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减轻并调节击打缓冲度的多气囊充气拳击手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5049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1 19:42
一种能减轻并调节击打缓冲度的多气囊充气拳击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拳击手套主体拳套背面设置有前气囊、后气囊;前气囊后气囊之间由气囊分隔条将前气囊和后气囊分隔为各自独立的气囊;气囊输气管将前后气囊与弹性罩连接在一起;气囊输气管穿过弹性罩形成分气门;气门头的中间贯穿设置有针杆插孔;弹性罩的罩口固定在气门头的中段,弹性罩将气门头的一端紧紧罩住,使气体不能在弹性罩与气门头之间流动,气体也不能在针杆插孔与气囊输气管之间流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同时给多个气囊充气,可实现对拳击手套击打缓冲度的调节。拳击手套击打缓冲度的调节。拳击手套击打缓冲度的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减轻并调节击打缓冲度的多气囊充气拳击手套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拳击训练器材,具体涉及一种能减轻并调节击打缓冲度的多气囊充气拳击手套。

技术介绍

[0002]根据国际拳联的规定,拳击运动员在参加拳击比赛时,一定要戴拳击手套。拳击手不戴拳击手套徒手攻击,非常容易造成手腕的扭伤或手指骨折脱臼,最终影响职业生涯;另一方面,拳手戴上拳击手套也是为了保护对手,不至于比赛场面过于血腥。
[0003]在平时的拳击练习中,若总是击打沙袋或者是拳靶,运动员的实战能力难以提高,但青少年运动员或者业余拳手采用目前常规比赛用拳套进行实战训练,由于比赛用拳击手套密度大、硬度强、重量重、缓冲性能不是很好,拳手若尽力发挥,使出拳的威力比较大,双方都容易受伤,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0004]为了保护青少年运动员和业余拳手,又要提高拳击手的灵活性和比赛的观赏性,需要对常规拳击比赛手套进行一定的改进和完善。
[0005]申请号CN201220109155.5《一种充气拳击手套》采用了多个固定的充气结构,以起到增加缓冲的作用,减轻了拳击套的硬度,使出拳的威力(力量)下降,在保护拳手本人的同时也保护对手。但该技术方案增设的是固定的充气结构,不但穿戴不方便,且气压不可调整,实用性不强。
[0006]申请号CN93220894.0《充气拳击手套》,该手套“在皮套靠近腕部一端设置一气门嘴。使用时通过气门嘴向皮套内充气,便形成一个类似于职业拳击手套的充气式拳击手套”。采用该技术方案的充气手套击打对象,若充气不足,由于气体会往气压低的地方快速移动,击打者手部难以受到气囊的保护,被击打者也容易受伤;若充气十足,则难以感受到击打的力度,训练效果不佳。
[0007]申请号CN92239925.5《充气拳击手套》与申请号CN93220894.0一样,有相同的缺陷。
[0008]申请号CN93220894.0《充气拳击手套》,该手套“在皮套靠近腕部一端设置一气门嘴。使用时通过气门嘴向皮套内充气,便形成一个类似于拳击手套的充气式拳击手套”。采用该技术方案的充气手套击打对象,若充气不足,由于气体会往气压低的地方快速移动,击打者手部难以受到气囊的保护,被击打者也容易受伤;若拳套充气十足,拳击手训练时则难以感受到击打的位置和力度,训练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9]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减轻并调节击打缓冲度的多气囊充气拳击手套。
[0010]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能减轻并调节击打缓冲度的多气囊充气拳击手套,包括拳击手套主体、前气囊、后气囊、气囊分隔条、气门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拳击手套主
体设置有拳套掌面、拳套背面和套绳;拳套背面设置有前气囊、后气囊;前气囊后气囊之间由气囊分隔条将前气囊和后气囊分隔为各自独立的气囊;气囊分隔条还将前气囊和后气囊分隔为多个独立的气囊条;气囊输气管与独立的气囊条对应设置连接,气囊输气管与弹性罩连接在一起;气囊输气管穿过弹性罩形成分气门;气门头的中间贯穿设置有针杆插孔;弹性罩的罩口固定在气门头的中段,弹性罩将气门头的内端紧紧罩住,气体不能在弹性罩与气门头之间流动,气体也不能在针杆插孔与气囊输气管之间流动;将针杆插入针杆插孔中并朝弹性罩方向施压,针杆会穿过针杆插孔,针头将罩在气门头内端的弹性罩顶开,此时空气能够在弹性罩与气门头之间流动,气体也能在各气囊输气管之间流动;将针杆从针杆插孔中取出,弹性罩自动复位后,气体不能在弹性罩与气门头之间流动,气体也不能在针杆插孔与气囊输气管之间流动,各气囊中的气体不能相互流动。
