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电流模BUCK型直流转换器响应的电路结构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11873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9 1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电流模BUCK型直流转换器响应的电路结构及方法。在VEAO电压拉低时,通过第一跨导放大比较网络输出高电平,触发第一补偿电路产生一股下拉电流,以拉低VCOMP电压;在VEAO电压拉高时,通过第二跨导放大比较网络输出低电平,触发第二补偿电路产生一股上拉电流,以拉高VCOMP电压。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在VEAO电压快速变化时,VCOMP节点电压能够快速跟随VEAO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减小响应时间,能够根据VEAO的变化方向自动选择补偿电路,实现对VEAO电压的全范围跟随补偿。实现对VEAO电压的全范围跟随补偿。实现对VEAO电压的全范围跟随补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电流模BUCK型直流转换器响应的电路结构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集成电路电源管理
,尤其是一种提高电流模BUCK型直流转换器响应的电路结构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电源IC的负载响应速度决定了输出的稳定性及精度,负载响应速度也是业内评判电源IC的一个重要指标。
[0003]如图1所示为现有EA的补偿网络,VEAO变高时,需要通过R1对C2充电,对环路来说有一定的延时,影响了快速响应。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提高电流模BUCK型直流转换器响应的电路结构,以实现VCOMP电压可以快速跟随VEAO电压的变化。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提高电流模BUCK型直流转换器响应的电路结构,包括驱动电路、第一跨导放大比较网络、第二跨导放大比较网络、第一补偿电路和第二补偿电路;第一跨导放大比较网络和第二放大比较网络均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跨导放大比较网络的驱动端和第二放大比较网络的驱动端均连接到驱动电路;第一跨导放大比较网络的输出端连接第一补偿电路,第一补偿电路的输出端连接VCOMP;第二跨导放大比较网络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补偿电路,第二补偿电路的输出端连接VCOMP;第一跨导放大比较网络的第一端和第二跨导放大比较网络的第一端并联连接VEAO;第一跨导放大比较网络的第二端和第二跨导放大比较网络的第二端并联连接VCOMP;第一跨导放大比较网络响应于第一端电压的增加,输出电流减小,响应于第一端电压的减小,输出电流增大;第二跨导放大比较网络响应于第一端电压的增加,输出电流减小,响应于第一端电压的减小,输出电流增大;第一补偿电路响应于输入电流增加而截止,响应于输入电流减小而产生下拉电流;第二补偿电路响应于输入电流增加而产生上拉电流,响应于输入电流减小而截止。
[0006]VEAO电压拉高时,第二跨导放大比较网络和第一跨导放大比较网络输出电流均减小,使第二补偿电路电压产生一股上拉电流,拉高VCOMP电压直至与VEAO电压相等,使第一补偿电路截止;VEAO电压拉低时,第二跨导放大比较网络和第一跨导放大比较网络输出电流均增大,使第一补偿电路电压产生一股下拉电流,拉低VCOMP电压直至与VEAO电压相等,使第二补偿电路截止。
[0007]进一步的,第一跨导放大比较网络包括第三P型场效应管、第四P型场效应管、第五P型场效应管、第六P型场效应管、第一N型场效应管、第二N型场效应管、第三N型场效应管、第四N型场效应管、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并联到第一跨导放大比较网络的驱动端,第一电阻连接第五P型场效应管的源极,第五P型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第二N型场效应管的漏极相连,第二N型场效应管的源极接低电势,第二N型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漏极相
连,第二N型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第一N型场效应管的栅极,第一N型场效应管的源极接低电势,第一N型场效应管的漏极接第三P型场效应管的漏极,第三P型场效应管的源极接驱动电源,第三P型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漏极相连,第三P型场效应管的栅极与第四P型场效应管的栅极相连;第二电阻连接第六P型场效应管的源极,第六P型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第三N型场效应管的漏极相连,第三N型场效应管的源极接低电势,第三N型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漏极相连,第三N型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第四N型场效应管的栅极,第四N型场效应管的源极接低电势,第四N型场效应管的漏极接第四P型场效应管的漏极,第四P型场效应管的源极接驱动电源;第五P型场效应管的栅极作为第一跨导放大比较网络的第一端,第六P型场效应管的栅极作为第一跨导放大比较网络的第二端,第四N型场效应管的漏极作为第一跨导放大比较网络的输出端。
