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动式冷梁及冷梁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11489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8 18: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主动式冷梁及冷梁空调系统,上述主动式冷梁,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静压腔、回风腔及出风道;定位管,定位管设于回风腔内,且定位管内设有拉瓦尔喷管,定位管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管与静压腔连通;中空状连通体,定位管的另一端伸入连通体内,且连通体通过进风管与回风腔连通;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伸入连通体内;以及换热器,换热器另一侧侧壁贴合于位于第二隔板上的贯穿孔上,且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抵接于换热器一侧侧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主动式冷梁中利用少部分一次风与室内空气混合形成温度较低的混合流,以降低换热器的能耗并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果。以降低换热器的能耗并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果。以降低换热器的能耗并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主动式冷梁及冷梁空调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冷梁空调
,尤其涉及一种主动式冷梁及冷梁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的主动式冷梁都是通过两侧出风产生文丘里效应,从而室内空气从底部的回风口吸附进去,并通过回风口上方的换热器进行降温后被一次风经喷嘴形成的引射流吸引裹带着从出风口喷出,室内空气由文丘里效应产生的吸附力吸入回风口,与换热器之间的速度相对较低,换热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主动式冷梁及冷梁空调系统,旨在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4]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主动式冷梁,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
[0006]壳体,壳体内设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将壳体内分隔形成静压腔及诱导腔,且诱导腔内设有第二隔板,第二隔板将诱导腔内分隔形成回风腔及相对设于回风腔两侧的出风道,回风腔通过设于回风腔底部的网孔板与室内空气连通,出风道通过位于第一隔板上的喷嘴与静压腔连通,且静压腔通过位于壳体上的通风管与一次新风连通;
[0007]定位管,定位管设于回风腔内,且定位管内设有拉瓦尔喷管,定位管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管与静压腔连通;
[0008]中空状连通体,定位管的另一端伸入连通体内,且连通体通过设于连通体上的进风管与回风腔连通;
[0009]第二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伸入连通体内;以及
[0010]换热器,换热器另一侧侧壁贴合于位于第二隔板上的贯穿孔上,且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抵接于换热器一侧侧壁上。
[0011]上述的主动式冷梁,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冷梁还包括导流板,导流板设于出风道内,且喷嘴及贯穿孔相对位于导流板两侧。
[0012]上述的主动式冷梁,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冷梁还包括保温棉,保温棉设于壳体的外周壁上。
[0013]上述的主动式冷梁,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拉瓦尔喷管的轴心线与第二连接管的轴心线重合,且进风管的轴心线位于第二连接管一端及拉瓦尔喷管另一端的中垂线上。
[0014]上述的主动式冷梁,还具有这样的特征,第二连接管内混合腔沿空气流通方向呈先渐缩后渐扩状。
[0015]本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主动式冷梁的冷梁空调系统。
[0016]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0017]1)、本技术提供的主动式冷梁中利用少部分一次风与室内空气混合形成温度