[0011]所述气针接头能与普通打气筒连接使用。
[0012]多气囊充气拳击手套整体都采用软质材料制作,所述弹性罩和前气囊、后气囊、气囊分隔条和气囊输气管均采用弹性材料作,都具有快速自动复位的功能。
[0013]弹性罩伸缩限位槽用于限制针杆插入气门内的距离,防止充气时气针插入过深,将弹性罩损坏。
[0014]所述气门头、弹性罩和前气囊、气囊输气管、后气囊、气囊输气管、气囊分隔条无论是否充气,都不会让使用者在使用拳击手套时有任何障碍,其穿戴方式与手感与未安装气门头、弹性罩和前气囊、气囊输气管、后气囊、气囊输气管、气囊分隔条的拳击手套无异。
[0015]采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由多个独立气囊来实现对拳击手套击打力度的调节,其各个气囊都具有独立的弹性支撑,能有效地保护拳击练习者双方,有利于拳击实战训练,有利于拳击运动员灵活度的训练;2)本专利技术实现了用一个气门对多个独立气囊充气或排气,使用方便;3)本专利技术采用能够自动闭合的气门,各气囊具有更好的击打缓冲稳定性;4)本专利技术能够使通过对充气压力的调整,来实现对拳击手套击打缓冲度的调节;5)本专利技术能够减轻拳击手套的重量,可有效地减小拳击打击的力量。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拳击手套气囊条形布置的状态);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拳击手套气囊条形布置以及前后气囊分隔状态示意);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构造示意图(气门安装的位置以及输气管走向示意);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充气系统示意图;图5是普通拳击手套的立体图。
[0017]图中:拳击手套主体10、拳套掌面11、拳套背面12、套绳13、前气囊20、气囊输气管21、后气囊30、气囊分隔条40、气门头50、针杆插孔51、弹性罩52、弹性罩伸缩限位槽53弹性罩伸缩限位槽53、气针接头60、针杆61、针孔62、针头63。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能减轻并
调节击打缓冲度的多气囊充气拳击手套,包括拳击手套主体10、前气囊20、后气囊30、气囊分隔条40、气门头50;其特征在于,所述拳击手套主体10设置有拳套掌面11、拳套背面12和套绳13;拳套背面12设置有前气囊20、后气囊30;前气囊20后气囊30之间由气囊分隔条40将前气囊20和后气囊30分隔为各自独立的气囊;气囊分隔条40还将前气囊20和后气囊30分隔为多个独立的气囊条;气囊输气管21与独立的气囊条对应设置连接,气囊输气管21与弹性罩52连接在一起;气囊输气管21穿过弹性罩52形成分气门;气门头50的中间贯穿设置有针杆插孔51;弹性罩52的罩口固定在气门头50的中段,弹性罩52将气门头50的内端紧紧罩住,气体不能在弹性罩52与气门头50之间流动,气体也不能在针杆插孔51与气囊输气管21之间流动;将针杆61插入针杆插孔51中并朝弹性罩52方向施压,针杆61会穿过针杆插孔51,针头63将罩在气门头50内端的弹性罩52顶开,此时空气能够在弹性罩52与气门头50之间流动,气体也能在各气囊输气管21之间流动;将针杆61从针杆插孔51中取出,弹性罩52自动复位后,气体不能在弹性罩52与气门头50之间流动,气体也不能在针杆插孔51与气囊输气管21之间流动,各气囊中的气体也不能相互流动。
[0019]所述气针接头60能与普通打气筒连接使用。
[0020]多气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减轻并调节击打缓冲度的多气囊充气拳击手套,包括拳击手套主体10、前气囊20、后气囊30、气囊分隔条40、气门头50;其特征在于,所述拳击手套主体10设置有拳套掌面11、拳套背面12和套绳13;拳套背面12设置有前气囊20、后气囊30;前气囊20后气囊30之间由气囊分隔条40将前气囊20和后气囊30分隔为各自独立的气囊;气囊分隔条40还将前气囊20和后气囊30分隔为多个独立的气囊条;气囊输气管21与独立的气囊条对应设置连接,气囊输气管21与弹性罩52连接在一起;气囊输气管21穿过弹性罩52形成分气门;气门头50的中间贯穿设置有针杆插孔51;弹性罩52的罩口固定在气门头50的中段,弹性罩52将气门头50的内端紧紧罩住,气体不能在弹性罩52与气门头50之间流动,气体也不能在针杆插孔51与气囊输气管21之间流动;将针杆61插入针杆插孔51中并朝弹性罩52方向施压,针杆61会穿过针杆插孔51,针头63将罩在气门头50内端的弹性罩52顶开,此时空气能够在弹性罩52与气门头50之间流动,气体也能在各气囊输气管21之间流动;将针杆61从针杆插孔51中取出,弹性罩52自动复位后,气体不能在弹性罩52与气门头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超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炙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