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阀的阀芯单元的更换方法以及阀的组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11797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9 11:18
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更换阀芯单元的技术。利用握把(8)产生的驱动力使杆(4)、嵌合圈部件(5)以及阀芯单元向阀座(2d)侧移动,通过按压更换环(7),更换环(7)一边缩径一边在阀盖(3)内移动,并且成为自由状态而向凸缘部(13B)落下,利用握把(8)产生的驱动力,使杆(4)、嵌合圈部件(5)、阀芯单元(10)以及更换环(7)向阀座(2d)侧的相反侧移动,从而使更换环(7)的上表面(7B)与阀盖(3)的下表面(3C)抵接,并且,在使凸缘部(13B)与更换环(7)抵接的状态下,利用握把(8)的驱动力,仅使杆(4)以及嵌合圈部件(5)向阀座(2d)侧的相反侧移动,通过连结部件(11)的连结槽(11c)使连结环(6)扩径,而构成为阀芯单元(10)从杆(4)脱离。单元(10)从杆(4)脱离。单元(10)从杆(4)脱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阀、阀的阀芯单元的更换方法以及阀的组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阀、阀的阀芯单元的更换方法以及阀的组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存在一种阀,其能够更换具有阀芯以及隔膜的部件更换单元(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3]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08

3211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阀中,为了将部件更换单元安装到主轴或从主轴拆卸,需要将部件更换单元以及主轴从支承部件拆下,非常费时费力。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更换阀芯单元的技术。(二)技术方案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为阀,其具备:阀体,其形成有流体通路和阀室,并具有阀座;筒状的阀盖,其以能够接近所述阀座以及与所述阀座分离的方式连接到所述阀体;驱动构件,其产生驱动力;杆,其由所述阀盖支承,为了开闭所述流体通路,承受所述驱动构件产生的所述驱动力而接近所述阀座以及与所述阀座分离;阀芯单元,其与所述杆连结,并且与所述阀座抵接以及与所述阀座分离而开闭所述流体通路;更换环,其设置在所述阀盖内;以及连结机构,用于连结所述阀芯单元和所述杆。在所述杆的所述阀座侧的部分形成有朝向所述阀座开口的连结孔,所述阀芯单元具备:隔膜,其以覆盖所述阀室的方式设置,保持所述阀室的气密;阀芯部,插通于所述隔膜的中央部,与所述阀座抵接以及与所述阀座分离而开闭所述流体通路;以及连结部件,其具有与所述杆连结的杆连结部和与所述阀芯部连结的阀芯连结部,并且插通于所述更换环。所述连结部件的杆连结部插入所述杆的连结孔,通过所述连结机构与所述杆连结,所述阀芯部在相对于所述隔膜的与所述阀室侧相反的一侧具有环落下部,所述更换环设置在所述阀盖的内周面上,所述更换环的所述杆侧的第一面在自由状态下具有能够与所述阀盖的所述阀座侧的第二面抵接的尺寸,在使所述阀盖与所述阀座分离的状态下,利用所述驱动构件产生的所述驱动力使所述杆以及所述阀芯单元向所述阀座侧移动,通过按压所述更换环,所述更换环一边缩径一边在所述阀盖内移动,并且成为自由状态而向所述阀芯部的所述环落下部落下,利用所述驱动构件产生的所述驱动力,使所述杆、所述阀芯单元以及所述更换环向所述阀座侧的相反侧移动,从而使所述更换环的所述第一面与所述阀盖的所述第二面抵接,并且,在使所述阀芯部的所述环落下部与所述更换环抵接的状态下,利用所述驱动构件的所述驱动力,仅使所述杆向所述阀座侧的相反侧移动,从而解除由所述连结机构进行的所述杆连结部与所述杆的连
