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净化水体中使用的多层水面植物放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15444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净化水体中使用的多层水面植物放养装置,包括浮体、电机、养殖槽、水槽和输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体上垂直设置有立板,所述的电机设置在立板上,所述的养殖槽顶部两端设置有连接板,在连接板上设置有连接孔,并将承载杆横向穿过连接孔,所述的水槽设置在立板上,所述的输水泵设置在水槽外侧壁上,在输水泵上设置有吸水管、排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输水泵通过吸水管将浮体下方的水吸出,排水管将输水泵吸出的水排到水槽内,通过水槽内的过滤网能够对排水管排出的水进行初步过滤,避免杂质从出水管流入到养殖槽内,使养殖槽内水面植物对过滤网初步净化的水再次净化处理,提高了水体的净化效率及净化质量。量。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净化水体中使用的多层水面植物放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净化水体
,具体是一种适用于净化水体中使用的多层水面植物放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渐提高,过去被污染的水体需要净化处理,现有的水体净化方式多采用水面植物对水体进行净化处理,如申请号201820202662.0的专利公布了一种多层植物种植装置,其解决了植物光照不充分、水资源浪费多的问题,但其存在着不能对水体进行净化、水面植物生长质量不高、水体净化质量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水面植物放养装置存在的不能对水体进行净化、水面植物生长质量不高、水体净化质量不高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能对水体进行净化、水面植物生长质量高、水体净化质量好的适用于净化水体中使用的多层水面植物放养装置。
[0004]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适用于净化水体中使用的多层水面植物放养装置,包括浮体、电机、养殖槽、水槽和输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体上垂直设置有立板,并在立板上设置有轴承,浮体漂浮在需要净化水体的表面,可以采用缆绳对浮体进行固定,提高水面植物放养装置在水体上的稳定性,提高水体的净化效率及净化质量,所述的电机设置在立板上,在电机上设置有旋转轴,将旋转轴另一端伸入轴承内,在旋转轴两端分别设置有承载板,并在承载板上垂直设置有承载杆,电机带动旋转轴及旋转轴上承载板正向或反向旋转,承载板上的承载杆带动连接板转动,从而带动养殖槽围绕旋转轴转动,使养殖槽内的水面植物随承载板的旋转而转动,便于养殖槽内水面植物吸收光照,促进水面植物的生长,水槽内被过滤后的水从出水管排出,流动最上方的养殖槽内,为水面植物提供水份,提高水面植物的生长质量,所述的养殖槽顶部两端设置有连接板,在连接板上设置有连接孔,并将承载杆横向穿过连接孔,所述的水槽设置在立板上,并在水槽底部设置有出水管,所述的输水泵设置在水槽外侧壁上,在输水泵上设置有吸水管、排水管,将吸水管竖向穿到浮体下方,并将排水管伸到水槽上方,输水泵通过吸水管将浮体下方的水吸出,排水管将输水泵吸出的水排到水槽内,通过水槽内的过滤网能够对排水管排出的水进行初步过滤,避免杂质从出水管流入到养殖槽内,使养殖槽内水面植物对过滤网初步净化的水再次净化处理,提高了水体的净化效率及净化质量。
[0006]作为优选,所述的浮体底部设置有过滤筒,将过滤筒包裹住吸水管,并在过滤筒上设置有滤孔,浮体漂浮在水面上,输水泵通过吸水管将浮体下方的水吸出,通过过滤筒能够阻挡水中的杂质,避免水中的杂质被吸水管吸入造成吸水管堵塞,提高了输水泵输送水循环的效率,进而提高了水体的净化效率及净化质量。
[0007]作为优选,所述的电机设置为伺服电机,电机带动旋转轴及旋转轴上承载板正向或反向旋转,承载板上的承载杆带动连接板转动,从而带动养殖槽围绕旋转轴转动,使养殖槽内的水面植物随承载板的旋转而转动,便于养殖槽内水面植物吸收光照,促进水面植物的生长,水槽内被过滤后的水从出水管排出,流动最上方的养殖槽内,为水面植物提供水份,提高水面植物的生长质量。
