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L1CAM抗体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3631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1 19:05
本公开提供了与L1CAM特异性结合的抗体以及包含此类抗体的组合物。本文还提供了用于使用所述抗L1CAM抗体预防或治疗包括肿瘤的疾病或病状的方法。或病状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抗L1CAM抗体及其用途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2019年6月24日申请的美国临时申请号62/865,871以及2018年6月29日申请的韩国申请号10

2018

0075955的权益,所述申请各自以引用的方式整体并入本文。
[0003]对以电子方式提交的序列表的引用
[0004]与本申请一起申请的以电子方式提交的ASCII文本文件格式的序列表(名称:4372_001PC02_SL_ST25.txt;大小:82,704字节;以及创建日期:2019年6月27日)的内容以引用的方式整体并入本文。


[0005]本公开提供了与L1细胞粘附分子(L1CAM)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包含此类抗体的组合物以及使用此类抗体预防或治疗受试者的疾病或病状的方法,所述疾病或病状包括肿瘤(例如,胆管癌、黑色素瘤、胰腺癌、神经胶质瘤、乳腺癌、淋巴瘤、肺癌、肾癌、前列腺癌、纤维肉瘤、结肠腺癌、肝癌和/或卵巢癌)。

技术介绍

[0006]L1细胞粘附分子(L1CAM)是在细胞表面上介导细胞间粘附的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细胞粘附分子(CAM)之一。其分子量为200至220kDa。L1CAM最初被称为介导神经元

神经元粘附并参与神经突起生长(neurite outgrowth)和神经元迁移的蛋白质。Lee V.等,Proc.Natl.Acad.Sci.74:5021

5025(1997);McGuire JC.等,Cell.15(2):357

365(1978)。
[0007]L1CAM主要在正常人脑中表达。此外,在一些造血细胞和肾细胞、外周神经、肠隐窝细胞和以及神经节中发现L1CAM表达,但在其他正常细胞中未发现。Huszar M.等,Human Pathology 37:1000