结,而构成为所述阀芯单元从所述杆脱离。
[0007]也可以是,在所述阀芯部,在相对于所述隔膜的与所述阀室侧相反的一侧具有圆筒状的引导部,所述引导部的外周面呈朝向所述杆而前端变细的锥状。
[0008]也可以是,所述阀芯单元具有与所述阀体一同夹压所述隔膜的按压适配器,在所述阀盖的所述第一面的内周端形成有随着朝向内方而与所述阀座分离的第一倾斜面,在所述阀盖的所述第一倾斜面的上侧形成有供所述更换环嵌入的嵌入槽,所述按压适配器具有:第三面,其与所述第一面抵接;以及第二倾斜面,其形成于所述第三面的内周端,相对于所述杆的轴倾斜,并且随着朝向内方而接近所述阀座,所述更换环具有以包含所述轴的平面切断的剖面形状为圆弧状的外周部,所述更换环的外径在自由状态下比所述第二倾斜面的所述第三面侧端部的内径小,所述外周部构成为能够与所述第二倾斜面抵接,在使所述阀盖与所述阀座分离的状态下,使自由状态的所述更换环形成为其所述外周部与所述第二倾斜面抵接,通过使所述阀盖接近所述阀座,利用所述阀盖的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倾斜面夹压所述更换环,使所述更换环沿所述第二倾斜面缩径,从而使所述更换环的所述外周部与所述第一倾斜面抵接,利用所述驱动构件产生的所述驱动力使所述杆以及所述阀芯单元向所述阀座侧的相反侧移动,利用所述环落下部使所述更换环向所述杆侧移动,由此使得所述更换环一边沿所述第一倾斜面缩径一边移动,并且将所述更换环嵌入所述嵌入槽,将所述更换环安装到所述阀盖。
[0009]也可以是,在使所述更换环沿着所述第二倾斜面缩径而使所述更换环的所述外周部与所述第一倾斜面抵接之后,利用所述驱动构件产生的所述驱动力使所述杆以及所述阀芯单元向所述阀座侧的相反侧移动,在所述杆位于上止点的状态下,所述更换环的所述外周部与所述嵌入槽的所述阀座侧的端部抵接,处于缩径状态的所述更换环利用其复原力一边扩径一边移动并嵌入所述嵌入槽。
[0010]也可以是,所述更换环设置在进行阀的开闭动作时不阻碍所述杆以及所述阀芯单元的移动的位置。
[0011]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为阀的阀芯单元的更换方法,该阀具备:阀体,其形成有流体通路和阀室,并具有阀座;筒状的阀盖,其以能够接近所述阀座以及与所述阀座分离的方式连接到所述阀体;驱动构件,其产生驱动力;杆,其由所述阀盖支承,为了开闭所述流体通路,承受所述驱动构件产生的所述驱动力而接近所述阀座以及与所述阀座分离;阀芯单元,其与所述杆连结,并且与所述阀座抵接以及与所述阀座分离而开闭所述流体通路;更换环,其设置在所述阀盖内;以及连结机构,用于连结所述阀芯单元和所述杆,在所述杆的所述阀座侧的部分形成有朝向所述阀座开口的连结孔,所述阀芯单元具备:隔膜,其以覆盖所述阀室的方式设置,保持所述阀室的气密;阀芯部,插通于所述隔膜的中央部,与所述阀座抵接以及与所述阀座分离而开闭所述流体通路;以及连结部件,其具有与所述杆连结的杆连结部和与所述阀芯部连结的阀芯连结部,并且插通于所述更换环,所述连结部件的杆连结部插入所述杆的连结孔,通过所述连结机构与所述杆连结,所述阀芯部在相对于所述隔膜的与所述阀室侧相反的一侧具有环落下部,所述更换环设置在所述阀盖的内周面上,所述更换环的所述杆侧的第一面在自由状态下具有能够与所述阀盖的所述阀座侧的第二面抵接的尺寸,所述阀的阀芯单元的更换方法的特征在于,在使所述阀盖与所述阀座分离的状态下,利用所述驱动构件产生的所述驱动力使所述杆以及所述阀芯单元向所述阀座侧移动,通过按