[0008]进一步的,第一补偿电路包括第五N型场效应管和第六N型场效应管,第五N型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栅极相连,第五N型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低电势,第五N型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第六N型场效应管的栅极,第六N型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低电势,第五N型场效应管的漏极作为第一补偿电路的输入端,第六N型场效应管的漏极作为第一补偿电路的输出端。
[0009]进一步的,第二跨导放大比较网络包括第九P型场效应管、第十P型场效应管、第十一P型场效应管、第十二P型场效应管、第七N型场效应管、第八N型场效应管、第九N型场效应管、第十N型场效应管、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并联到第二跨导放大比较网络的驱动端,第三电阻连接第十一P型场效应管的源极,第十一P型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第八N型场效应管的漏极相连,第八N型场效应管的源极接低电势,第八N型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漏极相连,第八N型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第七N型场效应管的栅极,第七N型场效应管的源极接低电势,第七N型场效应管的漏极接第九P型场效应管的漏极,第九P型场效应管的源极接驱动电源,第九P型场效应管的栅极与第十P型场效应管的栅极相连;第四电阻连接第十二P型场效应管的源极,第十二P型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第九N型场效应管的漏极相连,第九N型场效应管的源极接低电势,第九N型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漏极相连,第九N型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第十N型场效应管的栅极,第十N型场效应管的源极接低电势,第十N型场效应管的漏极接第十P型场效应管的漏极,第十P型场效应管的源极接驱动电源,第十P型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漏极相连;第十二P型场效应管的栅极作为第二跨导放大比较网络的第一端,第十一P型场效应管的栅极作为第二跨导放大比较网络的第二端,第七N型场效应管的漏极作为第二跨导放大比较网络的输出端。
[0010]进一步的,第二补偿电路包括第七P型场效应管和第八P型场效应管,第八P型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栅极相连,第八P型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驱动电源,第八P型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第七P型场效应管的栅极,第七P型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驱动电源,第八P型场效应管的漏极作为第二补偿电路的输入端,第七P型场效应管的漏极作为第二补偿电路的输出端。
[0011]为解决上述全部或部分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提高电流模BUCK型直流转换器响应的方法,包括:在VEAO电压拉低时,通过第一跨导放大比较网络输出高电平,触发第一补偿电路产生一股下拉电流,以拉低VCOMP电压;在VEAO电压拉高时,通过第二跨导放大比较网络输出低电平,触发第二补偿电路产生一股上拉电流,以拉高VCOMP电压。
[0012]进一步的,上述第一跨导放大比较网络通过以下方法,在VEAO电压拉低时输出高
电平:以VEAO输入第一跨导放大比较网络的第一端,以VCOMP输入第一跨导放大比较网络的第二端,设置第一跨导放大比较网络在第一端电压低于第二端电压时,输出高电平。
