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交换机扩展网口的机床数据显示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14399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8 1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交换机扩展网口的机床数据显示终端,包括CPU、USB转以太网模块、交换机、两路网络变压器以及两路RJ45接口。CPU通过USB总线连接USB转以太网模块的USB接口,USB转以太网模块与交换机进行RMII物理连接,交换机的第一路数据输入输出口经第一路网络变压器连接第一路RJ45接口,交换机的第二路数据输入输出口经第二路网络变压器连接第二路RJ45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使机床数据显示终端共具有不少于两路的以太网接口,与传统机床数据显示终端仅具有单一以太网接口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机床数据显示终端的以太网接口数量更多,降低了以太网接口对机床数据显示终端网络通信的限制。络通信的限制。络通信的限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交换机扩展网口的机床数据显示终端


[0001]本技术涉及机床数据显示终端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交换机扩展网口的机床数据显示终端。

技术介绍

[0002]机床数据显示终端用于实现对机床的实时监控,实时反馈设备开关机状态、报警信息、运行程序、负载、功率、坐标等信息,便于技术人员实时获知每台机床的运行效率、工件生产数量,实现生产信息的自动、准确、实时采集,形成生产计划的闭环管理,从总体上实现柔性生产管理。
[0003]机床数据显示终端具有多种获取各种参数的接口,如USB接口、以太网接口等,由于尺寸和芯片引脚资源的限制,传统机床数据显示终端仅提供单一的以太网接口,接口数量不足,限制了机床数据显示终端的网络通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交换机扩展网口的机床数据显示终端,以解决传统机床数据显示终端仅提供单一以太网接口而限制了网络通信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交换机扩展网口的机床数据显示终端,包括CPU、USB转以太网模块、交换机、两路网络变压器以及两路RJ45接口;
[0006]CPU通过USB总线连接USB转以太网模块的USB接口,USB转以太网模块与交换机进行RMII物理连接,交换机的第一路数据输入输出口经第一路网络变压器连接第一路RJ45接口,交换机的第二路数据输入输出口经第二路网络变压器连接第二路RJ45接口。
[0007]可选的,USB转以太网模块包括AX88772B/C芯片,交换机包括KSZ8863RLL芯片;
[0008]CPU通过USB总线连接AX88772B/C芯片的DM与DP引脚,AX88772B/C芯片的MFB_1~MFB_7引脚分别与KSZ8863RLL芯片的SMTXEN3、SMRXDV3、SMDRXD31、SMRXD30、SMDRXD33、SMTXD31及SMTXD30引脚一一对应连接,AX88772B/C芯片的MFA_1及MFA_0引脚分别与KSZ8863RLL芯片的SDA_MDIO及SCL_MDC引脚一一对应连接。
[0009]可选的,每一路网络变压器均包括一HS9001C芯片;
[0010]KSZ8863RLL芯片的RXM1、RXP1、TXM1及TXP1引脚分别与第一路网络变压器中HS9001C芯片的3号、1号、8号及6号引脚一一对应连接,第一路网络变压器中HS9001C芯片的14号、16号、9号及11号引脚分别与第一路RJ45接口的P6、P3、P2及P1引脚一一对应连接;
[0011]KSZ8863RLL芯片的RXM2、RXP2、TXM2及TXP2引脚分别与第二路HS9001C芯片的3号、1号、8号及6号引脚一一对应连接,第二路网络变压器中HS9001C芯片的14号、16号、9号及11号引脚分别与第二路RJ45接口的P6、P3、P2及P1引脚一一对应连接。
[0012]可选的,第一路网络变压器还包括电阻R210、电阻R211及电容C179,第二路网络变压器还包括电阻R212、电阻R216及电容C178;
[0013]第一路网络变压器中HS9001C芯片的10号引脚经电阻R210、电阻R211连接其15号
引脚,电阻R210与电阻R211的公共端经电容C179接地;
[0014]第二路网络变压器中HS9001C芯片的10号引脚经电阻R212、电阻R216连接其15号引脚,电阻R212与电阻R216的公共端经电容C178接地。
[0015]可选的,第一路网络变压器还包括TVS二极管TVS17及TVS19,第二路网络变压器还包括TVS二极管TVS18及TVS20;
[0016]TVS17接入第一路网络变压器中HS9001C芯片的1号引脚与3号引脚之间,TVS19接入第一路网络变压器中HS9001C芯片的6号引脚与8号引脚之间;
