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绍波专利>正文

二柱多刀立式加工中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2328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9 1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立式车床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柱多刀立式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立柱和工作台,立柱为两个分设于工作台的两侧;横梁为水平设置的一体结构,横梁与中柱之间设有中柱升降总成,横梁与立柱之间设有立柱升降总成,中柱升降总成和立柱升降总成同步控制实现横梁的升降移动,横梁上设有四个镗铣头,两两相对中柱极对称分布;横梁的升降移动、横梁上各镗铣头的水平移动、侧刀架方滑枕的升降移动、工作台的旋转均通过数控系统分别控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配备不同刀具和附件,可实现龙门镗铣、铣齿机、摇臂钻、立车和落地镗铣五种功能,成为高效、多功能的复合立车,翻倍地提高了加工效率。翻倍地提高了加工效率。翻倍地提高了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柱多刀立式加工中心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立式车床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优化结构的二柱多刀立式加工中心。

技术介绍

[0002]立式车床的简称“立车”,立车主要用于加工直径大、长度短的大型、重型工件。单臂移动式立车100多年前起源于欧洲,属于经济型、轻型多功能车床,后向大型、重型发展,但是存在横梁不水平与共振的问题,这个问题属于世界难题。特大型双柱立车横梁静止时能保持水平,但在切削工作时(尤其是强力加工时)则会不同程度地呈现出下凹变形。是世界无解难题。
[0003]申请号为 200720069104.3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单柱立车落地镗铣复合机床,该复合机床包括单柱移动立车、导轨、镗削主轴箱、铣削主轴箱、底轨;单柱移动立车包括立柱、横梁、滑台、床身、回转工作台、底座;镗削主轴箱设置在立柱右侧一组导轨上;铣削主轴箱设置在立车上横梁的一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节约设备投资、减少生产场地占用等特点。
[0004]对于工作台直径大于10米的大型或超大型立车,传统只配置一把车刀,由于工作台直径很大,圆周率更长,往往采用较低的切削速度,因此车床的切削效率非常低,这必然导致车间空间利用率不足,经济性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柱多刀立式加工中心,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优化横梁结构,采用设置中柱来提高设备横梁的刚性,两组刀架以极对称的方式一正一反设置,用以平衡旋转切削力,可复合龙门铣、铣齿机、摇臂钻、立车和落地镗铣五种功能于一身,解决工作台直径10米以上的大型或特大型立式车床的切削效率低下,以及普通双柱式立车横梁水平度较差的难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二柱多刀立式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立柱和工作台,所述立柱为两个分设于工作台的两侧;所述横梁为水平设置的一体结构,横梁与中柱之间设有中柱升降总成,横梁与立柱之间设有立柱升降总成,中柱升降总成和立柱升降总成同步控制实现横梁的升降移动,所述横梁上设有四个镗铣头,两两相对中柱极对称分布,四个所述镗铣头通过横梁丝杠实现相对横梁长度方向的移动;所述中柱底部通过主轴与工作台相连接,所述工作台包括台座和台身,所述台身设于台座的承重静压导轨上,台身通过主变速箱驱动齿轮与台座上的齿圈啮合连接,台身在主变速箱驱动下相对台座同轴旋转;所述横梁的升降移动、横梁上各镗铣头的水平移动、侧刀架方滑枕的升降移动、工作台的旋转均通过数控系统分别控制。
[0007]所述中柱的底部与主轴的锥形孔匹配,主轴与台座之间设有上下两个轴承,主轴与台座通过连接螺母连接定位。
[0008]所述横梁在立柱的后侧设有水平配重块。
[0009]所述中柱的截面为正方形或矩形的空心柱体。
[0010]所述立柱的底部的一侧设有侧刀架,侧刀架上设有侧刀架方滑枕,侧刀架方滑枕上设有副镗铣头,一侧立柱上的侧刀架位于该侧横梁上镗铣头的同侧。
[0011]所述工作台直径为10米~20米,主轴的高度与台身的直径的比例为1:3~5。
[0012]所述横梁与地面之间设有斜支架,其倾斜角度与该侧镗铣头切削力方向相反,所述斜支架为两段承插结构,两段结构通过蜗轮丝杠升降机构相连接,斜支架的长度在数控系统的控制下与横梁沿立柱的移动距离同步伸缩。
[0013]所述侧刀架方滑枕与立柱之间通过侧刀架相连接,侧刀架方滑枕通过升降滚珠丝杠实现相对侧刀架的升降移动。
[0014]所述工作台上配置有回转工作台或横向滑动型工作台。
[0015]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横梁上匹配过工作台中心孔的中柱和斜支架的增强结构,可以更好地保证横梁的刚性,避免产生共振,适合较大切削力加工,两组极对称的镗铣头切削力相反,互相抵消,有利于特大工件的加工。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优化了普通双柱立车的结构,可实现龙门铣、铣齿机、摇臂钻、立车和落地镗铣等五种功能,成为高效、多功能的复合立车,用于立车时相当于三柱立车,横梁刚性更好;用于落地镗铣时,两把刀同时切削,效率提高一倍;用于龙门镗铣时,宽度相当于两台传统的龙门镗。2)解决了横梁结构的平衡问题,使机床工作台直径可达10米以上,甚至达到30米。3)增加了工作台中柱和斜支架,解决了横梁的静平衡问题,提高设备横梁的刚性,攻破了大型、重型双臂结构立车的加工水平度差,同时切削效率低这个难题。4)本专利技术复合立车经济性好,功能强大,理论上加工工件直径可达30米,但是效率是常规立车的一倍,加工范围更广。5)二柱多刀立式加工中心尤其在加宽龙门镗铣和加宽落地镗铣、加宽数控龙门钻更优越。6)二柱多刀加工中心因为有中柱,相当于三柱支撑,立车刚性更强,横梁的动平衡和静平衡性能更好,更有利于保持横梁的水平精度,极大地减少了共振与加工平面时的下凹现象。
[0017]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的俯视图,此状态为作为立车的工作状态。
[0020]图3为图1的俯视图,此状态为作为龙门镗铣、落地镗铣、数控龙门钻的工作状态。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工作台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主轴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中柱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斜支架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横梁;2、立柱;3、工作台;4、立柱升降总成;5、镗铣头;6、中柱;7、上轴承;8、下轴承;9、中柱升降总成;10、主变速箱;11、主轴;12、水平配重块;13、侧刀架;14、侧刀架方滑枕;15、副镗铣头;16、斜支架;17、法兰;18、蜗轮丝杠升降机构;19、横梁丝杠;20、连接螺母;21、锥形孔;22、升降滚珠丝杠;23、凹槽;24、弹簧键槽;25、横向滑动型工作台;31、台
座;32、台身;33、齿轮;34、承重静压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以下实施例中,立柱升降总成4、镗铣头5、主变速箱10、水平配重块12、侧刀架13、侧刀架方滑枕14、副镗铣头15、蜗轮丝杠升降机构18以及数控系统均为现有市售产品。实施例中,该机型工作台直径为10m。
[0028]见图1

