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方位旅行时差异的裂缝预测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13555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1 19:03
公开了一种基于方位旅行时差异的裂缝预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可以包括:针对初始地震道集数据进行优化处理,获得地震道集数据;针对地震道集数据的目的层顶界面同相轴进行校平处理,获得校平地震道集数据;针对校平地震道集数据进行方位角划分与叠加,获得多个分方位叠加数据;拾取分方位叠加数据的目的层地震同向轴旅行时并进行修正,进而进行拟合,预测裂缝参数。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校平方位地震道集目的层顶界面同向轴,分别拾取每个分方位叠加数据的目的层同相轴旅行时并进行人工修正,提高层位解释精度和合理性,最后通过旅行时椭圆拟合,更精确地预测裂缝发育强度与裂缝走向。更精确地预测裂缝发育强度与裂缝走向。更精确地预测裂缝发育强度与裂缝走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方位旅行时差异的裂缝预测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方位旅行时差异的裂缝预测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天然裂缝的预测在天然气勘探中至关重要,天然裂缝使得孤立的孔隙得以连通,增加了储层的储集空间,提供了油气运移通道,提升了天然气的商业开采价值,储层天然裂缝的高精度地震预测尤为重要。从地震相干、曲率等几何属性,到叠前纵波各向异性到多波裂缝预测,地震裂缝预测手段日益丰富,但受限于资料以及处理技术,预测精度仍需进一步提高。
[0003]前人的研究表明,地震波入射至裂缝发育介质中,地震波的速度、衰减等属性均会随着观测方位的变化而变化,在方位道集数据中表现为地震的振幅、旅行时随着方位的变化而变化。基于振幅随入射角与方位变化(AVAAz)可以获得不同方位的弹性参数、衰减、频散等属性,进而可以进行裂缝发育强度与走向的预测。近几十年来,大量基于方位地震数据的微裂缝预测方法被研发。Mallick和Craft(1998)将方位反射振幅近似为一条周期为π的余弦曲线,进而预测裂缝强度与李峰走向;Downton(2006)将HTI介质的Ruger近似反射系数公式线性化,通过反演得到各向异性梯度指示裂缝密度。基于地震方位各向异性;Ruger(1998)通过求解Ruger方程组得到方位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Mallick等利用椭圆拟合来表征裂缝的发育特征,裂缝的发育程度由椭圆的长、短轴之比来量化,裂缝走向则由椭圆的长轴或短轴予以指示。
[0004]在众多的叠前天然裂缝预测方法中,利用方位各向异性预测裂缝在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基于方位振幅属性差异的裂缝预测技术在多个地区收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然而该方法是数据驱动的,受地震资料品质影响较大,地震振幅容易受到观测系统覆盖次数的影响,成像空间采样的不连续性会造成目的层偏移振幅的不一致,地震振幅存在非方位各向异性,这一现象导致了基于方位振幅各向异性裂缝预测结果存在不确定性。而地震旅行时受观测系统的影响较小,相对比较稳定,因此研究人员提出了基于方位旅行时差异的裂缝预测技术,该方法有效的规避了观测系统不均匀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预测精度,然而基于方位旅行时差异的裂缝预测技术仍存在以下问题:
[0005](1)未校正目的层上部地层方位旅行时各向异性,错误的把目的层上部地层的方位旅行时各向异性累积到了目的层,影响了预测精度;
[0006](2)在方位旅行时拾取阶段通常采用机器自动拾取,不考虑地质以及地表情况的影响,缺少人工综合判断,在一些地震资料品质差的区域拾取不准确,影响了裂缝预测精度。
[0007]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基于方位旅行时差异的裂缝预测方法及系统。
[0008]公开于本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一般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
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方位旅行时差异的裂缝预测方法及系统,其能够通过校平方位地震道集目的层顶界面同向轴,分别拾取每个分方位叠加数据的目的层同相轴旅行时并进行人工修正,提高层位解释精度和合理性,最后通过旅行时椭圆拟合,更精确地预测裂缝发育强度与裂缝走向。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方位旅行时差异的裂缝预测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包括:针对初始地震道集数据进行优化处理,获得地震道集数据;针对所述地震道集数据的目的层顶界面同相轴进行校平处理,获得校平地震道集数据;针对所述校平地震道集数据进行方位角划分与叠加,获得多个分方位叠加数据;拾取所述分方位叠加数据的目的层地震同向轴旅行时并进行修正,进而进行拟合,预测裂缝参数。
