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3662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1 19:06
提供改善了未铺装路上的行驶性能和耐切割性的充气轮胎。在包括隔着胎肩横槽(31)而相邻的一对胎肩块(21)和隔着位于一对胎肩块(21)之间的胎肩横槽(31)的延长线上的胎侧槽(33)而相邻的一对胎侧块(23)的块群(B)中,胎肩块(21)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侧面的轮廓线(L1)和胎侧块(23)的顶面的轮廓线(L3)在同一直线上延伸,胎侧块(23)的顶面的轮廓线(L3)中的从一对胎侧块(23)之间的胎侧槽(33)离开侧的轮廓线(L3)和形成于胎侧块(23)的细槽(42)的轮廓线(L4)由在胎肩块(21)侧沿着轮胎径向延伸的直线前进部(L3a、L4a)和以朝向一对胎侧块(23)之间的胎侧槽(33)收敛的方式延伸的倾斜部(L3b、L4b)构成。L4b)构成。L4b)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充气轮胎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适合作为未铺装路行驶用轮胎的充气轮胎,更详细而言,涉及改善了未铺装路上的行驶性能和耐切割性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0002]在意图在不平整地、泥泞地、雪道、沙地、岩石地等未铺装路上进行行驶的充气轮胎中,一般采用以边缘成分多的横槽、块为主体且槽面积大的胎面花纹。另外,在比位于胎面部的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处的胎肩块更靠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胎侧区域设置胎侧块。在这样的轮胎中,通过由设置于胎面部、胎侧区域的槽、块构成的凹凸咬入路面上的泥、雪、沙、石、岩等(以下,将它们总称为“泥等”)而得到牵引性能,并且利用较大的槽面积防止泥等堵塞在槽内,从而提高了未铺装路上的行驶性能(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0003]当对这些专利文献1、2的轮胎进行对比时,专利文献1的轮胎可以说是槽面积比较小且也考虑了铺装路上的行驶性能的类型的轮胎。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的轮胎可以说是槽面积大、各个块也大且特殊化于未铺装路上的行驶性能的类型的轮胎。因此,前者与后者相比,未铺装路上的行驶性能低,后者与前者相比,通常行驶时的性能倾向于降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充气轮胎,具备:胎面部,所述胎面部沿轮胎周向延伸而呈环状;一对胎侧部,所述一对胎侧部配置于该胎面部的两侧;以及一对胎圈部,所述一对胎圈部配置于这些胎侧部的轮胎径向内侧,所述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胎面部的表面具有在轮胎赤道的两侧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一对主槽,在位于所述主槽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胎肩区域设置有多条胎肩横槽和多个胎肩块,所述多条胎肩横槽从所述主槽朝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并在轮胎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所述多个胎肩块由所述主槽和所述胎肩横槽划分并沿着轮胎周向排列,在与所述胎肩区域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相邻的胎侧区域设置有多条胎侧槽和多个胎侧块,所述多条胎侧槽在所述胎肩横槽各自的延长线上沿着轮胎径向延伸,所述多个胎侧块在所述胎肩块各自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由所述胎侧槽划分并从所述胎侧部的外表面隆起,在所述胎肩块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侧面及所述胎侧块的顶面分别设置有沿着轮胎径向延伸的细槽,所述细槽在所述胎肩块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侧面与所述胎侧块的顶面之间在同一直线上延伸,在包括隔着胎肩横槽而相邻的一对胎肩块和隔着位于所述一对胎肩块之间的胎肩横槽的延长线上的胎侧槽而相邻的一对胎侧块的块群中,所述胎肩块的轮胎宽度方向外侧侧面的沿着所述胎肩横槽的轮廓线和所述胎侧块的顶面的沿着所述胎侧槽的轮廓线在同一直线上延伸,并且,所述胎侧块的顶面的沿着所述胎侧槽的轮廓线中的从所述一对胎侧块之间的胎侧槽离开侧的轮廓线和形成于所述胎侧块的所述细槽的轮廓线分别由在所述胎肩块侧沿着轮胎径向延伸的直线前进部和与该直线前进部的轮胎径向内侧连结并以朝向所述一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坂本洋佑
申请(专利权)人: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