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汽器热井除氧回热系统及凝汽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11463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8 18: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凝汽器热井除氧回热系统及凝汽器,凝汽器热井除氧回热系统包括:低背压侧热井、高背压侧热井和热井连通管,高背压侧热井的上方设置有除氧装置,除氧装置包括淋水管、分流层和填料层,其中,热井连通管的一端与低背压侧热井连通,另一端与淋水管连通,分流层位于淋水管的下方,填料层位于分流层的下方,使得低背压侧热井的凝结水通过热井连通管道流入淋水管,并依次经过分流层和填料层后落入高背压侧热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淋水管初步对凝结水分流,再经过分流层再次对凝结水分流,最后进过填料层再次对凝结水分流,凝结水水流均匀分布,使得乏汽能够更充分的加热凝结水,加速气体的扩散析出,保证了凝结水的除氧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凝汽器热井除氧回热系统及凝汽器


[0001]本技术涉及凝汽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凝汽器热井除氧回热系统及一种凝汽器。

技术介绍

[0002]双背压凝汽器相对单背压凝汽器提高了换热端差,同等设计条件下所需面积较小,在面积相等的条件下,双背压凝汽器的平均背压较单背压凝汽器更低,提高了机组经济性,目前在电厂中广泛运用。
[0003]凝结水中的气体从水中析出,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气体以小气泡形式从水中逸出,另一种是气体分子从水中扩散出来。试验表明,在对温度比饱和温度低得多的凝结水加热时,大部分气体能以气泡形式很快析出。但当凝结水加热到接近或达到饱和温度时,残余少部分气体逸出时受水的表面张力和粘滞力阻碍的原因,只能缓慢地以扩散形式逐渐析出。
[0004]现有机组运行中双背压凝汽器的高、低背压侧压差通常在1kPa以上,夏季工况(TRL)压差可达3kPa,高、低背压侧凝结水温差达5℃,低背压侧热井直接排入高背压侧热井混合会降低高背压侧热井内凝结水温度,高背压侧凝结水过冷度可达2

3℃,不仅凝结水中溶氧量增加,还直接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凝汽器热井除氧回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低背压侧热井、高背压侧热井和热井连通管,所述高背压侧热井的上方设置有除氧装置,所述除氧装置包括淋水管、分流层和填料层,其中,所述热井连通管的一端与所述低背压侧热井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淋水管连通,所述分流层位于所述淋水管的下方,所述填料层位于所述分流层的下方,使得所述低背压侧热井的凝结水通过热井连通管道流入所述淋水管,并依次经过所述分流层和所述填料层后落入所述高背压侧热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汽器热井除氧回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层包括分流板,所述分流板上设有多个分流孔,其中,所述分流板的边缘设有挡流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凝汽器热井除氧回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分流板的长度方向,所述分流板的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挡流壁,所述分流板和所述挡流壁共同限定出上方具有开口的凹槽结构,至少部分所述淋水管伸入所述凹槽结构内。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凝汽器热井除氧回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呈凹凸起伏状,其中,所述分流板中凸起部分和/或凹陷部分分别设有所述分流孔。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凝汽器热井除氧回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层包括盛装件,所述盛装件内盛装有不锈钢波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祥府孙志文张继有马晓强陶国峰杨建邦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大唐国际神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