1008(2006)。
[0008]与L1CAM蛋白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可用于诊断和预防或治疗L1CAM过表达的疾病(例如,癌症)。因此,需要开发与L1CAM特异性结合并能够调节L1CAM活性的抗体。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分离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与包含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的参考抗体特异性结合相同的L1细胞粘附分子(L1CAM)表位,其中:(a)参考抗体的VH包含SEQ ID NO:23,并且参考抗体的VL包含SEQ ID NO:24;(b)参考抗体的VH包含SEQ ID NO:25,并且参考抗体的VL包含SEQ ID NO:26;(c)参考抗体的VH包含SEQ ID NO:27,并且参考抗体的VL包含SEQ ID NO:28;(d)参考抗体的VH包含SEQ ID NO:29,并且参考抗体的VL包含SEQ ID NO:30;或(e)参考抗体的VH包含SEQ ID NO:31,并且参考抗体的VL包含SEQ ID NO:32。
[0010]本文还提供了抗L1CAM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VH互补决定区1(CDR1)、VH CDR2和VH CDR3以及VL CDR1、VL CDR2和VL CDR3,其中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VH CDR1、VH CDR2、VH CDR3、VL CDR1、VL CDR2和/或VL CDR3中的
至少一个氨基酸不同于mAb417抗体的VH CDR1、VH CDR2、VH CDR3、VL CDR1、VL CDR2和/或VL CDR3,并且其中mAb417抗体的VH CDR1包含RFGMH(SEQ ID NO:2);mAb417抗体的VH CDR2包含FISNDGSNKYYADSVKG(SEQ ID NO:9);mAb417抗体的VH CDR3包含GRAYGSGSLFDP(SEQ ID NO:10);mAb417抗体的VL CDR1包含RASRTISIYVN(SEQ ID NO:6);mAb417抗体的VL CDR2包含AASNLHS(SEQ ID NO:7);并且mAb417抗体的VL CDR3包含QQSIGRGVVT(SEQ ID NO:11)。
[0011]本公开进一步提供了分离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与包含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的参考抗体交叉竞争与L1CAM表位结合,其中:(a)参考抗体的VH包含SEQ ID NO:23,并且参考抗体的VL包含SEQ ID NO:24;(b)参考抗体的VH包含SEQ ID NO:25,并且参考抗体的VL包含SEQ ID NO:26;(c)参考抗体的VH包含SEQ ID NO:27,并且参考抗体的VL包含SEQ ID NO:28;(d)参考抗体的VH包含SEQ ID NO:29,并且参考抗体的VL包含SEQ ID NO:30;或(e)参考抗体的VH包含SEQ ID NO:31,并且参考抗体的VL包含SEQ ID NO:32,其中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VH互补决定区1(CDR1)、VH CDR2和VH CDR3以及VL CDR1、VL CDR2和VL CDR3,其中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VH CDR1、VH CDR2、VH CDR3、VL CDR1、VL CDR2和/或VL CDR3中的至少一个氨基酸不同于mAb417抗体的VH CDR1、VH CDR2、VH CDR3、VL CDR1、VL CDR2和/或VL CDR3,并且其中mAb417抗体的VH CDR1包含RFGMH(SEQ ID NO:2);mAb417抗体的VH CDR2包含FISNDGSNKYYADSVKG(SEQ ID NO:9);mAb417抗体的VH CDR3包含GRAYGSGSLFDP(SEQ ID NO:10);mAb417抗体的VL CDR1包含RASRTISIYVN(SEQ ID NO:6);mAb417抗体的VL CDR2包含AASNLHS(SEQ ID NO:7);并且mAb417抗体的VL CDR3包含QQSIGRGVVT(SEQ ID NO:11)。
[0012]在某些方面,所述至少一个氨基酸差异包括抗L1CAM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i)在VH CDR2中第5个残基处的谷氨酰胺;(ii)在VL CDR1中第8个残基处的丝氨酸;和/或(iii)在VL CDR3中第8个残基处的脯氨酸。在某些方面,所述至少一个氨基酸差异包括抗L1CAM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i)分别在VL CDR3中第3个残基至第9个残基处的丙氨酸、甘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苏氨酸、脯氨酸和色氨酸;(ii)分别在VL CDR3中第3个残基至第9个残基处的丙氨酸、甘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丝氨酸、脯氨酸和色氨酸;或(iii)分别在VL CDR3中第4个残基至第9个残基处的亮氨酸、缬氨酸或组氨酸、色氨酸或苯丙氨酸、酪氨酸、脯氨酸和色氨酸。在一些方面,本文公开的抗L1CAM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VL CDR3,其包含SEQ I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分离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与包含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的参考抗体特异性结合相同的L1细胞粘附分子(L1CAM)表位,其中:(a)所述参考抗体的所述VH包含SEQ ID NO:23,并且所述参考抗体的所述VL包含SEQ ID NO:24,(b)所述参考抗体的所述VH包含SEQ ID NO:25,并且所述参考抗体的所述VL包含SEQ ID NO:26,(c)所述参考抗体的所述VH包含SEQ ID NO:27,并且所述参考抗体的所述VL包含SEQ ID NO:28,(d)所述参考抗体的所述VH包含SEQ ID NO:29,并且所述参考抗体的所述VL包含SEQ ID NO:30,或(e)所述参考抗体的所述VH包含SEQ ID NO:31,并且所述参考抗体的所述VL包含SEQ ID NO:3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VH互补决定区1(CDR1)、VH CDR2和VH CDR3以及VL CDR1、VL CDR2和VL CDR3,其中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所述VH CDR1、VH CDR2、VH CDR3、VL CDR1、VL CDR2和/或VL CDR3中的至少一个氨基酸不同于mAb417抗体的VH CDR1、VH CDR2、VH CDR3、VL CDR1、VL CDR2和/或VL CDR3,并且其中所述mAb417抗体的所述VH CDR1包含RFGMH(SEQ ID NO:2);所述mAb417抗体的所述VH CDR2包含FISNDGSNKYYADSVKG(SEQ ID NO:9);所述mAb417抗体的所述VH CDR3包含GRAYGSGSLFDP(SEQ ID NO:10);所述mAb417抗体的所述VL CDR1包含RASRTISIYVN(SEQ ID NO:6);所述mAb417抗体的所述VL CDR2包含AASNLHS(SEQ ID NO:7);并且所述mAb417抗体的所述VL CDR3包含QQSIGRGVVT(SEQ ID NO:11)。3.一种分离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与包含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的参考抗体交叉竞争与L1细胞粘附分子(L1CAM)表位结合,其中:(a)所述参考抗体的所述VH包含SEQ ID NO:23,并且所述参考抗体的所述VL包含SEQ ID NO:24,(b)所述参考抗体的所述VH包含SEQ ID NO:25,并且所述参考抗体的所述VL包含SEQ ID NO:26,(c)所述参考抗体的所述VH包含SEQ ID NO:27,并且所述参考抗体的所述VL包含SEQ ID NO:28,(d)所述参考抗体的所述VH包含SEQ ID NO:29,并且所述参考抗体的所述VL包含SEQ ID NO:30,或(e)所述参考抗体的所述VH包含SEQ ID NO:31,并且所述参考抗体的所述VL包含SEQ ID NO:32,其中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包含VH互补决定区1(CDR1)、VH CDR2和VH CDR3以及VL CDR1、VL CDR2和VL CDR3,其中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所述VH CDR1、VH CDR2、VH CDR3、VL CDR1、VL CDR2和/或VL CDR3中的至少一个氨基酸不同于mAb417抗体的VH CDR1、VH CDR2、VH CDR3、VL CDR1、VL CDR2和/或VL CDR3,并且其中
