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复位机构及平衡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5590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向复位机构及平衡车,所述转向复位机构包括固定台、转轴、固定盖,以及弹性件,所述转轴的径向两侧均形成有接触部,所述固定盖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台上,所述弹性件包括一一对应设置于所述转轴两侧的两个立壁部,以及连接于两个所述立壁部之间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台底部,每个所述立壁部均面向于同侧的所述接触部设置,所述立壁部与所述接触部配合设置以实现所述转轴的转向复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在转轴的两侧均设置立壁部,使得转向过程中转轴左右两侧均可受到弹性件的弹力,转向回弹效果更好,使得电动平衡车转向、复位准确性提高,从而提高了电动平衡车运行姿态的准确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向复位机构及平衡车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动平衡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转向复位机构及平衡车。

技术介绍

[0002]电动平衡车的转向主要是通过使用者控制操控杆的左右摆动,再由控制杆将左右摆动的动作传递给转向机构,传感器检测到转向机构的相应变化后将数据传递给控制器,由控制器控制电机的运行以实现电动平衡车的转向。因此转向机构在转向、复位时的准确性很大的影响了电动平衡车运行姿态的准确性。
[0003]然而由于电动平衡车存在转向、复位准确性低的问题,从而影响电动平衡车运行姿态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向复位机构,该转向复位机构转向灵活,复位可靠,电动平衡车运行姿态的准确性提高,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转向复位机构,包括固定台、设置在所述固定台上的转轴、盖设于所述转轴上的固定盖,以及弹性件,所述转轴的径向两侧均形成有接触部,所述固定盖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台上,所述弹性件包括一一对应设置于所述转轴两侧的两个立壁部,以及连接于两个所述立壁部之间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台底部,每个所述立壁部均面向于同侧的所述接触部设置,所述立壁部与所述接触部配合设置以实现所述转轴的转向复位。
[0007]优选地,所述接触部设为接触面或者凸起。
[0008]优选地,所述固定部设有通孔,螺栓件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固定台螺接。
[0009]优选地,所述立壁部与所述固定部连接处设置有弧形倒角。
[0010]优选地,所述固定台沿所述转轴径向形成有两个固定台壁,所述固定台壁与所述立壁部间具有供所述立壁部活动的形变腔。
[0011]优选地,所述固定盖设置为一个,盖设于所述弹性件上,所述立壁部穿出于所述固定盖,或者所述固定盖设置为两个,且一一对应设置于所述转轴轴向上的两端,所述立壁部设置于两个所述固定盖之间。
[0012]优选地,所述固定台包括沿其厚度方向凹陷形成的支撑部,所述固定盖包括沿远离所述支撑部方向呈拱形凸起形成的盖合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盖合部相配合并且两者之间穿设有所述转轴。
[0013]优选地,所述转向复位机构还包括压紧设置于所述支撑部和所述盖合部之间的套筒件,且所述套筒件套设于所述转轴上。
[0014]优选地,所述支撑部、所述盖合部以及所述套筒件均设为两个,所述支撑部以及所述盖合部对应分布于所述转轴轴线方向的两端,所述套筒件套设于所述转轴上且位于轴向
两侧。
[0015]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平衡车,包括所述转向复位机构,还包括传感器固定板、壳体以及操控杆,所述转向复位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表面上,所述传感器固定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台或所述固定盖上,且所述传感器固定板上设置有对所述转轴姿态变化进行检测的传感器,所述转轴伸出所述壳体的部分与所述操控杆固定连接。
[0016]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提供的一种转向复位机构,通过在转轴的两侧均设置立壁部,使得转向过程中转轴左右两侧均可受到弹性件的弹力,转向回弹效果更好,使得电动平衡车转向、复位准确性提高,从而提高了电动平衡车运行姿态的准确性;同时,弹性件通过螺纹固定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固定台的底部,该固定方式相对于固定盖上设置容纳腔的方法,可以更有效的节省装配空间。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平衡车的局部示意图一。
[0019]图2为图1所示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平衡车的局部示意图二。
[002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转轴与弹性件的位置关系爆炸图。
[0022]1、固定台;11、支撑部;12、固定台壁;2、转轴;21、接触部;3、固定盖;31、盖合部;4、弹性件;41、立壁部;42、固定部;421、通孔;5、套筒件;6、形变腔;7、传感器固定板;8、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行的描述仅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各个不同实施例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组合,以构成未在以下描述中示出的其他实施例。
[0024]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转向复位机构,属于图1所示平衡车的组成部件,请参阅图1

