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卸车吊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56032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卸车吊门,包括车厢底板,车厢底板顶面前后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数个均匀分布的立柱,相邻两立柱之间设有吊门,所有立柱前面左侧靠近上方处、位于中间的立柱前面右侧靠近上方处分别固定安装第一滑套,吊门前面左右两侧靠近上方处分别固定安装第二滑套、第三滑套,第三滑套位于对应的第二滑套内侧,第一滑套、第二滑套、第三滑套的内外径相同,且位于同一中心线上,相对应的第一滑套、第二滑套、第三滑套之间通过横柱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操作简单,能够实现吊门上开、下开两种开合方式,使用比较灵活,能够避免出现由于运输的货物是块状的而且高于吊门的高度,导致无法卸货的情况。致无法卸货的情况。致无法卸货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卸车吊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吊门,具体为一种自卸车吊门。

技术介绍

[0002]通常,在用于搬运货物的自卸车中,在车厢上用铰链连接有可朝各个方向打开及关闭的车厢吊门,以便能够容易装卸货物,同时防止行驶中货物从车厢中掉落,现有的自卸车吊门的开合方式为上开的,如果运输的货物是块状的而且高于吊门的高度,就无法卸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卸车吊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自卸车吊门,包括车厢底板,车厢底板顶面前后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数个均匀分布的立柱,相邻两立柱之间设有吊门,所有立柱前面左侧靠近上方处、位于中间的立柱前面右侧靠近上方处分别固定安装第一滑套,吊门前面左右两侧靠近上方处分别固定安装第二滑套、第三滑套,第三滑套位于对应的第二滑套内侧,第一滑套、第二滑套、第三滑套的内外径相同,且位于同一中心线上,相对应的第一滑套、第二滑套、第三滑套之间通过横柱连接,横柱底部固定安装竖板,竖板位于对应的第二滑套、第三滑套之间,竖板前面靠近下方处开设通透的第一插槽,吊门前面左右两侧靠近上方处分别固定安装插块,插块位于横柱下方,插块与第一插槽一一对应,且插块能够插入对应的第一插槽内,吊门前面下方固定安装两个左右对称分布的连接板,连接板下方位于车厢底板前面,连接板底面固定安装两个横向的第一套管,连接板前面左下方转动安装有转板,连接板前面下方开设有通透的竖槽,竖槽底端开口,且竖槽位于两第一套管之间,车厢底板前面固定安装数个纵向板,纵向板与竖槽一一对应,且纵向板能够进入对应的竖槽内,纵向板一侧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一套管内径相同,且位于同一中心线上,吊门前面靠近下方处固定安装有两个左右分布的纵向杆,纵向杆与连接板相对应,且纵向杆位于对应的连接板左侧,纵向杆顶部开设第二插槽,第二插槽与转板一一对应,且第二插槽能够插入对应的第二插槽内,吊门前面靠近下方处固定安装有两个左右分布的且倾斜的第二套管,第二套管左端高右端低,第二套管右侧安装有安装板,第二套管内插设有插销,插销顶端与安装板前面之间通过链条连接,且插销能够插入对应的两第一套管以及第一通孔内。
[0006]如上所述的一种自卸车吊门,所述的插块一侧开设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设有第一螺栓,第一螺栓左端套设有第一螺母,第一螺母与第一螺栓螺纹配合。
[0007]如上所述的一种自卸车吊门,所述的第一螺母外侧固定安装数个均匀分布的转柄。
[0008]如上所述的一种自卸车吊门,所述的连接板左下方固定安装纵向轴,转板前面底端开设第三通孔,纵向轴前端位于对应的第三通孔内,且纵向轴外周与对应的第三通孔内壁之间通过轴承连接。
[0009]如上所述的一种自卸车吊门,所述的安装板前面开设第四通孔,第四通孔内设有第二螺栓,第二螺栓后端套设有第二螺母,第二螺母与第二螺栓螺纹配合,且链条一端套在第二螺栓上,且链条一端位于第二螺母与安装板之间;插销顶端固定安装套环,套环的内径大于第二套管的,插销顶端安装有螺杆,螺杆上套设有第三螺母,第三螺母与螺杆螺纹配合,链条另一端套在螺杆上,且链条另一端位于第三螺母与套环之间。
[0010]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设计合理,操作简单,能够实现吊门上开、下开两种开合方式,使用比较灵活,能够避免出现由于运输的货物是块状的而且高于吊门的高度,导致无法卸货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I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1的II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2的III局部放大图;图5是图3的IV局部放大图。
