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寄生蜂饲养收集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13078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9 1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寄生蜂饲养收集装置及方法,包括培育桶,培育桶底端设置有底座,底座底端固定连接有三个万向轮,培育桶顶端设置有环形固定外板,环形固定外板对称设置有通孔,通孔内部设置有转轴,两个转轴外侧固定连接有提手,培育桶顶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槽,培育桶顶端设置有桶盖,桶盖顶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槽,桶盖底部设置有十个培育槽,培育槽槽体均设置有滤孔,桶盖顶部设置有罩体,罩体顶部和底部均为中空结构,罩体顶部设置有盖布,罩体顶部设置有第一魔术贴层,盖布内表面设置有第二魔术贴层,该种寄生蜂饲养收集装置及方法,结构简单合理,设计新颖,操作简单,能够快速地收集寄生蜂,有效地提高寄生蜂的饲养效率。有效地提高寄生蜂的饲养效率。有效地提高寄生蜂的饲养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寄生蜂饲养收集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寄生蜂饲养收集装置及方法
,具体为一种寄生蜂饲养收集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扶桑绵粉蚧是我国新入侵害虫,主要危害多种农作物、花卉、多肉等植物,常群集于枝、叶、果上,吸取植物汁液为生,严重时会造成植株死亡,严重时会造成植株死亡。粉蚧的天敌资源丰富,特别是跳小蜂、蚜小蜂、姬小蜂等寄生性天敌,野外寄生率高达50%~70%,具有良好的生物防治应用前景。
[0003]目前,在室内条件下,粉蚧寄生天敌的扩繁主要依靠各类寄主植物上饲养的粉蚧进行繁殖。而大多数的寄主植株,均采用盆土栽培进行养殖,而这种盆土栽培占据空间大,对环境要求严苛,人工劳动成本高等缺点。因此,选择适合的寄主植物种类以及合理的培植方式,是保证粉蚧及寄生天敌种群建立与发展的前提条件。
[0004]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寄生蜂饲养收集装置及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一种寄生蜂饲养收集装置,包括培育桶,所述培育桶底端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底端固定连接有三个万向轮,所述培育桶顶端设置有环形固定外板,所述环形固定外板对称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部设置有转轴,两个所述转轴外侧固定连接有提手,所述培育桶顶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槽,所述培育桶顶端设置有桶盖,所述桶盖顶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槽,所述桶盖底部设置有十个培育槽,所述培育槽槽体均设置有滤孔,所述桶盖顶部设置有罩体,所述罩体顶部和底部均为中空结构,所述罩体顶部设置有盖布,所述罩体顶部设置有第一魔术贴层,所述盖布内表面设置有第二魔术贴层。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魔术贴层与第二魔术贴层互相对应,所述第一魔术贴层和第二魔术贴层分别为魔术贴勾面件和魔术贴毛面件。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盖布由透气100目纱网制成,且所述盖布中间设置有收集孔,所述收集孔顶端设置有脱脂棉球,所述脱脂棉球半径大于收集孔半径。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桶盖底部设置有连接凸块,所述连接凸块与第一连接槽互相对应,所述罩体由塑料制成,所述罩体底部与第二连接槽相互对应,且所述罩体顶端口半径大于罩体底端口半径。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培育桶底部设置有微型水泵,所述桶盖顶端设置有浇液装置,所述微型水泵出水口通过软管固定连接有浇液装置,所述浇液装置设置有主管道和支管道,所述支管道设置有十个,十个所述支管道一端固定连接有主管道,十个所述支管道另一端设置在培育槽内部,十个所述支管道与十个所述培育槽一一对应。
[0011]一种寄生蜂饲养收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2]步骤一:在培育桶内部放入营养液,盖上桶盖;
[0013]步骤二:将三叶鬼针草幼苗放入桶盖上的十个培育槽中,通过支管进行输送营养液对培育槽内的三叶鬼针草幼苗进行10天的培育;
[0014]步骤三:10天之后接入扶桑绵粉蚧进行饲养,当粉蚧饲养到高龄至成虫期时,在培育桶上加上个玻璃罩体;
[0015]步骤四:接入多头已配对的寄生蜂,然后将收集孔用脱脂棉球堵住,放入室内28℃、光周期14L:10D的条件下进行繁殖培养;
[0016]步骤五:28天后收集寄生蜂,用黑布围住培育桶和玻璃罩体,然后顶端用收集管收集寄生蜂。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四中的脱脂棉球用于蘸取浓度为10%蜂蜜水,所述步骤五中的黑布顶端设置有一圆孔,所述圆孔与所述收集孔相对应。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五中的收集管,所述收集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一端设置有收集入口,所述收集入口顶部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底部设置有LED灯,所述管体另一端设置有缓冲区,所述缓冲区底端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收集箱。
[0019]本专利技术的显著效果是:
[0020](1)由盆土植物(如棉花、番茄、马铃薯等农林作物)改成杂草培养,至少降低80%购买栽培成本;
[0021](2)减少昆虫扩繁空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空间,一棵盆土植物空间变成6

10棵水培植物空间;
[0022](3)有效地减少劳动力成本,每天进行日常栽培管理变成1周或10天栽培管理;
[0023](4)通过设置有第一魔术贴层与第二魔术贴层,可以稳定的固定罩体与盖布,防止寄生蜂飞出;通过设置有脱脂棉球,可以在培育时堵住寄生蜂,还可以通过脱脂棉球蘸取蜂蜜水,对早羽化的寄生蜂起到喂食和补充营养的作用;通过设置有连接凸块、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可以使桶盖与培育桶稳固连接,可以使桶盖与罩体之间稳固连接,结构简单,方便连接。
附图说明
[002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5]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寄生蜂饲养收集装置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寄生蜂饲养收集装置的收集管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寄生蜂饲养收集装置及方法的局部放大图。
[0028]图中:1、培育桶;2、底座;3、环形固定外板;4、提手;5、第一连接槽;6、桶盖;7、第二连接槽;8、培育槽;9、罩体;10、盖布;11、第一魔术贴层;12、收集孔;13、浇液装置;1301、主管道;1302、支管道;14、管体;15、收集入口;16、挡板;17、缓冲区;18、连接块;19、大型收集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新特点与效果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30]如图1

3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寄生蜂饲养收集装置,包括培育桶1,培育桶1底端设置有底座2,底座2底端固定连接有三个万向轮,培育桶1顶端设置有环形固定外板3,环形固定外板3对称设置有通孔,通孔内部设置有转轴,两个转轴外侧固定连接有提手4,培育桶1顶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槽5,培育桶1顶端设置有桶盖6,桶盖6顶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槽7,桶盖6底部设置有十个培育槽8,培育槽8槽体均设置有滤孔,桶盖6顶部设置有罩体9,罩体9顶部和底部均为中空结构,罩体9顶部设置有盖布10,罩体9顶部设置有第一魔术贴层11,盖布10内表面设置有第二魔术贴层。
[0031]其中,第一魔术贴层11与第二魔术贴层互相对应,第一魔术贴层11和第二魔术贴层分别为魔术贴勾面件和魔术贴毛面件,通过设置有第一魔术贴层与第二魔术贴层,可以稳定的固定罩体与盖布,防止寄生蜂飞出。
[0032]其中,盖布10由100目透气纱网制成,且盖布10中间设置有收集孔12,收集孔12顶端设置有脱脂棉球,脱脂棉球半径大于收集孔12半径,通过设置有脱脂棉球,可以在培育时堵住寄生蜂,还可以通过脱脂棉球蘸取蜂蜜水,对早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寄生蜂饲养收集装置,包括培育桶(1),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桶(1)底端设置有底座(2),所述底座(2)底端固定连接有三个万向轮,所述培育桶(1)顶端设置有环形固定外板(3),所述环形固定外板(3)对称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部设置有转轴,两个所述转轴外侧固定连接有提手(4),所述培育桶(1)顶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槽(5),所述培育桶(1)顶端设置有桶盖(6),所述桶盖(6)顶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槽(7),所述桶盖(6)底部设置有十个培育槽(8),所述培育槽(8)槽体均设置有滤孔,所述桶盖(6)顶部设置有罩体(9),所述罩体(9)顶部和底部均为中空结构,所述罩体(9)顶部设置有盖布(10),所述罩体(9)顶部设置有第一魔术贴层(11),所述盖布(10)内表面设置有第二魔术贴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寄生蜂饲养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魔术贴层(11)与第二魔术贴层互相对应,所述第一魔术贴层(11)和第二魔术贴层分别为魔术贴勾面件和魔术贴毛面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寄生蜂饲养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布(10)由透气100目纱网制成,且所述盖布(10)中间设置有收集孔(12),所述收集孔(12)顶端设置有脱脂棉球,所述脱脂棉球半径大于收集孔(12)半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寄生蜂饲养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桶盖(6)底部设置有连接凸块,所述连接凸块与第一连接槽(5)互相对应,所述罩体(9)由塑料制成,所述罩体(9)底部与第二连接槽(7)相互对应,且所述罩体(9)顶端口半径大于罩体(9)底端口半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寄生蜂饲养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桶(1)底部设置有微型水泵,所述桶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志萍翟欣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