[0013]进一步的,第一跨导放大比较网络包括第三P型场效应管、第四P型场效应管、第五P型场效应管、第六P型场效应管、第一N型场效应管、第二N型场效应管、第三N型场效应管、第四N型场效应管、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并联到驱动电源,第一电阻连接第五P型场效应管的源极,第五P型场效应管的漏极与第二N型场效应管的漏极相连,第二N型场效应管的源极接低电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电流模BUCK型直流转换器响应的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路、第一跨导放大比较网络、第二跨导放大比较网络、第一补偿电路和第二补偿电路;所述第一跨导放大比较网络和第二放大比较网络均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跨导放大比较网络的驱动端和第二放大比较网络的驱动端均连接到驱动电路;所述第一跨导放大比较网络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补偿电路,所述第一补偿电路的输出端连接VCOMP;所述第二跨导放大比较网络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补偿电路,所述第二补偿电路的输出端连接VCOMP;第一跨导放大比较网络的所述第一端和第二跨导放大比较网络的所述第一端并联连接VEAO;第一跨导放大比较网络的所述第二端和第二跨导放大比较网络的所述第二端并联连接VCOMP;第一跨导放大比较网络响应于第一端电压的增加,输出电流减小,响应于第一端电压的减小,输出电流增大;第二跨导放大比较网络响应于第一端电压的增加,输出电流减小,响应于第一端电压的减小,输出电流增大;第一补偿电路响应于输入电流增加而截止,响应于输入电流减小而产生下拉电流;第二补偿电路响应于输入电流增加而产生上拉电流,响应于输入电流减小而截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电流模BUCK型直流转换器响应的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跨导放大比较网络包括第三P型场效应管(MP3)、第四P型场效应管(MP4)、第五P型场效应管(MP5)、第六P型场效应管(MP6)、第一N型场效应管(MN1)、第二N型场效应管(MN2)、第三N型场效应管(MN3)、第四N型场效应管(MN4)、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所述第一电阻(R1)和所述第二电阻(R2)并联到第一跨导放大比较网络的驱动端,所述第一电阻(R1)连接所述第五P型场效应管(MP5)的源极,所述第五P型场效应管(MP5)的漏极与所述第二N型场效应管(MN2)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二N型场效应管(MN2)的源极接低电势,所述第二N型场效应管(MN2)的栅极与漏极相连,所述第二N型场效应管(MN2)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N型场效应管(MN1)的栅极,所述第一N型场效应管(MN1)的源极接低电势,所述第一N型场效应管(MN1)的漏极接所述第三P型场效应管(MP3)的漏极,所述第三P型场效应管(MP3)的源极接驱动电源,所述第三P型场效应管(MP3)的栅极与漏极相连,所述第三P型场效应管(MP3)的栅极与所述第四P型场效应管(MP4)的栅极相连;所述第二电阻(R2)连接所述第六P型场效应管(MP6)的源极,所述第六P型场效应管(MP6)的漏极与所述第三N型场效应管(MN3)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三N型场效应管(MN3)的源极接低电势,所述第三N型场效应管(MN3)的栅极与漏极相连,所述第三N型场效应管(MN3)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四N型场效应管(MN4)的栅极,所述第四N型场效应管(MN4)的源极接低电势,所述第四N型场效应管(MN4)的漏极接所述第四P型场效应管(MP4)的漏极,所述第四P型场效应管(MP4)的源极接驱动电源;所述第五P型场效应管(MP5)的栅极作为第一跨导放大比较网络的所述第一端,所述第六P型场效应管(MP6)的栅极作为第一跨导放大比较网络的所述第二端,所述第四N型场效应管(MN4)的漏极作为所述第一跨导放大比较网络的输出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电流模BUCK型直流转换器响应的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偿电路包括第五N型场效应管(MN5)和第六N型场效应管(MN6),所述第五N型场效应管(MN5)的漏极与栅极相连,所述第五N型场效应管(MN5)的源极连接低电势,所述第五N型场效应管(MN5)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六N型场效应管(MN6)的栅极,所述第六N型场效应管(MN6)的源极连接低电势,所述第五N型场效应管(MN5)的漏极作为所述第一补偿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六N型场效应管(MN6)的漏极作为第一补偿电路的输出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电流模BUCK型直流转换器响应的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跨导放大比较网络包括第九P型场效应管(MP9)、第十P型场效应管(MP10)、第十一P型场效应管(MP11)、第十二P型场效应管(MP12)、第七N型场效应管(MN7)、第八N型场效应管(M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小云李浩森杨楷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蕊源集成电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