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带有保险功能的后座开门防撞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5056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1 1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汽车用带有保险功能的后座开门防撞镜,包括车辆B柱、固定在车辆B柱右端面的连接箱体、设置在连接箱体前侧的工作箱体以及设置在工作箱体上端面的转动箱体;车辆B柱前侧铰接有车窗框,车窗框右端面固定连接有锁钩;工作箱体内设有磁性滑块;通过磁性滑块和锁钩锁止后车门,使得乘客下车时只有掰动转动箱体,并使得转动箱体上的人脸检测摄像头确认人脸后,才会对后车门进行解锁,同时在进行人脸识别解锁时,反光镜反射后侧路况并正对乘客,从而使得乘客恰好能够通过反光镜观察到后方路况,进而判断出当前情况是否适合下车,避免在未确认后方路况的情况下开门下车,保证了乘客的安全。保证了乘客的安全。保证了乘客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用带有保险功能的后座开门防撞镜


[000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汽车安全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用带有保险功能的后座开门防撞镜。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后座乘客在开门下车时若不观察后方路况直接下车,存在开门时后方车辆或行人撞上车门的可能,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虽然目前部分车主会选择在B柱上安装反光镜以便于乘客观察,但仍存在乘客不观察后方路况直接下车的情况,同时因此类原因引起的交通事故层出不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用带有保险功能的后座开门防撞镜,解决了乘客不观察后方来车即开门下车造成的安全隐患,提高乘客开门下车的安全性。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用带有保险功能的后座开门防撞镜,包括车辆B柱、固定在车辆B柱右端面的连接箱体、设置在连接箱体前侧的工作箱体以及设置在工作箱体上端面的转动箱体;所述车辆B柱前侧铰接有车窗框,所述车窗框右端面固定连接有锁钩;所述工作箱体内设有磁性滑块;所述转动箱体右侧上端面固定连接设有人脸检测镜头,所述转动箱体左侧前端面为反光镜。
[0005]所述连接箱体前侧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前侧设有调节箱体,所述调节箱体内设有开口向后的伸缩腔,所述伸缩杆与所述伸缩腔侧壁之间滑动配合连接,所述调节箱体内设有位于所述伸缩腔前侧的调节腔,所述调节腔开口向上且开口向左,所述工作箱体与所述调节腔侧壁之间滑动配合连接。
[0006]所述工作箱体内设有开口向左的锁止腔,所述车窗框右端面固定连接有能够伸入所述锁止腔内的锁钩,所述锁钩内设有开口向后的限位腔。
[0007]所述工作箱体内设有位于所述锁止腔后侧且与所述锁止腔连通的控制腔,所述控制腔后端壁固定连接有电磁铁;所述控制腔侧壁滑动配合连接有能够伸入所述限位腔内的磁性滑块,所述磁性滑块后端壁与所述电磁铁前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
[0008]所述车辆B柱内设有位于所述锁止腔前侧的回转腔,所述转动箱体内固定连接设有向下延伸至所述回转腔内的主轴,所述主轴与所述工作箱体转动配合连接,所述主轴下端面与所述回转腔下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扭簧,所述工作箱体上端面内固定连接有能够与所述转动箱体接触的触发开关。
[0009]所述工作箱体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转动箱体左侧的热红外传感器,所述热红外传感器感应区域为车窗外一米内。
[0010]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通过磁性滑块和锁钩锁止后车门,使得乘客下车时只有掰动转动箱体,并使得转动箱体上的人脸检测摄像头确认人脸后,才会对后车门进行解锁,同时在进行人脸识别解锁时,反光镜反射后侧路况并正对乘客,从而使得乘客恰好能够通过反光镜观察到后方路况,进而判断出当前情况是否适合下车,避免在未确认后方路况的情况下开门下车,保证了乘客的安全。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12]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到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
[0013]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一种汽车用带有保险功能的后座开门防撞镜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图1中A

A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图1中B

B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图3中C

C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是本装置安装在车辆B柱上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认识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如图1

