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构架承重穿枋与抗震构造柱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57527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木构架承重穿枋与抗震构造柱连接结构,包括底部结构层和构造柱体,所述构造柱体固定在底部结构层的顶面上;所述构造柱体的侧壁上成型有凸起部,凸起部的外侧壁中部成型有中部凸起部,构造柱体的侧壁上砌有墙体,凸起部和中部凸起部处于对应的墙体中。它结构强度高,抗震能力强,而且其是先砌墙再浇注构造柱体混凝土,制成构造柱体,使得其牢固程度有较大提高。其牢固程度有较大提高。其牢固程度有较大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木构架承重穿枋与抗震构造柱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建造
,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木构架承重穿枋与抗震构造柱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抗震构造柱的制造过程中,一般是将其边部固定多个模板组成模具腔体,将构造柱主筋伸入模具腔体中,然后,将混凝土浇筑到模具腔体中制成柱体,为了保证浇筑牢固效果,其需要在模具腔体的侧壁成型有凹槽,增加强度,然而,其凹槽的深度较深,其灌入的混凝土进入模具腔体中时,其由于混凝土浆料与石料比例以及浇灌时间问题,使得其坍落度会有改变,使得其浇灌时无法将凹槽的上角部填充满,从而影响柱体的制造强度和效果;
[0003]同时,在木构架建筑中,现有的方式中其并不加入构造柱,使得其整体性差,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木构架承重穿枋与抗震构造柱连接结构,它结构强度高,抗震能力强,而且其是先砌墙再浇注构造柱体混凝土,制成构造柱体,使得其牢固程度有较大提高。
[0005]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
[0006]一种木构架承重穿枋与抗震构造柱连接结构,包括底部结构层和构造柱体,所述构造柱体固定在底部结构层的顶面上;
[0007]所述构造柱体的侧壁上成型有凸起部,凸起部的外侧壁中部成型有中部凸起部,构造柱体的侧壁上砌有墙体,凸起部和中部凸起部处于对应的墙体中。
[0008]所述墙体的内侧壁上成型有安装凹槽,木质结构穿枋部分固定在安装凹槽中。
[0009]所述木质结构穿枋处于安装凹槽中的一部分处于构造柱体内侧壁上具有的插槽中。
[0010]所述构造柱体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均成型有多个凸起部,每个凸起部的中部成型有中部凸起部。
[0011]所述构造柱体的底部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均成型有阶梯型凸起部。
[0012]所述底部结构层为楼面结构层或地面结构层,底部结构层中固定有多个构造柱主筋,构造柱主筋的上部伸出底部结构层的顶面并伸入构造柱体中。
[0013]所述构造柱体中的所有构造柱主筋上绑扎有多道箍筋。
[0014]部分构造柱主筋穿过木质结构穿枋。
[0015]所述墙体中固定有多个拉结筋,拉结筋的一端固定在构造柱体中。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它结构强度高,抗震能力强,而且其是先砌墙再浇注构造柱体,使得其牢固程度有
较大提高。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下方的俯视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箍筋在构造柱体中的局部剖视图;
[0022]图5为墙体与木质结构穿枋、木楼板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实施例:见图1至5所示,一种木构架承重穿枋与抗震构造柱连接结构,包括底部结构层10和构造柱体20,所述构造柱体20固定在底部结构层10的顶面上;
[0024]所述构造柱体20的侧壁上成型有凸起部21,凸起部21的外侧壁中部成型有中部凸起部22,构造柱体20的侧壁上砌有墙体30,凸起部21和中部凸起部22处于对应的墙体30中。
[0025]进一步的说,所述墙体30的内侧壁上成型有安装凹槽301,木质结构穿枋40部分固定在安装凹槽301中,即木质结构穿枋40部分的侧壁固定在安装凹槽301的内侧壁上。
[0026]进一步的说,所述木质结构穿枋40处于安装凹槽301中的一部分处于构造柱体20内侧壁上具有的插槽201中并固定在插槽201中,即木质结构穿枋40的部分的侧壁固定在插槽201的内侧壁上。
[0027]进一步的说,所述构造柱体20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均成型有多个凸起部21,每个凸起部21的中部成型有中部凸起部22。
[0028]进一步的说,所述构造柱体20的底部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均成型有阶梯型凸起部23。
[0029]进一步的说,所述底部结构层10为楼面结构层或地面结构层,底部结构层10中固定有多个构造柱主筋1,构造柱主筋1的上部伸出底部结构层10的顶面并伸入构造柱体20中。
[0030]进一步的说,所述构造柱体20中的所有构造柱主筋1上绑扎有多道箍筋2。
[0031]进一步的说,部分构造柱主筋1穿过木质结构穿枋40。
[0032]进一步的说,所述墙体30中固定有多个拉结筋3,拉结筋3的一端固定在构造柱体20中。
[0033]即通过木质结构穿枋40将墙体30分隔成上层墙体和下层墙体。
[0034]本实施例中,其制造过程中,先将木质结构穿枋40与建筑的主木架体的木搁栅80的端部通过榫卯连接,组成总木架体,然后,进行砌墙形成墙体30,在砌墙的同时,其将木质结构穿枋40处于墙体30的安装凹槽301中,使得木质结构穿枋40处于安装凹槽301的部分的侧壁固定在安装凹槽301的内侧壁上,同时在墙体30中固定拉结筋3,在墙体30处设置用于固定构造柱体20的空槽,空槽外露面设置多个模板组成腔体,将底部结构层10中的构造柱主筋1伸入腔体中,拉结筋3的一端伸入腔体中,并将所有的构造柱主筋1绑扎上箍筋2,构造柱主筋1也插入木质结构穿枋40中,然后,即可对其进行混凝土灌入实现浇注,其中对应的模板的侧壁成型有浇注阶梯槽,使得其灌入的混凝土可以将整个浇注阶梯槽中填充满,增
加其强度,最后,浇注完成形成构造柱体20,在浇注时,其木质结构穿枋40部分处于腔体的部分与构造柱体20相固定,即木质结构穿枋40部分处于腔体的部分使构造柱体20在浇注成型时形成了插槽201,而木质结构穿枋40部分处于腔体的部分的侧壁固定在插槽201的内侧壁上,实现固定。
[0035]其抗震效果好,连接牢固。
[0036]其中,在后续安装中,如图5所示,在木搁栅80上安装木楼板9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木构架承重穿枋与抗震构造柱连接结构,包括底部结构层(10)和构造柱体(20),其特征在于:所述构造柱体(20)固定在底部结构层(10)的顶面上;所述构造柱体(20)的侧壁上成型有凸起部(21),凸起部(21)的外侧壁中部成型有中部凸起部(22),构造柱体(20)的侧壁上砌有墙体(30),凸起部(21)和中部凸起部(22)处于对应的墙体(30)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构架承重穿枋与抗震构造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30)的内侧壁上成型有安装凹槽(301),木质结构穿枋(40)部分固定的在安装凹槽(301)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木构架承重穿枋与抗震构造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木质结构穿枋(40)处于安装凹槽(301)中的一部分处于构造柱体(20)内侧壁上具有的插槽(201)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构架承重穿枋与抗震构造柱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构造柱体(20)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均成型有多个凸起部(21),每个凸起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荣孙春红高鑫张芹儿冯东尧孙建国俞廷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宝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