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保温型建筑墙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4371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1 1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能保温型建筑墙体,涉及房建技术领域,包括墙体,墙体的外侧可拆卸固定有集热层,墙体的内侧固定有保温隔热层,保温隔热层背离墙体的一侧设有散热层;墙体中还设有用于连接集热层与散热层的导热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可提高居住舒适性,能减少采暖、空调使用所产生的建筑能耗,可实现建筑节能保温,且施工便捷,施工成本相对较低的一种节能保温型建筑墙体。保温型建筑墙体。保温型建筑墙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保温型建筑墙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房建
,尤其涉及一种节能保温型建筑墙体。

技术介绍

[0002]建筑节能是执行国家节能政策,贯彻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1978年我国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10%;根据国家的最新统计,我国建筑能耗已经上升到26.5%。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随着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步,这个比例不可避免的会上升至35~40%。所谓的建筑节能是指节约建筑用采暖通风、空调降温、家用电器、炊事燃具、热水供应等建筑用的能耗,其中采暖、空调约占建筑总能耗的65%。
[0003]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气候恶劣,与同纬度国家相比,我国夏天平均温度高1.3

2.5℃,冬天东北地区则低14

18℃,黄河中下游地区则低10

14℃,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低8

10℃,华南沿海地区则低5℃左右。这种气候条件导致我国在采暖、空调降温上的能耗问题更加严重。与此同时,我国只拥有全球石油储备的2.3%和天然气储备的1%,人均占有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分别为:石油11.3%,天然气3.8%,煤51.3%。
[0004]鉴于上述现状,九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年计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能源安全将是影响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建筑能耗现已超越工业、农业、交通运输,成为社会终端能耗的第一大用户,故如何在保证国民生活幸福感,满足住户采暖和降温需求的前提下减少建筑能耗已经成为亟待攻克的重要课题。
>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能保温型建筑墙体,利用集热层、保温隔热层、散热层及用于连接集热层与散热层的导热组件,保证居住舒适性,并减少建筑能耗,实现建筑节能保温。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一种节能保温型建筑墙体,包括墙体,所述墙体的外侧可拆卸固定有集热层,所述墙体的内侧固定有保温隔热层,所述保温隔热层背离墙体的一侧设有散热层;所述墙体中还设有用于连接集热层与散热层的导热组件。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室外温度较低时,集热层能够吸收光照并发热,然后通过导热组件将其传递给散热层,散热层能够对室内实现供暖的效果;与此同时,保温隔热层能够减少室内热量的流失。在室外温度较高时,用户可将集热层从墙体上拆下,保温隔热层能够有效隔绝外部的高温,减少空调的使用。通过这种方式,在保证居住舒适性的基础上,减少采暖、空调使用所产生的建筑能耗,实现建筑节能保温。
[000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热层包括集热板,所述集热板呈波浪形结构;所述集热板背离墙体的一侧均匀涂覆有吸热涂层,所述吸热涂层背离集热板的一侧贴附有防护膜。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热板配合吸热涂层能够吸收光照的热量;同时,将集热
板设置成波浪形结构,增大了吸热面积,而防护膜能够有效保护吸热涂层,防止吸热涂层收到破坏,保证集热层的使用寿命。
[001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热板靠近墙体的一侧固定有安装框,所述安装框内侧固定有若干与集热板抵接的真空集热管,所述真空集热管通过导热组件连接散热层。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真空集热管与集热板抵接,其能够吸收集热板吸收的热量并通过导热组件传递给散热层。
[001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真空集热管为连续型弯管。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真空集热管设置为连续型弯管,能够增大真空集热管的吸热面积,提高集热效果。
[001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热层由若干分板体拼接而成,各所述分板体均可拆卸固定于墙体上,且各所述分板体的缝隙处均设置有膨胀止水条。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集热层设置成多个分板体拼接的结构形式,可提高集热层施工的便捷性;同时,借助膨胀止水条能够对分板体的缝隙实现有效防水,避免集热层内侧渗水,延长集热层的使用寿命。
[001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热层包括若干固定设置于保温隔热层内侧并呈均匀分布的散热管,所述散热管上设置有导热液注入口和导热液排出口。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室外温度低的时候,散热管可通过导热组件吸收来自集热层的热量,从而对室内起到供暖的效果;同时,在室外温度较高时,用户可通过导热液注入口向散热管中注入导热液,散热管配合导热液可对室内环境起到冷却降温的效果。
[001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热组件包括固定设置于集热层上的第一导热管以及固定设置于散热层上的第二导热管,所述第一导热管与第二导热管可拆卸连接。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导热管与第二导热管配合,在实现热传导的同时,可保证集热层和散热层安装的便捷性。
[002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热层靠近墙体一侧固定设置有若干呈均匀分布的定位筒;所述墙体上贯穿开设有若干与各定位筒呈一一对应设置的定位孔,各所述定位筒分别与对应定位孔插接配合,且所述定位筒的长度大于第一导热管的长度。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筒与定位孔插接配合,保证了集热层施工的便捷性;同时,由于定位筒长度大于第一导热管长度,在定位筒插入定位孔时,二者配合可对第一导热管起到定位效果,确保各个第一导热管能够对准对应的第二导热管,方便实现第一导热管与第二导热管的精确对接,从而进一步提高集热层安装的便捷性。
[0023]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0024](1)利用集热层吸收光照的热量,通过导热组件传递给散热层,并将集热层设置成可拆卸的结构形式,在保证居住舒适性的基础上,减少采暖、空调使用所产生的建筑能耗,实现建筑节能保温;
[0025](2)通过将集热层设置成多个分板体拼接的结构形式,将导热组件设置成第一导热管与第二导热管组合的结构形式,结合定位筒与定位孔的插接配合,提高墙体施工的便捷性,降低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整体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0027]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主要用于体现各分板体拼接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1、墙体;101、定位孔;2、砂浆找平层;3、保温隔热层;31、粘接层;32、保温板;4、抗裂胶浆;5、耐碱玻纤网格布;6、柔性耐水腻子;7、饰面涂料;8、安装框;9、集热板;10、吸热涂层;11、防护膜;12、真空集热管;13、定位筒;14、固定套筒;15、分板体;16、膨胀止水条;17、散热管;171、导热液注入口;172、导热液排出口;18、导热组件;181、第一导热管;182、第二导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30]参见附图1,一种节能保温型建筑墙体1,包括墙体1,墙体1的外侧设置有集热层,墙体1的内侧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砂浆找平层2、保温隔热层3、抗裂防护层和饰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保温型建筑墙体(1),其特征在于:包括墙体(1),所述墙体(1)的外侧可拆卸固定有集热层,所述墙体(1)的内侧固定有保温隔热层(3),所述保温隔热层(3)背离墙体(1)的一侧设有散热层;所述墙体(1)中还设有用于连接集热层与散热层的导热组件(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保温型建筑墙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层包括集热板(9),所述集热板(9)呈波浪形结构;所述集热板(9)背离墙体(1)的一侧均匀涂覆有吸热涂层(10),所述吸热涂层(10)背离集热板(9)的一侧贴附有防护膜(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节能保温型建筑墙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板(9)靠近墙体(1)的一侧固定有安装框(8),所述安装框(8)内侧固定有若干与集热板(9)抵接的真空集热管(12),所述真空集热管(12)通过导热组件(18)连接散热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节能保温型建筑墙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集热管(12)为连续型弯管。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节能保温型建筑墙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层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翼飞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轨道交通城市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