图7,为本专利技术二柱多刀立式加工中心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包括横梁1、立柱2和工作台3,横梁1为水平设置的一体结构,立柱2为两个分设于工作台3的两侧;横梁与中柱6之间设有中柱升降总成9,横梁1与立柱2之间通过升降总成4实现横梁1相对立柱2的上下移动;工作台3包括台座31和台身32,台身32设于台座31的承重静压导轨34上,台身32通过主变速箱10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二柱多刀立式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立柱和工作台,所述立柱为两个分设于工作台的两侧;所述横梁为水平设置的一体结构,横梁与中柱之间设有中柱升降总成,横梁与立柱之间设有立柱升降总成,中柱升降总成和立柱升降总成同步控制实现横梁的升降移动,所述横梁上设有四个镗铣头,两两相对中柱极对称分布,四个所述镗铣头通过横梁丝杠实现相对横梁长度方向的移动;所述中柱底部通过主轴与工作台相连接,所述工作台包括台座和台身,所述台身设于台座的承重静压导轨上,台身通过主变速箱驱动齿轮与台座上的齿圈啮合连接,台身在主变速箱驱动下相对台座同轴旋转;所述横梁的升降移动、横梁上各镗铣头的水平移动、侧刀架方滑枕的升降移动、工作台的旋转均通过数控系统分别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柱多刀立式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柱的底部与主轴的锥形孔匹配,主轴与台座之间设有上下两个轴承,主轴与台座通过连接螺母连接定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柱多刀立式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在立柱的后侧设有水平配重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绍波徐玉荣徐蓓蓓尚英奇刘禹含
申请(专利权)人:徐绍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