所述mAb417抗体的所述VH CDR1包含RFGMH(SEQ ID NO:2);所述mAb417抗体的所述VH CDR2包含FISNDGSNKYYADSVKG(SEQ ID NO:9);所述mAb417抗体的所述VH CDR3包含GRAYGSGSLFDP(SEQ ID NO:10);所述mAb417抗体的所述VL CDR1包含RASRTISIYVN(SEQ ID NO:6);所述mAb417抗体的所述VL CDR2包含AASNLHS(SEQ ID NO:7);并且所述mAb417抗体的所述VL CDR3包含QQSIGRGVVT(SEQ ID NO:11)。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氨基酸差异在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所述VH CDR2中,并且其中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所述VH CDR2在第5个残基处包含谷氨酰胺。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氨基酸差异在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所述VL CDR1中,并且其中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所述VL CDR1在第8个残基处包含丝氨酸。6.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氨基酸差异在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所述VL CDR3中,并且其中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所述VL CDR3在第8个残基处包含脯氨酸。7.如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氨基酸差异在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所述VL CDR3中,并且其中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所述VL CDR3分别在第3个残基至第9个残基处包含丙氨酸、甘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苏氨酸、脯氨酸和色氨酸。8.如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氨基酸差异在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所述VL CDR3中,并且其中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所述VL CDR3分别在第3个残基至第9个残基处包含丙氨酸、甘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丝氨酸、脯氨酸和色氨酸。9.如权利要求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氨基酸差异在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所述VL CDR3中,并且其中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所述VL CDR3分别在第4个残基至第9个残基处包含亮氨酸、组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脯氨酸和色氨酸。10.如权利要求2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氨基酸差异在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所述VL CDR3中,并且其中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所述VL CDR3分别在第4个残基至第9个残基处包含亮氨酸、缬氨酸、色氨酸、酪氨酸、脯氨酸和色氨酸。11.如权利要求2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所述VL CDR3包含SEQ ID NO:13、SEQ ID NO:15、SEQ ID NO:17、SEQ ID NO:19或SEQ ID NO:21。12.如权利要求2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所述VH CDR1包含RFGMH(SEQ ID NO:2)。13.如权利要求2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的所述VH CDR2包含FISNEGSNKYYADSVKG(SEQ ID NO:10)。14.如权利要求2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抗体或其抗原
结合片段的所述VH CDR3包含GRAYGSGSLFDP(SEQ ID NO:4)。15.如权利要求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VL CDR1包含RASRTISSYVN(SEQ ID NO:12)。16.如权利要求2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VL CDR2包含AASNLHS(SEQ ID NO:7)。17.如权利要求2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VL CDR3包含QQSIGRGPVT SEQ ID NO:13。18.如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包含重链CDR1、CDR2和CDR3以及轻链CDR1、CDR2和CDR3,其中所述轻链CDR3包含QQSIGRGPVT(SEQ ID NO:13)。19.如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包含重链CDR1、CDR2和CDR3以及轻链CDR1、CDR2和CDR3,其中所述轻链CDR3包含QQAGFYTPWT(SEQ ID NO:15)。20.如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包含重链CDR1、CDR2和CDR3以及轻链CDR1、CDR2和CDR3,其中所述轻链CDR3包含QQAGFYSPWT(SEQ ID NO:17)。21.如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包含重链CDR1、CDR2和CDR3以及轻链CDR1、CDR2和CDR3,其中所述轻链CDR3包含QQSLHFYPWT(SEQ ID NO:19)。22.如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包含重链CDR1、CDR2和CDR3以及轻链CDR1、CDR2和CDR3,其中所述轻链CDR3包含QQSLVWYPWT(SEQ ID NO:21)。23.如权利要求1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具有一种或多种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的特征:(a)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表现出改善的生产率;(b)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表现出如通过平衡解离常数(K
D
)所测量的改善的亲和力;(c)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表现出改善的PI值,(d)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表现出如通过缔合常数(K)所测量的改善的亲和力;或(e)其任何组合。24.如权利要求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与所述mAb417抗体相比,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表现出改善的生产率。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当根据实施例3表达时,所述改善的生产率为至少55mg/L、至少56mg/L、至少57mg/L、至少58mg/L、至少59mg/L、至少约60mg/L、至少约61mg/L、至少约62mg/L、至少约63mg/L、至少约64mg/L、至少约65mg/L、至少约66mg/L、至少约67mg/L、至少约68mg/L、至少约69mg/L、至少约70mg/L、至少约71mg/L、至少约72mg/L、至少约73mg/L、至少约74mg/L、至少约75mg/L、至少约76mg/L、至少约77mg/L、至少约78mg/L、至少约79mg/L、至少约80mg/L、至少约81mg/L、至少约82mg/L、至少约83mg/L、至少约84mg/L或至少约85mg/L。26.如权利要求1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与所述mAb417抗体相比,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表现出改善的K
D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改善的K
D
小于2.6
×
10

