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氧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14384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1 19:25
本申请涉及电池负极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硅氧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所述硅氧负极材料具有核壳结构,包括内核,包覆于所述内核表面的中间层,以及包覆于所述中间层表面的外壳层;其中,所述内核的材料包括非晶质硅氧化物和硅微晶,且沿着内核中心到内核表层的方向,所述硅微晶的尺寸呈梯度增加;所述中间层的材料为碳化硅;所述外壳层包括碳层。具有该特征的负极内核材料,可以通过分布在非晶质硅氧化物主体材料中、且尺寸渐变的硅微晶,引导嵌锂过程中产生的巨大体积膨胀应力向外释放,从而抑制硅基负极材料体积膨胀,降低由此导致的不可逆容量增加,从而有效提高硅基负极材料的循环寿命。的循环寿命。的循环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硅氧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申请属于电池负极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硅氧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二次电池是新一代最具竞争力的电池,被称为“绿色环保能源”,是解决当代环境污染问题和能源问题的首选技术。近年来,在高能电池领域中10锂离子二次电池已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消费者仍然期望综合性能更高的电池面世,而这取决于对新的电极材料和电解质体系的研究和开发。
[0003]负极材料氧化亚硅理论可逆容量达到2007mAh/g,其循环性能优异,是提高能量密度的关键负极材料。然而,普通氧化亚硅在反复嵌脱锂离子过程中,伴随剧烈的体积膨胀和收缩,晶体结构容易奔溃,颗粒破碎后不可逆物质增多,导致可逆容量不断降低,电池循环性能恶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硅氧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旨在解决现有的负极材料氧化亚硅在嵌脱锂过程中体积膨胀和收缩,导致可逆容量不断降低,电池循环性能恶化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申请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硅氧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氧负极材料具有核壳结构,包括内核,包覆于所述内核表面的中间层,以及包覆于所述中间层表面的外壳层;其中,所述内核的材料包括非晶质硅氧化物和硅微晶,且沿着内核中心到内核表层的方向,所述硅微晶的尺寸呈梯度增加;所述中间层的材料为碳化硅;所述外壳层包括碳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氧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内核表层的硅微晶的颗粒尺寸命名为D
out
,将所述内核从所述表层起深度500nm处的硅微晶的颗粒尺寸命名为D
in
,D
out
和D
in
满足:0≤D
in
/D
out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氧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核的尺寸为:0.5um≤D50≤20um,D10/D50≥0.3,D90/D50≤2;和/或所述硅微晶的尺寸为1

10nm;和/或所述非晶质硅氧化物为SiO
x
,且1≤x≤1.3。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氧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的厚度为0.5

3nm;和/或所述外壳层的厚度为1

50nm。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硅氧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氧负极材料的BET比表面积为1

10m2/g。6.一种硅氧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氧化亚硅和碳源为原料,在动态保温条件下制得具有内核、中间层和外壳层的核壳结构,其中,所述中间层包覆于所述内核的表面,所述外壳层包覆于所述中间层的表面,所述内核的材料包括非晶质硅氧化物和硅微晶,且沿着内核中心到内核表层的方向,所述硅微晶的尺寸呈梯度增加;所述中间层的材料为碳化硅。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硅氧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氧化亚硅和碳源为原料,在动态保温条件下制得具有内核、中间层和外壳层的核壳结构,包括:在惰性气氛下,将氧化亚硅在温度为700

1300℃的条件下动态保温,并通入碳源,制得所述核壳结构;或在惰性气氛下,将氧化亚硅在温度为700

1300℃的条件下动态保温,得到内核;通入碳源继续反应,在所述内核的表面制得所述中间层和外壳层,得到所述核壳结构;或在惰性气氛下,在温度为700

1000℃下的条件下将氧化亚硅和碳源加热,在所述氧化亚硅的表面制备外壳层;然后升温至1000

1300℃动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泽钦万远鑫孔令涌任望保朱成奔张於财钟文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德方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