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碳纳米管复合体集合线、碳纳米管复合体集合线的热处理体、碳纳米管复合体集合线的制造方法、以及碳纳米管复合体集合线的热处理体的制造方法
[0001]本公开涉及碳纳米管复合体集合线、碳纳米管复合体集合线的热处理体、碳纳米管复合体集合线的制造方法、以及碳纳米管复合体集合线的热处理体的制造方法。本申请要求在2018年9月3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8
‑
164909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介绍
[0002]由以六边形图案结合的碳原子制成的圆筒状薄片构成的碳纳米管是一种具有优异特性的材料,例如其重量为铜的五分之一、强度为钢铁的20倍,并且具有类似于金属的导电性。因此,预期使用碳纳米管的电线为有助于(特别是)汽车用发动机的轻量化和小型化并改善耐腐蚀性的材料。
[0003]例如,如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No.2005
‑
330175)所述,通过气相生长法获得碳纳米管,该方法在加热诸如铁之类的微细催化剂的同时供给含碳的原料气体,以使碳纳米管由催化剂上生长。
[00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碳纳米管复合体集合线,包括多个碳纳米管复合体,所述多个碳纳米管复合体各自包括一个碳纳米管和被覆所述碳纳米管的包含无定形碳的层,所述碳纳米管的D/G比为0.1以下,所述D/G比是波长为532nm的拉曼光谱分析中D带的峰强度与G带的峰强度之比,所述多个碳纳米管复合体各自呈纤维状,并且直径为0.1μm以上50μm以下,所述多个碳纳米管复合体沿所述碳纳米管复合体集合线的纵向方向取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纳米管复合体集合线,其中所述包含无定形碳的层的D/G比为0.5以上,所述D/G比是波长为532nm的拉曼光谱分析中D带的峰强度与G带的峰强度之比。3.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碳纳米管复合体集合线的热处理体。4.一种制造碳纳米管复合体集合线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准备多个碳纳米管的第一步骤;通过用包含无定形碳的层被覆所述多个碳纳米管中的每一个碳纳米管,从而获得多个碳纳米管复合体的第二步骤;以及通过使所述多个碳纳米管复合体沿其纵向方向取向并集合,从而获得碳纳米管复合体集合线的第三步骤。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造碳纳米管复合体集合线的方法,其中所述碳纳米管的D/G比为0.1以下,所述D/G比是波长为532nm的拉曼光谱分析中D带的峰强度与G带的峰强度之比,并且所述多个碳纳米管复合体各自呈纤维状,并且直径为0.1μm以上50μm以下。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制造碳纳米管复合体集合线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步骤包括在烃系气体中于950℃以上1100℃以下的温度对所述多个碳纳米管进行热处理。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碳纳米管复合体集合线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三步骤包括通过将所述多个碳纳米管复合体分散在溶剂中,从而获得碳纳米管复合体分散液的第三a步骤,通过使所述碳纳米管复合体分散液沿特定方向流动,以使所述多个碳纳米管复合体沿所述特定方向取向的第三b步骤,以及在所述第三b步骤之后,通过除去所述碳纳米管复合体分散液中的所述溶剂,从而获得所述碳纳米管复合体集合线的第三c步骤。8.一种制造碳纳米管复合体集合线的热处理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准备多个碳纳米管的第一步骤;通过用包含无定形碳的层被覆所述多个碳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森利彦,日方威,大久保总一郎,藤田淳一,
申请(专利权)人:国立大学法人筑波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