10
M、小于2.5
×
10

10
M、小于2.0
×
10

10
M、小于1.5
×
10

10
M、小于1.0
×
10

10
M、小于9
×
10

11
M、小于8
×
10

11
M、小于7
×
10

11
M、小于6
×
10

11
M、小于5
×
10

11
M、小于4
×
10

11
M、小于3
×
10

11
M、小
于2
×
10

11
M、小于1
×
10

11
M、小于9
×
10

12
M、小于8
×
10

12
M、小于7
×
10

12
M、小于6
×
10

12
M、小于5
×
10

12
M、小于4
×
10

12
M、小于3
×
10

12
M、小于2
×
10

12
M、小于1
×
10

12
M、小于9
×
10

13
M或小于8
×
10

13
M。28.如权利要求1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与所述mAb417抗体相比,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表现出改善的亲和力(K)。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其中所述改善的亲和力(K)小于5
×
10

10
M、小于4
×
10

10
M、小于3
×
10

10
M、小于2
×
10

10
M、小于1.0
×
10

10
M、小于9
×
10

11
M、小于8
×
10

11
M、小于7
×
10

11
M、小于6
×
10

11
M、小于5
×
10

11
M、小于4
×
10

11
M、小于3
×
10

11
M、小于2
×
10

11
M、小于1
×
10

11
M、小于9
×
10

12
M、小于8
×
10

12
M、小于7
×
10

12
M、小于6
×
10

12
M、小于5
×
10

12
M、小于4
×
10

12
M、小于3
×
10

12
M、小于2
×
10

12
M、小于1
×
10

12
M、小于9
×
10

13
M或小于8
×
10

13
M。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孝正蔡贺苏洪吉苏
申请(专利权)人:国立江原大学校产学协力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