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式心脏缺损封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2431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9 1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心血管医疗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可调式心脏缺损封堵器,包括第一伞盘、第二伞盘及位于第一伞盘和第二伞盘之间的腰部,第一伞盘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二伞盘上设有第二通孔,腰部设有用于连通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的连通孔道;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或连通孔道处设有用于调节其流量大小的调节装置。在治疗时,可以先将封堵器定位于患者心脏缺损处并通过调节装置将流量调至最大值,从而使得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及连通孔道所形成的连通结构发挥传递压力的作用;然后可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通过调节装置逐渐调小流量,以适应患者的康复,直至最终连通结构中的流量达到最小值,由此对缺损实现完全封堵。损实现完全封堵。损实现完全封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式心脏缺损封堵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心血管医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式心脏缺损封堵器。

技术介绍

[0002]心脏缺损包括房间隔缺损(ASD)及室间隔缺损(VSD),是指房间隔/室间隔在其发生、吸收的过程中出现异常,未能正常闭合,致使其在左右心房/左右心室之间残留通孔,一般需要施行封堵术进行治疗。封堵术所使用的主要器械为封堵器,可通过介入方式植入;传统的封堵器一般为双盘片细腰状结构(包括头部伞盘、尾部伞盘和位于头部伞盘和尾部伞盘之间的腰部),通过左右伞盘对房间隔残边组织的夹持作用来阻止心内分流。
[0003]对正常人而言,左心的血压高于右心的血压;心脏缺损患者由于左右心室或左右心房之间的间隔未能正常闭合,导致其心脏的负担增大,其肺循环血量增大,最终可引起肺动脉高压、心率失常和心力衰竭;若采用普通封堵器封堵心脏缺损部位后,有可能引起左肺动脉高压,即完全关闭时部分缺损患者无法耐受。
[0004]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中国专利CN 202776633 U即提出了一种心脏封堵器,包括头部圆盘、尾部圆盘,以及位于头部圆盘和尾部圆盘之间的腰部,封堵膜内置于支撑骨架中,心脏封堵器上设有贯穿尾部圆盘和头部圆盘的轴向通孔,该心脏封堵器能够通过轴向通孔传递左心房和右心房之间的压力,适度地增加左心室的容量,改善患者在心脏封堵器植入后的左心功能,并预防患者出现左心功能不全的问题,同时通过轴向通孔缓解患者在肺动脉压力不能完全下降到正常值时的右心压力负荷。
[0005]然而,患者在植入上述结构的心脏缺损封堵器后,由于连通孔道(即CN202776633U中的轴向通孔)的存在,导致其心肺功能始终无法得到有效改善,不利于其康复。
[0006]因此,如何在设置连通孔道的情况下使得患者心肺功能能够得到有效改善,是目前心血管医疗领域亟待解决的国际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式心脏缺损封堵器,有利于在设置连通孔道的情况下使得患者心肺功能能够得到有效改善。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式心脏缺损封堵器,包括第一伞盘、第二伞盘及位于第一伞盘和第二伞盘之间的腰部,所述第一伞盘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伞盘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腰部设有用于连通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的连通孔道;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或连通孔道处设有用于调节其流量大小的调节装置。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主壳体,所述主壳体连接于第一伞盘并覆盖第一通孔,所述主壳体上开设有通孔Ⅰ并连接有调节片和驱动机构,所述通孔Ⅰ与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调节片活动连接于主壳体并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打开或者关闭通孔Ⅰ。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一驱动环,所述驱动环中
设有通孔Ⅱ,所述通孔Ⅱ的轴线与通孔Ⅰ的轴线重合,多个所述调节片沿圆周均布在驱动环与通孔Ⅰ之间;所述驱动环上设有多个圆周均布的导向槽,所述弧形呈弧形且沿圆周方向同向弯曲;所述调节片的数量与导向槽的数量相同,每一所述调节片的中部均铰接安装在对应的导向槽内,每个所述调节片的外端均铰接安装于主壳体,各所述调节片的内端同时向内延伸,且各所述调节片的内端共同围合成通孔Ⅲ,所述通孔Ⅲ的轴线与通孔Ⅰ的轴线重合;所述驱动环定向转动的同时带动调节片转动并使得通孔Ⅲ逐渐缩小闭合。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环上连接有用于带动驱动环转动的驱动柄,所述主壳体上设有用于对驱动柄的转动进行限位的限位件。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件包括若干依次连接的凸齿,所述凸齿凸向驱动环并设有上升斜面和下降斜面,每一所述凸齿的下降斜面与下一凸齿的上升斜面配合形成限位槽,所述驱动柄从驱动环的一侧凸出并卡入限位槽内而被限位。