[0011]优选地,针对所述地震道集数据的目的层顶界面同相轴进行校平处理包括:以全叠加数据同相轴旅行时为基准,将所述地震道集数据的目的层顶界面同相轴进行校平。
[0012]优选地,所述拾取所述分方位叠加数据的目的层地震同向轴旅行时并进行修正包括:对每一个分方位叠加数据的目的层开展地震资料品质分析,针对资料品质高的区域开展自动追踪,针对资料品质差的区域,通过地质认识与地表情况进行人工修正。
[0013]优选地,所述分方位叠加数据的数量大于等于6。
[0014]优选地,所述拟合为椭圆拟合。
[0015]优选地,所述裂缝参数包括裂缝走向与裂缝发育强度。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方位旅行时差异的裂缝预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执行以下步骤:针对初始地震道集数据进行优化处理,获得地震道集数据;针对所述地震道集数据的目的层顶界面同相轴进行校平处理,获得校平地震道集数据;针对所述校平地震道集数据进行方位角划分与叠加,获得多个分方位叠加数据;拾取所述分方位叠加数据的目的层地震同向轴旅行时并进行修正,进而进行拟合,预测裂缝参数。
[0017]优选地,针对所述地震道集数据的目的层顶界面同相轴进行校平处理包括:以全叠加数据同相轴旅行时为基准,将所述地震道集数据的目的层顶界面同相轴进行校平。
[0018]优选地,所述拾取所述分方位叠加数据的目的层地震同向轴旅行时并进行修正包括:对每一个分方位叠加数据的目的层开展地震资料品质分析,针对资料品质高的区域开展自动追踪,针对资料品质差的区域,通过地质认识与地表情况进行人工修正。
[0019]优选地,所述分方位叠加数据的数量大于等于6。
[0020]优选地,所述拟合为椭圆拟合。
[0021]优选地,所述裂缝参数包括裂缝走向与裂缝发育强度。
[0022]其有益效果在于:有效的规避了目前基于方位振幅差异性裂缝预测方法存在的问题,增加了校平目的层顶界面同向轴步骤,消除了目的层上部地层方位旅行时各向异性影响,分别拾取每个分方位叠加数据的目的层同相轴旅行时,采用人机交互方式提高了分方位旅行时拾取的精度和合理性,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提高了预测精度,同时为裂缝预测
提供了新的预测手段。
[0023]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和装置具有其它的特性和优点,这些特性和优点从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将在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行详细陈述,这些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共同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特定原理。
附图说明
[0024]通过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0025]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基于方位旅行时差异的裂缝预测方法的步骤的流程图。
[0026]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校平前的地震道集数据的示意图。
[0027]图3示出了根据图2的校平前的地震道集数据进行椭圆拟合预测的裂缝走向的示意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方位旅行时差异的裂缝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针对初始地震道集数据进行优化处理,获得地震道集数据;针对所述地震道集数据的目的层顶界面同相轴进行校平处理,获得校平地震道集数据;针对所述校平地震道集数据进行方位角划分与叠加,获得多个分方位叠加数据;拾取所述分方位叠加数据的目的层地震同向轴旅行时并进行修正,进而进行拟合,预测裂缝参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方位旅行时差异的裂缝预测方法,其中,针对所述地震道集数据的目的层顶界面同相轴进行校平处理包括:以全叠加数据同相轴旅行时为基准,将所述地震道集数据的目的层顶界面同相轴进行校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方位旅行时差异的裂缝预测方法,其中,所述拾取所述分方位叠加数据的目的层地震同向轴旅行时并进行修正包括:对每一个分方位叠加数据的目的层开展地震资料品质分析,针对资料品质高的区域开展自动追踪,针对资料品质差的区域,通过地质认识与地表情况进行人工修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方位旅行时差异的裂缝预测方法,其中,所述拟合为椭圆拟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方位旅行时差异的裂缝预测方法,其中,所述裂缝参数包括裂缝走向与裂缝发育强度。6.一种基于方位旅行时差异的裂缝预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志红王良军肖秋红刘晓晶陈超李响王燕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