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邹晓明专利>正文

罗茨式蒸汽动力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50470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1 1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罗茨式蒸汽动力机;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方便,运行平稳、噪音小的蒸汽动力机。它包括分别通过转轴密闭安装在壳体中并相互啮合的两个转子;在壳体(2)的顶部对应于两个转子(7)啮合的位置设有与壳体(2)内部连通的进气口(1),在壳体(2)的底部对应于两个转子(7)啮合的位置设有与壳体(2)内部连通、且直径大于进气口(1)的出气口(6),在壳体(2)的左侧和右侧均分布有第一泄压口(4)和第二泄压口(5);两个转子(7)与壳体(2)的内壁之间为间隙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气流脉动小、运行平稳,所需余热蒸汽压力小;是一种蒸汽动力机。是一种蒸汽动力机。是一种蒸汽动力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罗茨式蒸汽动力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蒸汽动力机,尤其涉及一种罗茨式蒸汽动力机;属于蒸汽动力机械。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工业余热中存在大量可二次开发利用的低压饱和蒸汽,小型罗茨式动力机发电装置可实现这些低品质余热蒸汽回收利用。小型罗茨式动力机的核心结构主要为两叶直叶转子或三叶直叶转子,当一个密闭的直叶转子的基圆容积从进气口移动至出气口时,基圆容积内的压力蒸汽瞬间与外界大气压连通,蒸汽压力骤然释放,容易造成剧烈冲击和振动。另外,直叶转子在转动过程中低压区域反复产生和消失,故振动和噪声特性均较差,气流脉动、冲击噪声较大。
[0003]为此,公告号为CN209494592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三叶扭叶罗茨式动力机发电装置”,但该技术专利由于只有一个排气口,当齿槽尚未转动至排气口位置时,积蓄于齿槽间的蒸汽所形成的背压会阻碍转子转动,从而导致所需余热蒸汽的压力较大,余热蒸汽回收利用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方便,运行平稳、噪音小的罗茨式蒸汽动力机。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分别通过转轴密闭安装在壳体中并相互啮合的两个转子;在壳体的顶部对应于两个转子啮合的位置设有与壳体内部连通的进气口,在壳体的底部对应于两个转子啮合的位置设有与壳体内部连通、且直径大于进气口的出气口,在壳体的左侧和右侧均分布有第一泄压口和第二泄压口;两个转子与壳体的内壁之间为间隙配合。
[0006]各转轴上均固定有定位齿轮,两个定位齿轮相互啮合;转子为齿轮或叶轮;两个第一泄压口、两个第二泄压口均分别通过蒸汽管道与小功率罗茨式蒸汽动力机进气口连通。
[0007]与现有技术比较,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因此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采用齿轮或叶轮替代两叶直叶转子或三叶直叶转子,并在壳体两侧分别增加了第一泄压口和第二泄压口,因此能够克服传统罗茨动力机冲击振动大、噪音高,气流脉动大、运行不平稳的缺陷;2)增加第一泄压口和第二泄压口可以提前逐渐释放积蓄于齿槽中蒸汽的背压、降低对转子转动的阻碍,因此对所需的余热蒸汽压力较小,余热蒸汽回收利用率高。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左侧转子为主动轮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右侧转子为主动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或图2中俯视图。
[0009]图中:进气口1、壳体2、转轴3、第一泄压口4、第二泄压口5、出气口6、转子7、定位齿轮8。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1]如图1~3所示:相互啮合的两个转子7分别通过对应的转轴3密闭安装在壳体2中,两个转子7与壳体2内壁之间为间隙配合。在壳体2的顶部对应于两个转子7啮合的位置开设有与壳体2内部连通的进气口1,在壳体2的底部对应于两个转子7啮合的位置开设有与壳体2内部连通、且直径大于进气口1的出气口6,在壳体2的左侧和右侧均分布有第一泄压口4和第二泄压口5。
[0012]由于转子7与壳体2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很小,因此既能起到密封作用,防止进气口1与出气口6之间串气连通;又可以旋转且不与所述发生摩擦。而相互啮合的两个转子7能够将进气口1与出气口6隔开而在壳体2的内部对应形成高压区域和低压区域。
[0013]为了便于控制两个转子7之间的配合间隙、以及转子7与所述内壁之间的配合间隙,各转轴3上均固定有定位齿轮8,两个定位齿轮8相互啮合。
[0014]转子7可以是齿轮,也可以是叶轮。
[0015]为了提高输出蒸汽的利用率,两个第一泄压口4、两个第二泄压口5均分别通过蒸汽管道(图中未示出)与下一级的小功率罗茨式蒸汽动力机进气口连通,从而实现多级联动。所述小功率罗茨式蒸汽动力机是与本专利技术结构完全相同,但规格尺寸较小的机械。
[0016]工作原理:当高压蒸汽通过进气口1进入由两个转子7和壳体2形成的高压区域时,由于此时左侧转子7的齿槽与右侧转子7的齿顶啮合(参见图1),左侧转子7受气压作用而沿逆时针方向主动转动、右侧转子7沿顺时针方向被动转动;当两个转子7积蓄有蒸汽的齿槽转动到第一泄压口4的位置时,齿槽内的蒸汽通过第一泄压口4被释放一部分而泄压;当积蓄有蒸汽的齿槽继续转动至第二泄压口5的位置时,齿槽内的蒸汽通过第二泄压口5被再次释放、进一步泄压;当积蓄有蒸汽的齿槽继续转动至出气口6的位置时,齿槽内的剩余蒸汽进入低压区域并通过出气口6被完全释放。
[0017]当左侧转子7转动一定角度后,该转子7的齿顶与右侧转子7的齿槽啮合(参见图2),当高压蒸汽通过进气口1进入由两个转子7和壳体2形成的高压区域时,右侧转子7受气压作用而沿顺时针方向主动转动、左侧转子7沿逆时针方向被动转动。
[0018]左侧转子7和右侧转子7受到气压作用,分别交替变换主动、被动关系而相互反向转动,从而通过两转轴3输出动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罗茨式蒸汽动力机,包括分别通过转轴密闭安装在壳体中并相互啮合的两个转子;其特征在于:在壳体(2)的顶部对应于两个转子(7)啮合的位置设有与壳体(2)内部连通的进气口(1),在壳体(2)的底部对应于两个转子(7)啮合的位置设有与壳体(2)内部连通、且直径大于进气口(1)的出气口(6),在壳体(2)的左侧和右侧均分布有第一泄压口(4)和第二泄压口(5);两个转子(7)与壳体(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邹晓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