[0017]TVS18接入第二路网络变压器中HS9001C芯片的1号引脚与3号引脚之间,TVS20接入第二路网络变压器中HS9001C芯片的6号引脚与8号引脚之间。
[0018]可选的,第一路RJ45接口的P10、P12引脚分别与KSZ8863RLL芯片的P1LED0、P1LED1引脚一一对应连接,第一路RJ45接口的P9、P11引脚均连接电源;
[0019]第二路RJ45接口的P10、P12引脚分别与KSZ8863RLL芯片的P2LED0、P2LED1引脚一一对应连接,第二路RJ45接口的P9、P11引脚均连接电源。
[0020]可选的,第一路RJ45接口包括电阻R220、电阻R221及电容C181,第二路RJ45接口包括电阻R222、电阻R223及电容C183;
[0021]第一路RJ45接口的P4、P5引脚短接后经电阻R220、电阻R221连接短接的P7、P8引脚,电阻R220与电阻R221的公共端经电容C181接地;
[0022]第二路RJ45接口的P4、P5引脚短接后经电阻R222、电阻R223连接短接的P7、P8引脚,电阻R222与电阻R223的公共端经电容C183接地。
[0023]本技术的的基于交换机扩展网口的机床数据显示终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4](1)本技术通过USB转以太网模块将机床数据显示终端具有的USB接口转化为以太网接口,并通过交换机、两路网络变压器以及两路RJ45接口扩展为两路以太网接口,这样便可使机床数据显示终端共具有不少于两路的以太网接口,与传统机床数据显示终端仅具有单一以太网接口相比,本技术的机床数据显示终端的以太网接口数量更多,降低了以太网接口对机床数据显示终端网络通信的限制;
[0025](2)本技术对接入网络变压器和RJ45接口的两对差分线对提供了一个共模阻抗匹配,为共模信号提供一个低阻抗回流路径,降低了网络信号传输中的共模干扰。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为本技术的机床数据显示终端的结构框图;
[0028]图2为本技术的USB转以太网模块的电路图;
[0029]图3为本技术的交换机的电路图;
[0030]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路网络变压器的电路图;
[0031]图5为本技术的第一路RJ45接口的电路图;
[0032]图6为本技术的第二路网络变压器的电路图;
[0033]图7为本技术的第二路RJ45接口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技术一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交换机扩展网口的机床数据显示终端,包括CPU,其特征在于,还包括USB转以太网模块、交换机、两路网络变压器以及两路RJ45接口;CPU通过USB总线连接USB转以太网模块的USB接口,USB转以太网模块与交换机进行RMII物理连接,交换机的第一路数据输入输出口经第一路网络变压器连接第一路RJ45接口,交换机的第二路数据输入输出口经第二路网络变压器连接第二路RJ45接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交换机扩展网口的机床数据显示终端,其特征在于,USB转以太网模块包括AX88772B/C芯片,交换机包括KSZ8863RLL芯片;CPU通过USB总线连接AX88772B/C芯片的DM与DP引脚,AX88772B/C芯片的MFB_1~MFB_7引脚分别与KSZ8863RLL芯片的SMTXEN3、SMRXDV3、SMDRXD31、SMRXD30、SMDRXD33、SMTXD31及SMTXD30引脚一一对应连接,AX88772B/C芯片的MFA_1及MFA_0引脚分别与KSZ8863RLL芯片的SDA_MDIO及SCL_MDC引脚一一对应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交换机扩展网口的机床数据显示终端,其特征在于,每一路网络变压器均包括一HS9001C芯片;KSZ8863RLL芯片的RXM1、RXP1、TXM1及TXP1引脚分别与第一路网络变压器中HS9001C芯片的3号、1号、8号及6号引脚一一对应连接,第一路网络变压器中HS9001C芯片的14号、16号、9号及11号引脚分别与第一路RJ45接口的P6、P3、P2及P1引脚一一对应连接;KSZ8863RLL芯片的RXM2、RXP2、TXM2及TXP2引脚分别与第二路HS9001C芯片的3号、1号、8号及6号引脚一一对应连接,第二路网络变压器中HS9001C芯片的14号、16号、9号及11号引脚分别与第二路RJ45接口的P6、P3、P2及P1引脚一一对应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交换机扩展网口的机床数据显示终端,其特征在于,第一路网络变压器还包括电阻R210、电阻R211及电容C17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培东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朗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