较低的混合流,以降低换热器的能耗并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0018]2)、本技术中利用拉瓦尔喷管来提高风速,并通过特斯拉阀来防止风倒灌,以此来保证冷梁整体正常的风循环。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的主动式冷梁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的主动式冷梁的工作示意图。
[0021]附图中:1、壳体;2、第一隔板;3、静压腔;4、第二隔板;5、回风腔;6、出风道;7、网孔板;8、喷嘴;9、通风管;10、定位管;11、拉瓦尔喷管;12、第一连接管;13、连通体;14、进风管;15、第二连接管;16、换热器;17、贯穿孔;18、导流板;19、保温棉。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
[0025]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的主动式冷梁,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有第一隔板2,第一隔板2将壳体1内分隔形成静压腔3及诱导腔,且诱导腔内设有第二隔板4,第二隔板4将诱导腔内分隔形成回风腔5及相对设于回风腔5两侧的出风道6,回风腔5通过设于回风腔5底部的网孔板7与室内空气连通,出风道6通过位于第一隔板2上的喷嘴8与静压腔3连通,且静压腔3通过位于壳体1上的通风管9与一次新风连通;多个定位管10,定位管10设于回风腔5内,且定位管10内设有拉瓦尔喷管11,定位管10的一端分别一一对应通过第一连接管12与静压腔3连通;多个与定位管10对应设置的中空状连通体13,定位管10的另一端分别一一对应伸入连通体13内,且连通体13分别一一对应通过设于连通体13上的进风管14与回风腔5连通;多个与连通体13对应设置的第二连接管15,第二连接管15的一端分别一一对应伸入连通体13内;以及换热器16,换热器16另一侧侧壁贴合于位于第二隔板4上的贯穿孔17上,且第二连接管15的另一端抵接于换热器16一侧侧壁上。
[0026]本技术中一次风经过通风管9进入静压腔3中后大部分从喷嘴8进入出风道6中,并最终从回风腔5左、右两端的出风口排出,排出时由于出风口吹出的风产生文丘里现象,使得室内的热空气进入到回风腔5中;同时,小部分的一次风经拉瓦尔喷管11加速并喷射入第二连接管15中,由于气流的高速喷入使得连通体9内产生负压,从而将回风腔5的空气吸入并裹带着进入第二连接管15内混合腔进行混合,此时由于混合腔内空气温度低于回风腔5及室内空气温度,使得混合腔内空气可与换热器16快速换热后再经贯穿孔17喷射进入出风道6并最终从出风口喷射而出。
[0027]本技术中拉瓦尔喷管11的轴心线与第二连接管15的轴心线重合,且拉瓦尔喷管11另一端与定位管10另一端齐平,这样即可减少拉瓦尔喷管11与第二连接管15间间距,
以使得从第一连接管12吹出的一次风可很容易的被吸入到第二连接管15中;同时,为加速空气流动,本实用性新型中进风管14的轴心线位于第二连接管15一端及拉瓦尔喷管11另一端的中垂线上。
[0028]本技术中为降低空气进入换热器16中的气体阻力,故将第二连接管15内混合腔优化为呈先渐缩后渐扩状结构,这样当一次风进入第二连接管15中后由于混合腔逐渐变小使得一次风跟热空气在此加速混合,混合后气体继续流动并进入混合腔后半段,此时由于混合腔逐渐变大,使得混合气体减速并增压,从而减小进入换热器16中的气体阻力。
[0029]于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冷梁还包括设于出风道6内的导流板18,本技术中借助导流板18将从喷嘴8喷出来的风和经过贯穿孔17出来的风分开导流,以免两股风形成对冲的同时还可防止风倒灌。
[0030]于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冷梁还包括保温棉19,本技术中保温棉19设于壳体1的外周壁上,以有效防止因一次风送风温度低于周边空气露点温度而导致壳体1内发生结露现象。
[0031]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还可于第一连接管12及通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动式冷梁,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有第一隔板(2),所述第一隔板(2)将所述壳体(1)内分隔形成静压腔(3)及诱导腔,且所述诱导腔内设有第二隔板(4),所述第二隔板(4)将所述诱导腔内分隔形成回风腔(5)及相对设于所述回风腔(5)两侧的出风道(6),所述回风腔(5)通过设于所述回风腔(5)底部的网孔板(7)与室内空气连通,所述出风道(6)通过位于所述第一隔板(2)上的喷嘴(8)与所述静压腔(3)连通,且所述静压腔(3)通过位于所述壳体(1)上的通风管(9)与一次新风连通;定位管(10),所述定位管(10)设于所述回风腔(5)内,且所述定位管(10)内设有拉瓦尔喷管(11),所述定位管(10)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管(12)与所述静压腔(3)连通;中空状连通体(13),所述定位管(10)的另一端伸入所述连通体(13)内,且所述连通体(13)通过设于所述连通体(13)上的进风管(14)与所述回风腔(5)连通;第二连接管(15),所述第二连接管(15)的一端伸入所述连通体(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立刘越陈森杨夏梦寒丁正强熊超甘念重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