压所述更换环,所述更换环一边缩径一边在所述阀盖内移动,并且成为自由状态而向所述阀芯部的所述环落下部落下,利用所述驱动构件产生的所述驱动力,使所述杆、所述阀芯单元以及所述更换环向所述阀座侧的相反侧移动,从而使所述更换环的所述第一面与所述阀盖的所述第二面抵接,并且,使所述阀芯部的所述环落下部与所述更换环抵接,利用所述驱动构件的所述驱动力,仅使所述杆向所述阀座侧的相反侧移动,从而解除由所述连结机构进行的所述杆连结部与所述杆的连结,将所述阀芯单元从所述杆卸下,将新的阀芯单元的连结部件的杆连结部插入所述杆的所述连结孔,而将所述新的阀芯单元安装到所述杆。
[0012]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为阀的组装方法,该阀具备:阀体,其形成有流体通路和阀室,并具有阀座;筒状的阀盖,其以能够接近所述阀座以及与所述阀座分离的方式连接到所述阀体;驱动构件,其产生驱动力;杆,其由所述阀盖支承,为了开闭所述流体通路,承受所述驱动构件产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阀,其具备:阀体,其形成有流体通路和阀室,并具有阀座;筒状的阀盖,其以能够接近所述阀座以及与所述阀座分离的方式连接到所述阀体;驱动构件,其产生驱动力;杆,其由所述阀盖支承,为了开闭所述流体通路,承受所述驱动构件产生的所述驱动力而接近所述阀座以及与所述阀座分离;阀芯单元,其与所述杆连结,并且与所述阀座抵接以及与所述阀座分离而开闭所述流体通路;更换环,其设置在所述阀盖内;以及连结机构,用于连结所述阀芯单元和所述杆,在所述杆的所述阀座侧的部分形成有朝向所述阀座开口的连结孔,所述阀芯单元具备:隔膜,其以覆盖所述阀室的方式设置,保持所述阀室的气密;阀芯部,插通于所述隔膜的中央部,与所述阀座抵接以及与所述阀座分离而开闭所述流体通路;以及连结部件,其具有与所述杆连结的杆连结部和与所述阀芯部连结的阀芯连结部,并且插通于所述更换环,所述连结部件的杆连结部插入所述杆的连结孔,通过所述连结机构与所述杆连结,所述阀芯部在相对于所述隔膜的与所述阀室侧相反的一侧具有环落下部,所述更换环设置在所述阀盖的内周面上,所述更换环的所述杆侧的第一面在自由状态下具有能够与所述阀盖的所述阀座侧的第二面抵接的尺寸,在使所述阀盖与所述阀座分离的状态下,利用所述驱动构件产生的所述驱动力使所述杆以及所述阀芯单元向所述阀座侧移动,通过按压所述更换环,所述更换环一边缩径一边在所述阀盖内移动,并且成为自由状态而向所述阀芯部的所述环落下部落下,利用所述驱动构件产生的所述驱动力,使所述杆、所述阀芯单元以及所述更换环向所述阀座侧的相反侧移动,从而使所述更换环的所述第一面与所述阀盖的所述第二面抵接,并且,在使所述阀芯部的所述环落下部与所述更换环抵接的状态下,利用所述驱动构件的所述驱动力,仅使所述杆向所述阀座侧的相反侧移动,从而解除由所述连结机构进行的所述杆连结部与所述杆的连结,而构成为所述阀芯单元从所述杆脱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芯部,在相对于所述隔膜的与所述阀室侧相反的一侧具有圆筒状的引导部,所述引导部的外周面呈朝向所述杆而前端变细的锥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单元具有与所述阀体一同夹压所述隔膜的按压适配器,在所述阀盖的所述第一面的内周端形成有随着朝向内方而与所述阀座分离的第一倾斜面,在所述阀盖的所述第一倾斜面的上侧形成有供所述更换环嵌入的嵌入槽,所述按压适配器具有:第三面,其与所述第一面抵接;以及第二倾斜面,其形成于所述第三面的内周端,相对于所述杆的轴倾斜,并且随着朝向内方而接近所述阀座,所述更换环具有以包含所述轴的平面切断的剖面形状为圆弧状的外周部,所述更换环
