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古建筑屋顶及其建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4374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1 1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仿古建筑屋顶及其建造工艺,具体涉及仿古建筑建造技术技术领域,包括房屋框架和房屋基础架,所述房屋基础架的顶端设有瓦片并且瓦片是由模具制成,所述瓦片包括呈线性分布的多个拱形结构,且相邻两个拱形结构之间设有阶梯结构,还包括仿古建筑屋顶的建造工艺,由模具制作、瓦片制作、屋顶基础制作、瓦片安装及固定以及检查交付五个步骤组成,该仿古建筑屋顶由现场拷贝,按照原始造型进行制作模具,并且通过模具采用玻璃钢新材料制作瓦片,成型后与原古建筑屋顶一模一样,瓦片采用拱形与拱形之间阶梯状一体成型结构设计,隔热抗寒,其抗风载、抗雨及抗雪载的能力强,经久耐用,寿命长。寿命长。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仿古建筑屋顶及其建造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仿古建筑建造
,具体涉及一种仿古建筑屋顶及其建造工艺。

技术介绍

[0002]仿古建筑是指专门用于模仿与替代古代建筑、传统宗教寺观、传统造景、历史建筑、文物建筑、古村落群,还原历史风貌概况的建筑,仿古建筑形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仿古建筑形式是指利用现代建筑材料或传统建筑材料,对古建筑形式进行符合传统文化特征的再创造,狭义的仿古建筑形式是指利用传统建筑材料,在特定范围内对古建筑的复原;
[0003]现有的仿古建筑屋顶的结构制作工艺复杂,建造工时长,采用的传统材料使得建造出来的仿古建筑屋顶的结构不够经久耐用,寿命短,后期维护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仿古建筑屋顶及其建造工艺,解决现有的仿古建筑屋顶的结构制作工艺复杂,建造工时长,采用的传统材料使得建造出来的仿古建筑屋顶的结构不够经久耐用,寿命短,后期维护成本高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仿古建筑屋顶,包括房屋框架和房屋基础架,所述房屋基础架沿着房屋框架顶端结构安装其顶端,所述房屋基础架的顶端设有瓦片并且瓦片是由模具制成,所述房屋框架沿横向的两端均等距分布有多个支撑木,所述瓦片的内侧与支撑木、房屋基础架之间固定安装有多个不锈钢沉头自攻丝,所述瓦片包括呈线性分布的多个拱形结构,且相邻两个拱形结构之间设有阶梯结构,所述拱形结构的内侧设有拱形内侧凹槽。
[0006]进一步地,所述拱形结构和阶梯结构的端部靠近支撑木处均设有雕刻部。
[0007]进一步地,所述房屋基础架的外部设有防渗漏层。
[0008]进一步地,所述房屋基础架顶端防渗漏层与瓦片的中空处设有隔热层填充部。
[0009]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一种仿古建筑屋顶的建造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0]步骤一:模具制作,现场根据古建筑屋顶古瓦的原始造型,以古瓦的形状及排列制作出胎模,然后,用硅橡胶涂刷胎模制作模具,固定定型后去除胎模,模具制作完成;
[0011]步骤二:瓦片制作:将表面胶衣层均有涂刷在模具上,固化后糊制后加入结构层,厚度为3

4mm,固化完全后脱模完成制瓦;
[0012]步骤三:屋顶基础制作,首先,选用厚度25

30

全干木板为房屋基础架,与房屋框架无缝牢固连接,木板之间保持无缝隙,然后,将木板表面打磨光滑,废屑处理干净,涂刷防渗漏层,糊制厚度3
‑5㎜
,完全固化后进入下一工序,随后,选用60
㎜×
40

干方木作为支撑木,将支撑木横向等距分行,行距间隔80

90cm固定在防渗漏层上并糊制牢固;
[0013]步骤四:瓦片安装及固定,首先,将瓦片摆正从一端开始排列安装,用不锈钢沉头
自攻丝从瓦面向下打到有支撑木的地方进行固定,随后,在瓦片与防渗漏层中空处进行喷射发泡填充,形成隔热层填充部,填充厚度为8

10cm,填充密度28Kg/立方米~45Kg/立方米,最后,按照安装一块固定一块以此类推完成瓦片安装及固定;
[0014]步骤五:检查交付,各工序完成后检查表面,瑕疵部位进行补救处理,同时将不锈钢沉头自攻丝的外露钉帽依次涂抹胶衣颜色与瓦片的颜色一致,随即检查无误交付使用。
[0015]进一步地,步骤一所述的模具制作中,硅橡胶表面糊制玻璃钢靠模,厚度为3
‑4㎜

