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传输的方法及用户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2812063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9 1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包括:第一UE确定所述第一UE的第一速度信息;所述第一UE根据所述第一速度信息,确定控制信息的传输方式;所述第一UE在第一链路上以所述传输方式发送所述控制信息。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UE可以根据第一速度信息确定控制信息的传输方式,当第一UE为高速UE时,能够为高速UE选择合适的传输方式,从而能够保证高速UE的传输需求,保证传输的成功率。保证传输的成功率。保证传输的成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信息传输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0001]本申请为基于2016年5月12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680084652.5、申请名称为“信息传输的方法及用户设备”的中国专利申请提出的分案申请,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


[000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技术介绍

[0003]近年来,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交通、无人驾驶等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推动上述产业的发展,车联网的技术和标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所在。车联网技术中车与任何设备间的通信(Vehicle to X,V2X),包括车车(Vehicle to Vehicle,V2V)通信,车物(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V2I)通信,车人(Vehicle to Pedestrian,V2P)通信,人车(Pedestrian to Vehicle,P2V)通信等。V2X通信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如何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下实现车与各种设备之间的高效通信,特别地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并减少通信的时延。
[0004]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在研究车联网的时候,建议基于现有的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协议进行。然而现有的D2D协议是基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上行技术进行的,在2GHz频率下能够支持的移动速度不超过200km/h。然而,车联网应用要求在5.9GHz附近的智能交通频谱下能够支持最高达500km/h的最大移动速度。车辆移动时的最大多普勒扩展正比于车辆的移动信度和车辆通信时使用的频率值。因此,现有的D2D协议无法满足更高移动速度的要求,特别是更高频率下的更高移动速度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能够满足高速移动的UE的传输需求。
[0006]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包括:
[0007]第一UE确定所述第一UE的第一速度信息;
[0008]所述第一UE根据所述第一速度信息确定控制信息的传输方式;
[0009]所述第一UE在第一链路上以所述传输方式发送所述控制信息。
[001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UE可以根据第一速度信息确定控制信息的传输方式,当第一UE为高速UE时,能够为高速UE选择合适的传输方式,从而能够保证高速UE的传输需求,保证传输的成功率。
[0011]可选地,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所述第一UE在第二链路上将所述第一速度信息发送至第一基站,所述第一速度信息包括:所述第一UE的速度的大小,或所述第一UE的速度等级信息。其中,第一基站可以为第一UE的服务基站。
[0012]其中,所述第一UE可以在所述第二链路上将所述第一速度信息周期性地发送至所述第一基站;或者,所述第一UE可以在所述第一UE的速度发生变化时,在所述第二链路上将所述第一速度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基站;或者,所述第一UE在接收到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上报所述第一UE的速度信息的指示后,在所述第二链路上将所述第一速度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基站。
[0013]可选地,若所述第一UE根据所述第一速度信息确定所述第一UE属于第一类UE,则所述传输方式为第一传输方式;若所述第一UE根据所述第一速度信息确定所述第一UE属于第二类UE,则所述传输方式为第二传输方式。其中,第一类UE可以为非高速UE,第二类UE为高速UE。
[0014]可选地,所述第一传输方式包括第一传输资源,所述第二传输方式包括第二传输资源。第一传输资源可以从第一资源集或第一资源集的第一资源子集中确定,第二传输资源可以从第二资源集或第二资源集的第二资源子集中确定。
[0015]相应地,所述第一UE根据所述第一速度信息确定控制信息的传输方式,可以包括:
[0016]若所述第一UE根据所述第一速度信息确定所述第一UE属于所述第一类UE,则从第一资源集中或从所述第一资源集的第一资源子集中确定所述第一传输资源,其中,所述第一资源子集是预定义的;若所述第一UE根据所述第一速度信息确定所述第一UE属于所述第二类UE,则从第二资源集中或从所述第二资源集的第二资源子集中确定所述第二传输资源,其中,所述第二资源子集是预定义的。
[0017]可选地,在所述确定控制信息的传输方式之前,还包括:所述第一UE获取第一资源集和第二资源集。例如,第一资源集和第二资源集可以是预先配置的。
[0018]可选地,在所述确定控制信息的传输方式之前,还包括:所述第一UE在第二链路上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资源集和所述第二资源集。
[0019]其中,所述第一资源集与所述第二资源集可以为同一个资源集;或者,所述第二资源集属于所述第一资源集的子集。
[0020]可选地,作为一例,若所述第一UE根据所述第一速度信息确定所述第一UE属于第一类UE,则确定所述控制信息承载在第一控制信道;若所述第一UE根据所述第一速度信息确定所述第一UE属于第二类UE,则确定所述控制信息承载在第二控制信道。其中,第一控制信道可以为第一PSCCH,第二控制信道可以为第二PSCCH。
[0021]可选地,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所述第一速度信息;所述第一UE在第一链路上以所述传输方式发送所述控制信息,可以包括:所述第一UE在所述第一链路上以所述传输方式将所述第一速度信息发送至第二UE。
[0022]可选地,作为另一例,承载所述控制信息的控制信道可以为第三控制信道。例如,该第三控制信道为PSBCH。
[0023]可选地,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指示业务的类型,所述业务的类型为安全类型或非安全类型。可选地,所述控制信息指示所述第一UE是否为同步源,和/或,所述控制信息指示所述第一UE的同步源的标识。
[0024]其中,所述第一UE的同步源为第一基站,所述第一UE的同步源的标识可以为所述第一基站的物理小区标识;或者,所述第一UE的同步源为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所述第一
UE的同步源的标识可以为与所述GNSS对应的预定义的标识。
[0025]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所述第一UE在所述第一链路上发送同步信号。可选地,所述同步信号用于指示业务的类型,所述业务的类型为安全类型或非安全类型。
[0026]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所述第一UE确定所述第一UE的同步源。
[0027]其中,所述确定所述第一UE的同步源,包括:若所述第一UE根据所述第一速度信息确定所述第一UE属于第一类UE,则根据预先配置的信息确定所述同步源。如果所述预先配置的信息指示同步源为GNSS,则所述处理单元优先确定所述同步源为GNSS。
[0028]若所述第一UE根据所述第一速度信息确定所述第一UE属于第二类UE,则所述第一UE优先确定所述同步源为GNSS。
[0029]具体地,如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用户设备UE确定数据的传输次数,并根据所述数据的传输次数确定控制信息的传输方式,所述控制信息用于调度所述数据,所述传输方式包括所述控制信息的传输次数;所述第一UE在第一链路上以所述传输方式发送所述控制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方式还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控制信息使用的传输资源;所述控制信息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掩码;所述控制信息的加扰序列;承载所述控制信息的控制信道使用的解调参考信号;所述控制信息传输时占用的物理资源的大小;所述控制信息使用的调制和编码方案MCS。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数据的传输次数不同时,所述控制信息的有效字段不同。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的传输次数,以及所述数据的每次传输时的时频资源的指示信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的传输次数为N次,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指示所述N次中的M次传输所使用的时频资源,所述M次传输所使用的时频资源用于确定所述N次传输所使用的时频资源,其中,M<N且M和N为正整数。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的传输次数为多次,所述数据的每次传输所使用的频域资源相同,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所述相同的频域资源,以及与所述数据的传输次数一一对应的多个时域资源的指示信息。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息包括当前传输次数的指示信息,和/或,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所述第一UE的速度的指示信息。8.一种用户设备UE,其特征在于,所述UE为第一UE,包括:处理单元,用于确定数据的传输次数,并根据所述数据的传输次数确定控制信息的传输方式,所述控制信息用于调度所述数据,所述传输方式包括所述控制信息的传输次数;发送单元,用于在第一链路上以所述传输方式发送所述控制信息。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方式还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控制信息使用的传输资源;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超张兴炜孙迎花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