[0013]附图标记:1、车厢底板;2、立柱;3、吊门;4、第一滑套;5、第二滑套;6、第三滑套;7、横柱;8、竖板;9、第一插槽;10、插块;11、连接板;12、第一套管;13、转板;14、竖槽;15、纵向板;16、第一通孔;17、纵向杆;18、第二插槽;19、第二套管;20、安装板;21、插销;22、链条;23、第二通孔;24、第一螺栓;25、第一螺母;26、转柄;27、纵向轴;28、第三通孔;29、第四通孔;30、第二螺栓;31、第二螺母;32、套环;33、螺杆;34、第三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5]如图1-5所示,一种自卸车吊门,包括车厢底板1,车厢底板1顶面前后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数个均匀分布的立柱2,相邻两立柱2之间设有吊门3,所有立柱2前面左侧靠近上方处、位于中间的立柱2前面右侧靠近上方处分别固定安装第一滑套4,吊门3前面左右两侧靠近上方处分别固定安装第二滑套5、第三滑套6,第三滑套6位于对应的第二滑套5内侧,第一滑套4、第二滑套5、第三滑套6的内外径相同,且位于同一中心线上,相对应的第一滑套4、第二滑套5、第三滑套6之间通过横柱7连接,横柱7底部固定安装竖板8,竖板8位于对应的第二滑套5、第三滑套6之间,竖板8前面靠近下方处开设通透的第一插槽9,吊门3前面左右两侧靠近上方处分别固定安装插块10,插块10位于横柱7下方,插块10与第一插槽9一一对应,且插块10能够插入对应的第一插槽9内,吊门3前面下方固定安装两个左右对称分布的连接板11,连接板11下方位于车厢底板1前面,连接板11底面固定安装两个横向的第一套管12,连接板11前面左下方转动安装有转板13,连接板11前面下方开设有通透的竖槽14,竖槽14底
端开口,且竖槽14位于两第一套管12之间,车厢底板1前面固定安装数个纵向板15,纵向板15与竖槽14一一对应,且纵向板15能够进入对应的竖槽14内,纵向板15一侧开设有第一通孔16,第一通孔16与第一套管12内径相同,且位于同一中心线上,吊门3前面靠近下方处固定安装有两个左右分布的纵向杆17,纵向杆17与连接板11相对应,且纵向杆17位于对应的连接板11左侧,纵向杆17顶部开设第二插槽18,第二插槽18与转板13一一对应,且第二插槽18能够插入对应的第二插槽18内,吊门3前面靠近下方处固定安装有两个左右分布的且倾斜的第二套管19,第二套管19左端高右端低,第二套管19右侧安装有安装板20,第二套管19内插设有插销21,插销21顶端与安装板20前面之间通过链条22连接,且插销21能够插入对应的两第一套管12以及第一通孔16内。使用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卸车吊门,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厢底板(1),车厢底板(1)顶面前后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数个均匀分布的立柱(2),相邻两立柱(2)之间设有吊门(3),所有立柱(2)前面左侧靠近上方处、位于中间的立柱(2)前面右侧靠近上方处分别固定安装第一滑套(4),吊门(3)前面左右两侧靠近上方处分别固定安装第二滑套(5)、第三滑套(6),第三滑套(6)位于对应的第二滑套(5)内侧,第一滑套(4)、第二滑套(5)、第三滑套(6)的内外径相同,且位于同一中心线上,相对应的第一滑套(4)、第二滑套(5)、第三滑套(6)之间通过横柱(7)连接,横柱(7)底部固定安装竖板(8),竖板(8)位于对应的第二滑套(5)、第三滑套(6)之间,竖板(8)前面靠近下方处开设通透的第一插槽(9),吊门(3)前面左右两侧靠近上方处分别固定安装插块(10),插块(10)位于横柱(7)下方,插块(10)与第一插槽(9)一一对应,且插块(10)能够插入对应的第一插槽(9)内,吊门(3)前面下方固定安装两个左右对称分布的连接板(11),连接板(11)下方位于车厢底板(1)前面,连接板(11)底面固定安装两个横向的第一套管(12),连接板(11)前面左下方转动安装有转板(13),连接板(11)前面下方开设有通透的竖槽(14),竖槽(14)底端开口,且竖槽(14)位于两第一套管(12)之间,车厢底板(1)前面固定安装数个纵向板(15),纵向板(15)与竖槽(14)一一对应,且纵向板(15)能够进入对应的竖槽(14)内,纵向板(15)一侧开设有第一通孔(16),第一通孔(16)与第一套管(12)内径相同,且位于同一中心线上,吊门(3)前面靠近下方处固定安装有两个左右分布的纵向杆(17),纵向杆(17)与连接板(11)相对应,且纵向杆(17)位于对应的连接板(11)左侧,纵向杆(17)顶部开设第二插槽(18),第二插槽(18)与转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才
申请(专利权)人:蒙阴县鹏程万里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