[0016]进一步地,步骤二所述的瓦片制作中,表面胶衣层选用乙烯基胶衣树脂加色浆及抗紫外线助剂,结构层选用双酚A3301树脂及无碱玻璃纤维短切毡。
[0017]进一步地,步骤三所述的屋顶基础制作中,防渗漏层选用双酚A3301树脂、短切毡及表面毡,房屋基础架表面处理干净后,涂刷树脂敷表面毡固化后铺设短切毡用树脂浸透并用压辊赶走气泡。
[0018]进一步地,步骤四所述的瓦片安装及固定中,支撑木的预处理为树脂短切毡等距间隔30

40mm包裹干方木。
[0019]进一步地,所述糊制、固化的工艺参数为在25

30℃的温度条件下,时间控制在15

20min内。
[002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0021]1、本专利技术中,瓦片采用拱形与拱形之间阶梯状一体成型结构设计,拱形及阶梯状大大增强了其光照面积以及拱形之间的对流辐射面积,同时也起到了分散热量及冷气的作用,隔热抗寒,优于平面屋顶,拱形及阶梯状一体成型结构、以及瓦片与支撑木之间的中空缝隙填充聚酯发泡,相较于平面屋顶承载面积大增强了其抗风载、抗雨及抗雪载的能力,经久耐用,寿命长;
[0022]2、本专利技术中,现场拷贝古建筑屋顶,按照原始造型进行制作模具,并且通过模具采用玻璃钢新材料制作瓦片,并将瓦片安装固定在支撑木上,建造工时短,交付时间快,成型后与原古建筑屋顶一模一样,并且整体结构更加经久耐用;
[0023]3、利用本产品构件及技术工艺可对任何古建筑屋顶进行改进及修复,根据不同古建筑屋顶所需承载及修复效果进行考量形成技术参数,然后根据此技术参数进行选材及后续工艺的施工来达到使用效果,通过采用此方式可对任何古建筑屋顶进行1:1定制式改进和修复,从而达到了对等比例的修复,使古建筑屋顶更加完美的展现,增强古建筑屋顶改进修复后的使用寿命及美观度。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25]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瓦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瓦片的局部背视图;
[0028]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仿古建筑屋顶的安装示意图;
[0029]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仿古建筑屋顶的安装流程图;
[0030]图中:1、房屋框架;2、屋顶基础架;3、支撑木;4、拱形结构;5、阶梯结构;6、不锈钢沉头自攻丝;7、隔热层填充部;8、雕刻部;9、拱形内侧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古建筑屋顶,包括房屋框架(1)和房屋基础架(2),所述房屋基础架(2)沿着房屋框架(1)顶端结构安装其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房屋基础架(2)的顶端设有瓦片并且瓦片是由模具制成,所述房屋框架(1)沿横向的两端均等距分布有多个支撑木(3),所述瓦片的内侧与支撑木(3)、房屋基础架(2)之间固定安装有多个不锈钢沉头自攻丝(6),所述瓦片包括呈线性分布的多个拱形结构(4),且相邻两个拱形结构(4)之间设有阶梯结构(5),所述拱形结构(4)的内侧设有拱形内侧凹槽(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古建筑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结构(4)和阶梯结构(5)的端部靠近支撑木(3)处均设有雕刻部(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古建筑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房屋基础架(2)的外部设有防渗漏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仿古建筑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房屋基础架(2)顶端防渗漏层与瓦片的中空处设有隔热层填充部(7)。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仿古建筑屋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种仿古建筑屋顶的建造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模具制作,现场根据古建筑屋顶古瓦的原始造型,以古瓦的形状及排列制作出胎模,然后,用硅橡胶涂刷胎模制作模具,固定定型后去除胎模,模具制作完成;步骤二:瓦片制作,将表面胶衣层均有涂刷在模具上,固化后糊制后加入结构层,厚度为3

4mm,固化完全后脱模完成制瓦;步骤三:屋顶基础制作,首先,选用厚度25

30

全干木板为房屋基础架(2),与房屋框架(1)无缝牢固连接,木板之间保持无缝隙,然后,将木板表面打磨光滑,废屑处理干净,涂刷防渗漏层,糊制厚度3
‑5㎜
,完全固化后进入下一工序,随后,选用60
㎜×
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世伟郭玉增王立中陈朝李慧亮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伟顺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