5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用带有保险功能的后座开门防撞镜,包括车辆B柱10、固定在车辆B柱10右端面的连接箱体11、设置在连接箱体11前侧的工作箱体20以及设置在工作箱体20上端面的转动箱体40;所述车辆B柱10前侧铰接有车窗框12,所述车窗框12右端面固定连接有锁钩30;所述工作箱体20内设有磁性滑块22;所述转动箱体40右侧上端面固定连接设有人脸检测镜头60,所述转动箱体40左侧前端面为反光镜。
[0020]所述连接箱体11前侧固定连接有伸缩杆13,所述伸缩杆13前侧设有调节箱体14,所述调节箱体14内设有开口向后的伸缩腔27,所述伸缩杆13与所述伸缩腔27侧壁之间滑动配合连接,所述调节箱体14内设有位于所述伸缩腔27前侧的调节腔15,所述调节腔15开口向上且开口向左,所述工作箱体20与所述调节腔15侧壁之间滑动配合连接。
[0021]所述工作箱体20内设有开口向左的锁止腔21,所述车窗框12右端面固定连接有能够伸入所述锁止腔21内的锁钩30,所述锁钩30内设有开口向后的限位腔31。
[0022]所述工作箱体20内设有位于所述锁止腔21后侧且与所述锁止腔21连通的控制腔24,所述控制腔24后端壁固定连接有电磁铁25;所述控制腔24侧壁滑动配合连接有能够伸入所述限位腔31内的磁性滑块22,所述磁性滑块22后端壁与所述电磁铁25前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23。
[0023]所述车辆B柱10内设有位于所述锁止腔21前侧的回转腔42,所述转动箱体40内固定连接设有向下延伸至所述回转腔42内的主轴41,所述主轴41与所述工作箱体20转动配合连接,所述主轴41下端面与所述回转腔42下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扭簧43,所述工作箱体20上端面内固定连接有能够与所述转动箱体40接触的触发开关26。
[0024]所述工作箱体20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转动箱体40左侧的热红外传感器50,所述热红外传感器50感应区域为车窗12外一米内。
[0025]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初始状态下人脸检测镜头60和转动箱体40朝向车内一定角度,车门处于关闭状态,人脸检测镜头60不工作,热红外传感器50处于工作状态。
[0026]当安装本专利技术在不同车型上,车窗框12的厚度改变时,车窗框12与工作箱体20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调节工作箱体20与在调节腔15内的位置即可安装,当车辆B柱10与车窗框12之间的缝隙改变时,调节伸缩杆13在伸缩腔27内的位置即可安装,通过伸缩与调节使本专利技术安装适用于大多数车型。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用带有保险功能的后座开门防撞镜,包括车辆B柱(10),其特征在于:固定在车辆B柱(10)右端面的连接箱体(11)、设置在连接箱体(11)前侧的工作箱体(20)以及设置在工作箱体(20)上端面的转动箱体(40);所述车辆B柱(10)前侧铰接有车窗框(12),所述车窗框(12)右端面固定连接有锁钩(30);所述工作箱体(20)内设有磁性滑块(22)。2.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用带有保险功能的后座开门防撞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箱体(40)右侧上端面固定连接设有人脸检测镜头(60),所述转动箱体(40)左侧前端面为反光镜。3.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用带有保险功能的后座开门防撞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箱体(11)前侧固定连接有伸缩杆(13),所述伸缩杆(13)前侧设有调节箱体(14),所述调节箱体(14)内设有开口向后的伸缩腔(27),所述伸缩杆(13)与所述伸缩腔(27)侧壁之间滑动配合连接,所述调节箱体(14)内设有位于所述伸缩腔(27)前侧的调节腔(15),所述调节腔(15)开口向上且开口向左,所述工作箱体(20)与所述调节腔(15)侧壁之间滑动配合连接。4.根据权力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用带有保险功能的后座开门防撞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箱体(20)内设有开口向左的锁止腔(21),所述车窗框(12)右端面固定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佳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织昔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