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桩基承载能力的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137373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1 19:09
本申请涉及一种新型桩基承载能力的检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在待测桩基周围选择多根工程桩作为锚桩;S2:在待测桩基周围选择至少两圈锚桩;S3:在待测桩基上安装千斤顶,并在千斤顶上安装反力架,将千斤顶与反力架连接,并将最外圈的锚桩与反力架连接;S4:千斤顶逐级加载,每级加载保持一定时间,记录每级加载的桩基沉降数据,直至最外圈锚桩接近抗拔极限能力;S5:将锚桩从最外圈向内圈逐圈与反力架连接,每连接一圈锚桩,便使千斤顶继续逐级加载并保持一定时间;S6:在最内圈的锚桩与反力架连接后,继续逐级加载,直至达到试验所规定的荷载。本申请具有提高桩基承载检测工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及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的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桩基承载能力的检测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桩基检测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桩基承载能力的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桩基由桩和连接桩顶的桩承台(简称承台)组成的深基础或由柱与桩基接的单桩基础。为确保工程安全,桩基施工完成后通常需进行荷载试验以确定其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荷载试验的加载方法主要有压重法、锚桩法,试验时采用以上方法在桩基顶部施加荷载,实测每级加载与桩顶沉降量,通过分析荷载与桩顶沉降关系曲线,确定桩基承载力的大小。
[0003]专利公开号为CN104088307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桩基竖向承载力的检测方法,其包括以下:(1)在待检桩基的顶部安装用于检测承载力的检测件;(2)在检测件的顶部安装检测用大梁;(3)在检测用大梁上布置一个以上的吊装部件,通过吊装部件吊装配重用介质盛装容器;(4)往介质盛装容器中注入所需检测荷载对应的介质;(5)利用检测件进行竖向承载力检测。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在进行桩基承载检测时,通过在大梁上增加荷载介质以增大对桩基的压力,在往大梁上增加荷载介质的过程中,大梁两端的荷载介质重量难以同时保持一致,可能出现大梁倾倒的情况,因此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高桩基承载检测工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本申请提供一种新型桩基承载能力的检测方法。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新型桩基承载能力的检测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桩基承载能力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待测桩基周围选择多根工程桩作为锚桩,多根锚桩以待测桩基为中心呈圆周均匀分布;S2:在待测桩基周围选择至少两圈锚桩,每圈锚桩与待测桩基的距离均不同;S3:在待测桩基上安装千斤顶,并在千斤顶上安装反力架,将千斤顶与反力架连接,并将最外圈的锚桩与反力架连接;S4:千斤顶逐级加载,每级加载保持一定时间,记录每级加载的桩基沉降数据,直至最外圈锚桩接近抗拔极限能力;S5:将锚桩从最外圈向内圈逐圈与反力架连接,每连接一圈锚桩,便使千斤顶继续逐级加载并保持一定时间,直至与反力架连接的多圈锚桩接近抗拔极限能力;S6:在最内圈的锚桩与反力架连接后,继续逐级加载,直至达到试验所规定的荷载。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千斤顶、反力架和锚桩,千斤顶对反力架施加向上的
压力,反力架将压力作用于锚桩,锚桩受到向上的拉力,而由于锚桩锚固于地基内,将受到的拉力反作用于待测桩基使待测桩基受到向下的压力,即实现对待测桩基加载压力,而锚杆以待测桩基为中心呈圆周均匀分布的设置,使得对待测桩基加载时反力架的各处受力平衡,使得对待测桩基的逐级加载过程更稳定,以提高桩基承载检测过程的稳定性;并且设置由内向外的多组锚杆逐圈与反力架连接,使得对待测桩基的加载范围足够大,同时受力分散于多根锚桩上,减小锚桩的受力以保持锚桩的结构稳定,并且逐级加载的方式,充分的检测桩基在不同加载压力下的沉降以及变形情况,以提高桩基承载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0008]优选的,待测桩基顶部浇筑有桩基承台,所述千斤顶安装于所述桩基承台上。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待测桩基顶部浇筑桩基承台,用以提高桩基顶部的安装面积,从而便于千斤顶的安装,使待测桩基的受力更加稳定。
[0010]优选的,所述S4步骤中,所述千斤顶分十级加载,加载至十级后停止,所述S5步骤中,每连接一圈内圈锚桩,所述千斤顶以上一圈锚桩的最大加载级数起步分五级加载。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不超过锚桩承载能力的情况下,通过对待测桩基逐级加载压力以充分的对待测桩基进行各项数据检测,以充分检测桩基的承载能力,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0012]优选的,每级加载保持时间不小于2小时。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每级加载时间不少于2小时,以使待测桩基在此加载级数下充分沉降,提高检测结构的准确性。