[0008]作为优选,所述的养殖槽通过连接板设置为可从承载杆上取下的结构,将养殖槽上连接板吊挂在承载杆上,便于养殖槽随承载板的旋转而转动,在承载板上设置多个承载杆,能够使多个养殖槽同时吊挂在承载板上的承载杆上,提高了水面植物的种植量,另一方面,水面植物对养殖槽内的水进行净化处理,养殖槽内得水从养殖槽边缘流出,使养殖槽内的净化后的水流回到水体内,提高水体的净化效率及净化质量,将养殖槽通过连接板可从承载杆取下,便于将养殖后的水面植物随养殖槽从放养装置中取下,便于对水面植物进行移植。
[0009]作为优选,所述的水槽内设置有横向结构的过滤网,输水泵通过吸水管将浮体下方的水吸出,排水管将输水泵吸出的水排到水槽内,通过水槽内的过滤网能够对排水管排出的水进行初步过滤,避免杂质从出水管流入到养殖槽内,使养殖槽内水面植物对过滤网初步净化的水再次净化处理,提高了水体的净化效率及净化质量。
[0010]有益效果:本技术将养殖槽通过连接板设置为可从承载杆上取下的结构,将养殖槽上连接板吊挂在承载杆上,便于养殖槽随承载板的旋转而转动,在承载板上设置多个承载杆,能够使多个养殖槽同时吊挂在承载板上的承载杆上,提高了水面植物的种植量,另一方面,水面植物对养殖槽内的水进行净化处理,养殖槽内得水从养殖槽边缘流出,使养殖槽内的净化后的水流回到水体内,提高水体的净化效率及净化质量,将养殖槽通过连接板可从承载杆取下,便于将养殖后的水面植物随养殖槽从放养装置中取下,便于对水面植物进行移植。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示意养殖槽与承载杆的连接结构。
[0013]图3是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示意养殖槽与连接板的连接结构。
[0014]图4是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示意水槽与出水管的连接结构。
[0015]图5是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浮体、2.电机、3.养殖槽、4.水槽、5.输水泵、6.立板、7.过滤筒、8.轴承、9.滤孔、10.旋转轴、11.承载板、12.承载杆、13.连接板、14.连接孔、15.过滤网、16.出水管、17.吸水管、18.排水管、19.排水槽、20.过滤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0018]实施例一:
[0019]如附图1

4所示,一种适用于净化水体中使用的多层水面植物放养装置,包括浮体1、电机2、养殖槽3、水槽4和输水泵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体1上垂直设置有立板6,并在立
板6上设置有轴承8,浮体1漂浮在需要净化水体的表面,可以采用缆绳对浮体1进行固定,提高水面植物放养装置在水体上的稳定性,提高水体的净化效率及净化质量,所述的电机2设置在立板6上,在电机2上设置有旋转轴10,将旋转轴10另一端伸入轴承8内,在旋转轴10两端分别设置有承载板11,并在承载板11上垂直设置有承载杆12,电机2带动旋转轴10及旋转轴10上承载板11正向或反向旋转,承载板11上的承载杆12带动连接板13转动,从而带动养殖槽3围绕旋转轴10转动,使养殖槽3内的水面植物随承载板11的旋转而转动,便于养殖槽3内水面植物吸收光照,促进水面植物的生长,水槽4内被过滤后的水从出水管16排出,流动最上方的养殖槽3内,为水面植物提供水份,提高水面植物的生长质量,所述的养殖槽3顶部两端设置有连接板13,在连接板13上设置有连接孔14,并将承载杆12横向穿过连接孔14,所述的水槽4设置在立板6上,并在水槽4底部设置有出水管16,所述的输水泵5设置在水槽4外侧壁上,在输水泵5上设置有吸水管17、排水管18,将吸水管17竖向穿到浮体1下方,并将排水管18伸到水槽4上方,输水泵5通过吸水管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净化水体中使用的多层水面植物放养装置,包括浮体、电机、养殖槽、水槽和输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体上垂直设置有立板,并在立板上设置有轴承,所述的电机设置在立板上,在电机上设置有旋转轴,将旋转轴另一端伸入轴承内,在旋转轴两端分别设置有承载板,并在承载板上垂直设置有承载杆,所述的养殖槽顶部两端设置有连接板,在连接板上设置有连接孔,并将承载杆横向穿过连接孔,所述的水槽设置在立板上,并在水槽底部设置有出水管,所述的输水泵设置在水槽外侧壁上,在输水泵上设置有吸水管、排水管,将吸水管竖向穿到浮体下方,并将排水管伸到水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锡文裴宝平徐迎春上官凌飞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东源新农村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