的外径在自由状态下比所述第二倾斜面的所述第三面侧端部的内径小,所述外周部构成为能够与所述第二倾斜面抵接,在使所述阀盖与所述阀座分离的状态下,使自由状态的所述更换环形成为其所述外周部与所述第二倾斜面抵接,通过使所述阀盖接近所述阀座,利用所述阀盖的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倾斜面夹压所述更换环,使所述更换环沿所述第二倾斜面缩径,从而使所述更换环的所述外周部与所述第一倾斜面抵接,利用所述驱动构件产生的所述驱动力使所述杆以及所述阀芯单元向所述阀座侧的相反侧移动,利用所述环落下部使所述更换环向所述杆侧移动,由此使得所述更换环一边沿所述第一倾斜面缩径一边移动,并且将所述更换环嵌入所述嵌入槽,将所述更换环安装到所述阀盖。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在使所述更换环沿着所述第二倾斜面缩径而使所述更换环的所述外周部与所述第一倾斜面抵接之后,利用所述驱动构件产生的所述驱动力使所述杆以及所述阀芯单元向所述阀座侧的相反侧移动,在所述杆位于上止点的状态下,所述更换环的所述外周部与所述嵌入槽的所述阀座侧的端部抵接,处于缩径状态的所述更换环利用其复原力一边扩径一边移动并嵌入所述嵌入槽。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换环设置在进行阀的开闭动作时不阻碍所述杆以及所述阀芯单元的移动的位置。6.一种阀的阀芯单元的更换方法,该阀具备:阀体,其形成有流体通路和阀室,并具有阀座;筒状的阀盖,其以能够接近所述阀座以及与所述阀座分离的方式连接到所述阀体;驱动构件,其产生驱动力;杆,其由所述阀盖支承,为了开闭所述流体通路,承受所述驱动构件产生的所述驱动力而接近所述阀座以及与所述阀座分离;阀芯单元,其与所述杆连结,并且与所述阀座抵接以及与所述阀座分离而开闭所述流体通路;更换环,其设置在所述阀盖内;以及连结机构,用于连结所述阀芯单元和所述杆,在所述杆的所述阀座侧的部分形成有朝向所述阀座开口的连结孔,所述阀芯单元具备:隔膜,其以覆盖所述阀室的方式设置,保持所述阀室的气密;阀芯部,插通于所述隔膜的中央部,与所述阀座抵接以及与所述阀座分离而开闭所述流体通路;以及连结部件,其具有与所述杆连结的杆连结部和与所述阀芯部连结的阀芯连结部,并且插通于所述更换环,所述连结部件的杆连结部插入所述杆的连结孔,通过所述连结机构与所述杆连结,所述阀芯部在相对于所述隔膜的与所述阀室侧相反的一侧具有环落下部,所述更换环设置在所述阀盖的内周面上,所述更换环的所述杆侧的第一面在自由状态
下具有能够与所述阀盖的所述阀座侧的第二面抵接的尺寸,所述阀的阀芯单元的更换方法的特征在于,在使所述阀盖与所述阀座分离的状态下,利用所述驱动构件产生的所述驱动力使所述杆以及所述阀芯单元向所述阀座侧移动,通过按压所述更换环,所述更换环一边缩径一边在所述阀盖内移动,并且成为自由状态而向所述阀芯部的所述环落下部落下,利用所述驱动构件产生的所述驱动力,使所述杆、所述阀芯单元以及所述更换环向所述阀座侧的相反侧移动,从而使所述更换环的所述第一面与所述阀盖的所述第二面抵接,并且,使所述阀芯部的所述环落下部与所述更换环抵接,利用所述驱动构件的所述驱动力,仅使所述杆向所述阀座侧的相反侧移动,从而解除由所述连结机构进行的所述杆连结部与所述杆的连结,将所述阀芯单元从所述杆卸下,将新的阀芯单元的连结部件的杆连结部插入所述杆的所述连结孔,而将所述新的阀芯单元安装到所述杆。7.一种阀的组装方法,该阀具备:阀体,其形成有流体通路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藤秀信近藤研太中田知宏中泽正彦中村伸夫汤原知子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富士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