耐老化耐腐蚀SMC片状模塑料:其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环氧乙烯基酯树脂70~120份;抗氧剂2~4份;增韧剂8~12份;低轮廓剂15~30份;增稠剂1~5份;15~25mm无碱无捻玻璃纤维30~50份;脱模剂8~12份;固化剂1~4份;色浆5~10份;分散剂2~2.5份;活性氧化镁0.5~1.5份,其制备方法如下:
[0007]a、将环氧乙烯基酯树脂材料、增韧剂升温至75℃,在300

500转/分钟的速度下搅拌均匀;
[0008]b、加入抗氧剂、增稠剂、活性氧化镁等其他助剂,持续搅拌均匀,保持温度在
±
2℃范围内;
[0009]c、搅拌均匀后的树脂转移至SMC机组的两个储槽中;
[0010]d、在上下聚乙烯薄膜上均匀涂覆树脂糊,连续将无碱无捻玻璃纤维均匀铺洒在两层树脂糊之间,通过成型装置使两层树脂糊挤压成SMC片材,卷收成卷。
[001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SMC片状模塑料成型装置,技术方
案为: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通过模臂固定在框架上,所述下模内设有倒置梯形的第一推块,所述第一推块下部设有数个下推杆,所述下推杆贯穿下模与下推板固定连接,所述模臂上转动连接设有L形传动杆,所述上模内设有梯形的第二推块,所述第二推块上部设有数个上推杆,上推杆贯穿上模与上推板固定连接,所述上推板上方设有与框架固定连接的横梁,所述上模上侧固定设有数个压杆,所述压杆上端与压板固定连接,所述压板上方设有与框架固定连接的液压缸,所述液压缸与压板通过活塞杆连接,所述活塞杆一端伸入液压缸内设有活塞,另一端与压板固定连接。梯形设计的第一推块、第二推块使复位后结合面密封更紧密,使加热的SMC不易进入推块与上下模之间的夹缝中从而损坏机器。
[0012]作为改进,下推板与下模之间、上推板与上模之间均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分别绕设于上推杆与下推杆上。弹簧有利于第一推块与第二推块的自动复位,使模具腔平整。
[0013]作为改进,所述第一推块与第二推块内部均设有加热管与水冷管,所述加热管与水冷管相互盘绕设置。有利于待加工制品的快速加热与快速冷却。
[0014]作为改进,所述第一推块内的加热管与水冷管与第二推块内的加热管与水冷管相互错位设置。模具腔上下侧对应位置分别设置加热管与冷却管,有利于在加热、冷却时更加均匀。
[0015]作为改进,所述上模四周设有与L形传动杆对应的推轮,所述推轮通过支架与上模转动连接。从而使得上模向上运动时能够带动下模实现第一次脱模。
[0016]作为改进,L形传动杆上端于推轮侧设有第一凸块,传动杆下端于下推板侧设有第二凸块。第一凸块设计有利于加大第二凸块向上移动的距离。
[0017]作为改进,所述横梁设置在压板下方。横梁设置有利于推动第二推块向下移动,实现了第二次脱模。
[0018]作为改进,所述L形传动杆上端与横梁之间设有与框架固定连接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于压杆对应位置设置贯穿限位板的限位孔。限位孔限定了压杆的水平移动,使其上下移动更加稳定。
[0019]作为改进,所述液压缸被活塞划分为上腔与下腔,所述上腔与下腔分别连接液压管,所述液压缸可带动活塞杆、压板、压杆、上模上下运动,所述压杆与限位板通过限位孔滑动连接。液压缸有利于提供模具压缩的动力
[0020]作为改进,所述第一推块的上表面与下模组成下模具,所述第二推块的下表面与上模组成上模具,所述上模具与下模具之间设有用于SMC片状模塑料成形的模具腔。推块与上下模具共同组成了待加工产品两面的形状,有利于脱模时可实现整体脱模,避免了顶杆顶坏产品的弊端。
[0021]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SMC片状模塑料本技术使用乙烯基酯树脂提高了SMC的耐腐蚀性,另外加入抗氧剂、增韧剂增强了SMC片状模塑料的耐老化性能;相比于现有技术SMC片状模塑料成型装置本技术加装了冷却装置,有利于模具的快速冷却固化,提高了加工效率;本技术采用了上下侧同时脱模技术,避免了单侧脱模时不易取出的弊端;本技术使推块与顶杆结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直接用推杆脱模时容易顶坏所加工的制品的弊端。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一种SMC片状模塑料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一种SMC片状模塑料成型装置第一推块推起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一种SMC片状模塑料成型装置第二推块推起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本技术一种SMC片状模塑料成型装置加热管与水冷管分布示意图。
[0026]图5是本技术一种SMC片状模塑料成型装置限位板与横梁位置关系示意图。
[0027]图6是本技术一种SMC片状模塑料成型装置模具腔的结构示意图。
[0028]如图所示:1、上模,2、下模,3、模臂,4、框架,5、第一推块,6、下推杆,7、下推板,8、传动杆,9、第二推块,10、上推杆,11、上推板,12、横梁,13、压杆,14、压板,15、液压缸,16、活塞,17、弹簧,18、加热管,19、水冷管,20、推轮,21、支架,22、第一凸块,23、第二凸块,24、限位板,25、限位孔,26、模具腔,27、活塞杆。
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SMC片状模塑料成型装置,包括上模(1)和下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2)通过模臂(3)固定在框架(4)上,所述下模(2)内设有倒置梯形的第一推块(5),所述第一推块(5)下部设有数个下推杆(6),所述下推杆(6)贯穿下模(2)与下推板(7)固定连接,所述模臂(3)上转动连接设有L形传动杆(8),所述上模(1)内设有梯形的第二推块(9),所述第二推块(9)上部设有数个上推杆(10),上推杆(10)贯穿上模(1)与上推板(11)固定连接,所述上推板(11)上方设有与框架(4)固定连接的横梁(12),所述上模(1)上侧固定设有数个压杆(13),所述压杆(13)上端与压板(14)固定连接,所述横梁(12)设置在压板(14)下方,所述压板(14)上方设有与框架(4)固定连接的液压缸(15),所述液压缸(15)与压板(14)通过活塞杆(27)连接,所述活塞杆(27)一端伸入液压缸(15)内设有活塞(16),另一端与压板(14)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MC片状模塑料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推板(7)与下模(2)之间、上推板(11)与上模(1)之间均设有弹簧(17),所述弹簧(17)分别绕设于上推杆(10)与下推杆(6)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SMC片状模塑料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块(5)与第二推块(9)内部均设有加热管(18)与水冷管(19),所述加热管(18)与水冷管(19)相互水平盘绕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圣光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吉圣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