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电控的用于心房分流器的输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14661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1 1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电控的用于心房分流器的输送系统,包括第一鞘结构、第二鞘结构、内芯管结构和电控组件,第二鞘结构与第一鞘结构和内芯管结构连接,内芯管结构连接心房分流器,第二鞘结构和内芯管结构分别安装电控组件,第一鞘结构用于心房隔穿刺扩孔,第二鞘结构用于收束心房分流器;通过调节电控组件,以使心房分流器抵达心房隔并进行释放;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自动调节,以提高定位精度,同时兼顾手动微调节,以实现精确定位,释放精准,操作便捷。操作便捷。操作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电控的用于心房分流器的输送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电控的用于心房分流器的输送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心力衰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其中绝大多数的心力衰竭都是以左心衰竭开始的,即首先表现为肺循环淤血。
[0003]心力衰竭多以心输出量降低为主。在这种情况下,心室射血量降低主要临床表现为一个大的,扩张的心脏和降低的射血分数,较为少见的是舒张功能不全。其心室充盈不足源于室壁顺应性降低、但多数不扩大。心力衰竭这个词是指心脏活动的突然及完全的终止。然而,在实际上心脏活动并未突然停止。心脏衰竭是缓慢发生常超过数年,即是心脏不能有效地工作。
[0004]治疗心衰时目前多个方法:药物治疗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硝酸酯,不能根本上去除病因,仍然存在反复发作的可能。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一部分患者无效,植入性心律转复除颤器创伤大。
[0005]现有的技术中解决措施之一是植入心房分流装置,但目前缺乏用于心房分流器的输送装置,尤其是自动输送分离器的设备尤为甚少,为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改进,以克服实际应用中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之一或多个,换言之,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满足前述需求之一或多个的一种基于电控的用于心房分流器的输送系统。
[0007]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基于电控的用于心房分流器的输送系统,包括第一鞘结构、第二鞘结构、内芯管结构和电控组件,第二鞘结构与第一鞘结构和内芯管结构连接,内芯管结构连接心房分流器,第二鞘结构和内芯管结构分别安装电控组件,第一鞘结构用于心房隔穿刺扩孔,第二鞘结构用于收束心房分流器;通过调节电控组件,以使心房分流器抵达心房隔并进行释放。
[000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鞘结构包括第一鞘外壳、调弯管、引线螺纹座、螺纹杆和调弯引线,第一鞘外壳固定连接调弯管,第一鞘外壳上安装引线螺纹座;螺纹杆的一端与引线螺纹座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调弯手柄;调弯引线的一端缠绕于螺纹杆,另一端缠绕于调弯管;通过调节调弯手柄,以使调弯引线联动第一鞘结构弯曲。
[00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鞘结构设有第一鞘排空器。
[00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鞘结构包括第二鞘电机、第二鞘蜗杆、第二鞘直齿导柱、第二鞘齿轮和第二鞘外管,第二鞘电机与第二鞘蜗杆连接,第二鞘蜗杆与第二鞘齿轮配合,第二鞘齿轮与第二鞘直齿导柱配合,第二鞘外管贯穿于调弯管之内;第二鞘电机转动,带动第二鞘蜗杆与第二鞘齿轮运动,并联动第二鞘直齿导柱沿直线运动,以使心房分流器沿调弯管运动。
[00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鞘齿轮上安装第二鞘手柄,通过旋转第二鞘手柄,以使第二鞘直齿导柱沿直线运动。
[001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鞘直齿导柱与第二鞘齿轮通过键连接、螺纹、铆接、焊接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组合而成。
[001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内芯管结构包括内芯管电机、内芯管蜗杆、内芯管直齿导柱、内芯管齿轮和内芯管,内芯管电机与内芯管蜗杆连接,内芯管蜗杆与内芯管齿轮配合,内芯管齿轮与内芯管直齿导柱配合;内芯管用于安装心房分流器,内芯管的一端穿设于调弯管,另一端配合于内芯管直齿导柱;内芯管电机转动,带动内芯管蜗杆与内芯管齿轮运动,并联动内芯管直齿导柱沿直线运动,以使内芯管固定和释放心房分流器。
[001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内芯管齿轮上安装内芯管手柄,通过调节内芯管手柄,以使内芯管沿直线运动。
[001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内芯管直齿导柱上安装卡箍,以使内芯管直齿导柱与内芯管固定。
[001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电控组件包括前进按钮、后退按钮和电源开关,第二鞘电机和内芯管电机分别前进按钮、后退按钮和电源开关电性连接;通过调节前进按钮或后退按钮,以控制第二鞘电机和内芯管电机的正转和反转。
[0018]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