[0014]优选的,所述反力架包括安装于所述千斤顶上的立柱、分别设置于待测桩基和多根所述锚桩之间的多根水平支撑梁、设置于所述立柱上分别与多根所述锚桩连接的多根斜梁,所述立柱与待测桩基同轴,待测桩基上活动套设有一套管,多根所述水平支撑梁均设置于地面上且一端与所述套环固定连接,多根所述水平支撑梁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有活动套设于所述锚桩上的套环,所述斜梁的一端与所述立柱铰接,另一端与所述锚桩可拆卸连接。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立柱和斜梁的设置,千斤顶对立柱施加向上的压力时,立柱通过斜梁将压力传递至锚桩,进而通过锚桩将作用力反作用于待测桩基,以实现对待测桩基加载压力;而斜梁与锚桩的可拆卸连接,能够实现多圈锚桩逐圈与反力架连接的功能;通过水平支撑梁的设置在水平方向对锚桩进行支撑,以抵消锚桩收到斜梁的拉力在水平方向的分力,从而使锚桩不易倾斜,保证锚桩的结构稳定。
[0016]优选的,所述斜梁与所述锚桩栓接固定。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斜梁与锚桩栓接固定的方式,使斜梁与锚桩的固定以及分离都较为方便,且使得整个反力架的安装以及拆卸都较为方便。
[0018]优选的,每圈所述锚桩设置不少于四根。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每圈锚桩不少于四根,在保证每圈锚桩的受力平衡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小每根锚桩的受力,以保障锚桩的结构稳定。
[0020]优选的,多圈所述锚桩等间距分布。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圈锚桩的等间距分布,使得每一根锚桩的受力尽可能保持均匀,使待测桩基的加载压力保持稳定以提高检测结构精确性,使反力架的受力均匀以保持结构稳定。
[0022]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千斤顶、反力架和锚桩,千斤顶对反力架施加向上的压力,反力架将压力作用于锚桩,锚桩受到向上的拉力,而由于锚桩锚固于地基内,其将受到的拉力反作用于待测桩基使待测桩基受到向下的压力,即实现对待测桩基加载压力以进行桩基承重检测,而锚杆以待测桩基为中心呈圆周均匀分布的设置,使得对待测桩基加载时反力架的各处受力平衡,使得对待测桩基的逐级加载过程更稳定,以提高桩基承载检测过程的稳定性;2.通过逐级加载压力的方法对待测桩基进行检测,充分的检测桩基在不同加载压力下的沉降以及变形情况,使得桩基承载能力的检测更全面,提高桩基承重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中锚桩的分布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1、待测桩基;2、锚桩;3、桩基承台;4、千斤顶;5、反力架;51、立柱;52、水平支撑梁;53、斜梁;6、套管;7、套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全部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新型桩基承载能力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参照图1,在待测桩基1周围选择多根工程桩作为锚桩2,多根锚桩2以待测桩基1为中心呈圆周均匀分布(参照图2)。
[0027]S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桩基承载能力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在待测桩基(1)周围选择多根工程桩作为锚桩(2),多根锚桩(2)以待测桩基(1)为中心呈圆周均匀分布;S2:在待测桩基(1)周围选择至少两圈锚桩(2),每圈锚桩(2)与待测桩基(1)的距离均不同;S3:在待测桩基(1)上安装千斤顶(4),并在千斤顶(4)上安装反力架(5),将千斤顶(4)与反力架(5)连接,并将最外圈的锚桩(2)与反力架(5)连接;S4:千斤顶(4)逐级加载,每级加载保持一定时间,记录每级加载的桩基沉降数据,直至最外圈锚桩(2)接近抗拔极限能力;S5:将锚桩(2)从最外圈向内圈逐圈与反力架(5)连接,每连接一圈锚桩(2),便使千斤顶(4)继续逐级加载并保持一定时间,直至与反力架(5)连接的多圈锚桩(2)接近抗拔极限能力;S6:在最内圈的锚桩(2)与反力架(5)连接后,继续逐级加载,直至达到试验所规定的荷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桩基承载能力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待测桩基(1)顶部浇筑有桩基承台(3),所述千斤顶(4)安装于所述桩基承台(3)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桩基承载能力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步骤中,所述千斤顶(4)分十级加载,加载至十级后停止,所述S5步骤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龙吴明吴金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金涛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