4,该转向复位机构包括固定台1、转轴2、固定盖3及弹性件4,所述转轴2设置在所述固定台1上,其径向两侧均形成有接触部21,所述固定盖3盖设于所述转轴2上,且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台1上。
[0025]所述弹性件4包括立壁部41和固定部42,所述立壁部41设有2个,一一对应设置于所述转轴2两侧,所述固定部42连接于2个所述立壁部41之间,并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台1底部,每个所述立壁部41均面向于同侧的所述接触部21设置。所述立壁部41与所述接触部21配合设置,当所述转轴2受力转动时,所述转轴2带动所述接触部21转动,所述接触部21作用于所述立壁部41,使所述立壁部41发生弹性形变,当所述转轴2不再受力时,弹性形变后的所述立壁部41反作用于所述接触部21,带动所述转轴2反向转动,进行复位。通过在所述转轴2的两侧均设置所述立壁部41,使得转向过程中所述转轴2左右两侧均可受到所述弹性件4的弹力,转向回弹效果更好,使得电动平衡车转向、复位准确性提高,从而提高了电动平衡车运行姿态的准确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触部21设为接触面,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接触部21也可以是凸起。
[0026]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立壁部41与所述接触部21相贴合,因为若两者存在间
隙,所述转轴2要转动一定的距离才能与所述立壁部41接触,当靠所述立壁部41恢复形变使所述转轴2回转时,所述转轴2就不容易回复到准确的初始位置,因此,此实施方式能够实现更精准的复位。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立壁部41与所述固定部42连接处设置有弧形倒角,以提供更好的弹力,避免所述立壁部41受力过大与所述固定部42断开,延长了所述弹性件4的使用寿命,提高了电动平衡车使用的稳定性。
[0027]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4可由弹性钢板或钢片经过弯折等工艺制成,为一体成型结构。
[0028]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固定部42设有通孔421,所述固定台1的底部也设置有与所述通孔421对应的螺纹孔,固定螺母穿过所述通孔421并与所述固定台1螺接,弹性件4通过螺纹固定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固定台1的底部,该固定方式相对于固定盖3上设置容纳腔的方法,可以更有效的节省装配空间。
[0029]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部42也可以通过焊接、粘接等方式固定在所述固定台1的底部。
[0030]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台1沿所述转轴2径向形成有两个固定台壁12,为了预留出所述立壁部41的形变空间,两个所述立壁部41分别距离同侧的所述固定台壁12一定距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台(1);转轴(2),设置在所述固定台(1)上,其径向两侧均形成有接触部(21);固定盖(3),盖设于所述转轴(2)上,且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台(1)上;弹性件(4),包括一一对应设置于所述转轴(2)两侧的两个立壁部(41),以及连接于两个所述立壁部(41)之间的固定部(42),所述固定部(42)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台(1)底部,每个所述立壁部(41)均面向于同侧的所述接触部(21)设置,所述立壁部(41)与所述接触部(21)配合设置以实现所述转轴(2)的转向复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21)设为接触面或者凸起。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42)设有通孔(421),螺栓件穿过所述通孔(421)并与所述固定台(1)螺接。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转向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壁部(41)与所述固定部(42)连接处设置有弧形倒角。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台(1)沿所述转轴(2)径向形成有两个固定台壁(12),所述固定台壁(12)与所述立壁部(41)间具有供所述立壁部(41)活动的形变腔(6)。6.如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转向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盖(3)设置为一个,盖设于所述弹性件(4)上,所述立壁部(41)穿出于所述固定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传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阿尔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