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颖专利>正文

保温系统连接件及现浇混凝土墙内置保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15409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保温系统连接件及现浇混凝土墙内置保温系统,属于建筑保温领域,包括第一支撑座、套管、第二支撑座、锚杆和第三支撑座;第一支撑座支撑于钢筋网片和保温层之间;多个套管固设于第一支撑座内侧,套管的内端用于贯穿并伸出保温层;第二支撑座位于第一支撑座外侧,支撑于外侧模板和钢筋网片之间;多个锚杆固设于第二支撑座内侧,贯穿并伸出套管;第三支撑座连接于套管的内端,支撑于保温层和内侧模板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保温系统连接件及现浇混凝土墙内置保温系统,提高了连接件的连接可靠性及承载力,在满足连接受力要求的同时,对保温层进行了可靠定位,避免了浇筑施工过程中保温层位置偏移的问题。了浇筑施工过程中保温层位置偏移的问题。了浇筑施工过程中保温层位置偏移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保温系统连接件及现浇混凝土墙内置保温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保温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保温系统连接件及现浇混凝土墙内置保温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国家目前倡导各个领域的节能降耗,建筑行业作为国家的支柱性行业,其节能降耗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建筑外墙保温性能的优劣是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能源消耗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目前多采用外粘保温板或通过连接件将保温复合板连接于墙面的主体结构上,在建筑外墙保温材料性能未取得突破性提高的情况下,外墙保温层的厚度不断增厚,前述的外粘或通过连接件连接的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施工及使用需求。基于上述问题,内置式保温结构的使用范围逐渐增加,其采用保温板外侧增加现浇混凝土保温防护层,通过连接装置与主体连接,能够保证使用寿命及安全性要求,但是,现有内置保温结构生产工艺复杂,施工难度大,保温板连接件的安装便利性不足,还会导致保温板定位不可靠、连接缺乏牢固性等问题,甚至会导致外墙保温部分容易和建筑外墙分离,难以满足保温系统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温系统连接件及现浇混凝土墙内置保温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内置式保温结构中,连接件的连接牢固性差、保温层定位不可靠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保温系统连接件,包括:
[0005]第一支撑座,用于与钢筋网片连接,并用于支撑于钢筋网片和保温层之间;
[0006]套管,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套管相互平行,且分别固设于所述第一支撑座内侧,所述套管的内端用于贯穿并伸出保温层,所述第一支撑座上设有与所述套管对应的通孔;
[0007]第二支撑座,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座外侧,用于支撑于外侧模板和钢筋网片之间;
[0008]锚杆,设有多个,多个所述锚杆相互平行,所述锚杆固设于所述第二支撑座内侧,用于贯穿并伸出所述套管;
[0009]第三支撑座,连接于所述套管的内端,所述第三支撑座用于支撑于保温层和内侧模板之间。
[0010]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座包括:
[0011]第一支撑板,用于支撑于保温层外侧面;以及
[0012]连接座体,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外板面,用于与钢筋网片连接。
[0013]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连接座体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与钢筋网片可拆卸连接。
[0014]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连接座体的外端面设有用于容纳钢筋网片的卡槽,所述连接座体还包括用于与所述卡槽卡接配合的卡件,所述卡件与所述卡槽配合用于夹持
钢筋网片,所述卡槽和所述卡件配合构成所述可拆卸连接结构。
[0015]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卡槽为“十字形”槽,包括第一槽体及与所述第一槽体交叉设置的第二槽体,所述第二槽体用于容纳钢筋网片的钢筋,所述卡件包括第一卡体及与所述第一卡体交叉设置的第二卡体,所述第一卡体用于与所述第一槽体卡接,所述第二卡体用于与所述第二槽体卡接,所述第二卡体与所述第二槽体之间形成用于容纳钢筋网片中钢筋的容纳空间。
[0016]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套管外周设有倒刺。
[0017]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二支撑座包括:
[0018]第二支撑板,用于支撑于钢筋网片外侧面,所述锚杆固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内板面;以及
[0019]第一支撑块,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外侧,用于支撑于外侧模板的内侧。
[0020]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三支撑座包括:
[0021]第三支撑板,连接于所述套管的内端,并用于支撑保温层的内侧面;以及
[0022]撑杆,外端固设于所述第三支撑板内板面的中部,内端用于支撑于内侧模板的外侧。
[0023]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套管设有两个,所述第三支撑板上设有套装孔和弧形的旋转卡槽,所述旋转卡槽的端面延伸至所述第三支撑板的边缘,所述套装孔和所述旋转卡槽均分别与所述套管间隙配合。
[0024]本技术提供的保温系统连接件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保温系统连接件,第一支撑座、套管、第二支撑座和锚杆构成了一种多筋支撑体系,大幅提高了连接件的连接可靠性及承载力,在满足连接受力要求的同时,对保温层进行了可靠定位,避免了浇筑施工过程中保温层位置偏移的问题;通过多段式的结构,在外侧模板和钢筋网片之间、钢筋网片和保温层之间,以及保温层和内侧模板之间均提供了有效的支撑,保证保温层不发生倾斜,从另一方面保证了保温层定位的可靠性。
[0025]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现浇混凝土墙内置保温系统,包括钢筋网片、设于所述钢筋网片内侧的保温层,以及上述的保温系统连接件。
[0026]本技术提供的现浇混凝土墙内置保温系统的有益效果与上述保温系统连接件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采用的第一支撑座和套管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图1中第一支撑座的左视图;
[0030]图3为图1中卡件的左视图;
[003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采用的第二支撑座和锚杆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32]图5为图4的左视图;
[0033]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采用的第三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7为图6的左视图;
[0035]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保温系统连接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36]图9为图8中第三支撑座、套管和锚杆的装配过程图;
[0037]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保温系统连接件的装配结构立体图,图中未装配卡件;
[0038]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现浇混凝土墙内置保温系统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39]图12为图11中现浇混凝土墙内置保温系统的左视图。
[0040]图中:1、第一支撑座;101、第一支撑板;102、连接座体;103、第一卡体;104、第一槽体;105、第二槽体;106、第二卡体;2、套管;3、第二支撑座;301、第二支撑板;302、第一支撑块;4、锚杆;5、第三支撑座;501、第三支撑板;502、撑杆;503、第二支撑块;504、套装孔;505、旋转卡槽;6、钢筋网片;7、保温层;8、通孔;9、外侧模板;10、内侧模板;11、受力钢筋;12、保护层;13、混凝土墙。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保温系统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座,用于与钢筋网片连接,并用于支撑于钢筋网片和保温层之间;套管,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套管相互平行,且分别固设于所述第一支撑座内侧,所述套管的内端用于贯穿并伸出保温层,所述第一支撑座上设有与所述套管对应的通孔;第二支撑座,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座外侧,用于支撑于外侧模板和钢筋网片之间;锚杆,设有多个,多个所述锚杆相互平行,所述锚杆固设于所述第二支撑座内侧,用于贯穿并伸出所述套管;第三支撑座,连接于所述套管的内端,所述第三支撑座用于支撑于保温层和内侧模板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系统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座包括:第一支撑板,用于支撑于保温层外侧面;以及连接座体,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外板面,用于与钢筋网片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温系统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体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与钢筋网片可拆卸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温系统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体的外端面设有用于容纳钢筋网片的卡槽,所述连接座体还包括用于与所述卡槽卡接配合的卡件,所述卡件与所述卡槽配合用于夹持钢筋网片,所述卡槽和所述卡件配合构成所述可拆卸连接结构。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温系统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为“十字形”槽,包括第一槽体及与所述第一槽体交叉设置的第二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颖
申请(专利权)人:张颖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