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撕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5513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撕面料,包括依次连接的内衬层、外衬层和防水层,外衬层表面横向和纵向分别均匀分布有多排和多列的防撕纹,防撕纹包括两平行分布的边线缝痕和两边线缝痕间来回交错分布的锯齿状缝痕。该防撕面料通过防撕纹的设置使面料具有很强的韧性,使面料强度大,防止出现勾衣撕裂面料的情况。防止出现勾衣撕裂面料的情况。防止出现勾衣撕裂面料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撕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面料,尤其涉及一种防撕面料。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面料等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户外用品面料,不仅要求具有防水、防风、透气等功能,还要求独特的高弹性、高强度等要求。特别是防撕要求,现有很多面料都无法满足,户外运动容易被树木等枝叶勾住面料,造成面料撕开,无法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设计了一种防撕面料。
[0004]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防撕面料,包括依次连接的内衬层、外衬层和防水层,外衬层表面横向和纵向分别均匀分布有多排和多列的防撕纹,防撕纹包括两平行分布的边线缝痕和两边线缝痕间来回交错分布的锯齿状缝痕。
[0006]作为优选,所述内衬层和外衬层分别由经线和纬线交织而成,经线和纬线采用涤纶丝,经纱的经密为60

62根/cm,纬纱的纬密为54

56根/cm。
[0007]作为优选,所述经纱的经密为61根/cm,纬纱的纬密为55根/cm。
[0008]作为优选,所述多排和多列防撕纹交界处的锯齿状缝痕叠合。
[0009]作为优选,所述防水层通过胶水与外衬层粘附。
[0010]作为优选,所述防水层为聚四氟乙烯层。
[0011]作为优选,所述相邻多排和多列的防撕纹间的间隔分别为5

8cm。
[0012]作为优选,所述防撕纹的两平行分布的边线缝痕间间隔为1

2cm。
[0013]作为优选,所述内衬层和外衬层间通过涤纶线交织连接。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防撕面料的外衬层表面横向和纵向分别均匀分布有多排和多列的防撕纹,防撕纹包括两平行分布的边线缝痕和两边线缝痕间来回交错分布的锯齿状缝痕;通过防撕纹使防撕面料具有很强的韧性,使面料强度大,防止出现勾衣撕裂面料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中外衬层的一种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内衬层,2、外衬层,3、防水层,4、防撕纹,5、边线缝痕,6、锯齿状缝痕。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描
述:
[0019]实施例:如附图1和图2所示,一种防撕面料,包括依次连接的内衬层1、外衬层2和防水层3,外衬层表面横向和纵向分别均匀分布有多排和多列的防撕纹4,防撕纹包括两平行分布的边线缝痕5和两边线缝痕间来回交错分布的锯齿状缝痕6。内衬层和外衬层分别由经线和纬线交织而成,经线和纬线采用涤纶丝,经纱的经密为61根/cm,纬纱的纬密为55根/cm。多排和多列防撕纹交界处的锯齿状缝痕叠合。防水层通过胶水与外衬层粘附。防水层为聚四氟乙烯层。相邻多排和多列的防撕纹间的间隔分别为5cm。防撕纹的两平行分布的边线缝痕间间隔为1cm。内衬层和外衬层间通过涤纶线交织连接。
[0020]该防撕面料的外衬层表面横向和纵向分别均匀分布有多排和多列的防撕纹,防撕纹包括两平行分布的边线缝痕和两边线缝痕间来回交错分布的锯齿状缝痕;通过防撕纹使防撕面料具有很强的韧性,使面料强度大,防止出现勾衣撕裂面料的情况。
[0021]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撕面料,包括依次连接的内衬层、外衬层和防水层,其特征是,所述外衬层表面横向和纵向分别均匀分布有多排和多列的防撕纹,防撕纹包括两平行分布的边线缝痕和两边线缝痕间来回交错分布的锯齿状缝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撕面料,其特征是,所述内衬层和外衬层分别由经线和纬线交织而成,经线和纬线采用涤纶丝,经纱的经密为60

62根/cm,纬纱的纬密为54

56根/c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撕面料,其特征是,所述经纱的经密为61根/cm,纬纱的纬密为55根/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慧荣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米居梦家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