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柄包括外柄和与外柄同轴设置的内柄,所述外柄的一端固定在驱动环的侧面,所述外柄为中空结构,所述内柄从外柄的另一端伸入并可沿外柄轴向滑动,所述内柄底部与外柄内腔底部之间通过复位弹簧Ⅰ相连接。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壳体上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与外柄之间通过复位弹簧Ⅱ相连接。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壳体呈圆盘状,所述通孔Ⅰ设在主壳体的底板上,所述限位件设在主壳体的侧板上。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环与主壳体的底板之间设有密封环。。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通孔道的轴线与第一伞盘及第二伞盘的轴线平行或重合。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调式心脏缺损封堵器,通过调节装置的增设,使得通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或连通孔道流过的血液流量可调;在治疗肺动脉压力特别高的患者(或临近艾森曼格综合征的患者)时,可以先将封堵器定位于缺损处并通过调节装置将流量调至最大值,从而使得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及连通孔道所形成的连通结构发挥传递压力的作用;然后可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通过调节装置逐渐调小流量,以适应患者的康复,直至最终连通结构中的流量达到最小值(一般为零),由此对缺损实现完全封堵,在此过程中无需更换封堵器。
[0020]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调式心脏缺损封堵器,可以逐步封堵患者的心脏缺损,这正是本吗的创造性贡献所在,而现有的大部分封堵器只能实现一次性完全封堵,而专利CN 202776633 U即所示的心脏封堵器则只能实现一次性不完全的封堵。
[0021]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有利于在设置连通孔道的情况下使得患者心肺功能能够得到有效改善,同时本专利技术也有利于提高手术效率,有利于降低治疗成本,使得本专利技术符合社会需要,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有利于推动心血管医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调节装置的俯视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主壳体的俯视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驱动环的俯视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调节片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当然,附图为简化后的示意图,其比例大小并不构成对专利产品的限制。
[0028]实施例
[0029]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调式心脏缺损封堵器,包括第一伞盘11、第二伞盘12及位于第一伞盘11和第二伞盘12之间的腰部13,所述第一伞盘11上设有第一通孔21,所述第二伞盘12上设有第二通孔22,所述腰部13设有用于连通第一通孔21与第二通孔22的连通孔道23;所述第一通孔21、第二通孔22或连通孔道23处设有用于调节其流量大小的调节装置3。
[0030]第一伞盘11、第二伞盘12及腰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式心脏缺损封堵器,包括第一伞盘、第二伞盘及位于第一伞盘和第二伞盘之间的腰部,所述第一伞盘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伞盘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腰部设有用于连通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的连通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或连通孔道处设有用于调节其流量大小的调节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式心脏缺损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主壳体,所述主壳体连接于第一伞盘并覆盖第一通孔,所述主壳体上开设有通孔Ⅰ并连接有调节片和驱动机构,所述通孔Ⅰ与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调节片活动连接于主壳体并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打开或者关闭通孔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式心脏缺损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一驱动环,所述驱动环中设有通孔Ⅱ,所述通孔Ⅱ的轴线与通孔Ⅰ的轴线重合,多个所述调节片沿圆周均布在驱动环与通孔Ⅰ之间;所述驱动环上设有多个圆周均布的导向槽,所述弧形呈弧形且沿圆周方向同向弯曲;所述调节片的数量与导向槽的数量相同,每一所述调节片的中部均铰接安装在对应的导向槽内,每个所述调节片的外端均铰接安装于主壳体,各所述调节片的内端同时向内延伸,且各所述调节片的内端共同围合成通孔Ⅲ,所述通孔Ⅲ的轴线与通孔Ⅰ的轴线重合;所述驱动环定向转动的同时带动调节片转动并使得通孔Ⅲ逐渐缩小闭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调式心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博杨研陈祖君王强刘锦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