[0019]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基于电控的用于心房分流器的输送系统,利用其结构成功的帮助心房分流器植入到人体内,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和手术操作方便性,并且只需要通过经股静脉然后穿过心脏隔膜,再操作输送系统就可以完成心房分流器的植入操作,对患者伤害小,有效的帮助患者延长寿命。
[0020]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基于电控的用于心房分流器的输送系统,能够实现自动调节,以提高定位精度,同时兼顾手动微调节,以实现精确定位,释放精准,操作便捷,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和手术操作方便性,有益于患者的长期健康。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输送系统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输送系统的俯视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第一鞘结构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第一鞘结构的传动部分示意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第二鞘结构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第二鞘结构的传动部分示意图;
[0027]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第二鞘结构蜗杆传动的示意图;
[0028]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第二鞘结构的电路控制的示意图;
[0029]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内芯管结构的示意图;
[0030]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内芯管结构的传动部分示意图;
[0031]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内芯管结构的电路控制的示意图;
[0032]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心房分流器与内芯管连接的示意图;
[0033]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心房分流器装入第二鞘结构的示意图;
[0034]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输送系统未释放心房分流器的示意图;
[0035]图1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输送系统释放左心房处心房分流器的示意图;
[0036]图1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输送系统释放右心房处心房分流器的示意图;
[0037]图1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输送系统完全释放心房分流器的示意图;
[0038]图1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输送系统与心房分流器断开的示意图;
[0039]图中:100心房分流器的输送系统、101第一鞘结构、102第二鞘结构、103内芯管结构、104心房分流器、105心房隔、111调弯管、112第一鞘外壳、113调弯引线、114引线螺纹座、115螺纹杆、116调弯手柄、117第一鞘套筒、118第一鞘排空器、121第二鞘外管、122第二鞘外壳、123第二鞘直齿导柱、124第二鞘齿轮、125第二鞘蜗杆、126第二鞘电机、127第二鞘手柄、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电控的用于心房分流器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鞘结构、第二鞘结构、内芯管结构和电控组件,第二鞘结构与第一鞘结构和内芯管结构连接,内芯管结构连接心房分流器,第二鞘结构和内芯管结构分别安装电控组件,第一鞘结构用于心房隔穿刺扩孔,第二鞘结构用于收束心房分流器;通过调节电控组件,以使心房分流器抵达心房隔并进行释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控的用于心房分流器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鞘结构包括第一鞘外壳、调弯管、引线螺纹座、螺纹杆和调弯引线,第一鞘外壳固定连接调弯管,第一鞘外壳上安装引线螺纹座;螺纹杆的一端与引线螺纹座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调弯手柄;调弯引线的一端缠绕于螺纹杆,另一端缠绕于调弯管;通过调节调弯手柄,以使调弯引线联动第一鞘结构弯曲。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电控的用于心房分流器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鞘结构设有第一鞘排空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控的用于心房分流器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鞘结构包括第二鞘电机、第二鞘蜗杆、第二鞘直齿导柱、第二鞘齿轮和第二鞘外管,第二鞘电机与第二鞘蜗杆连接,第二鞘蜗杆与第二鞘齿轮配合,第二鞘齿轮与第二鞘直齿导柱配合,第二鞘外管贯穿于调弯管之内;第二鞘电机转动,带动第二鞘蜗杆与第二鞘齿轮运动,并联动第二鞘直齿导柱沿直线运动,以使心房分流器沿调弯管运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电控的用于心房分流器的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玉晨
申请(专利权)人:启晨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