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式组装治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0967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8 18: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式组装治具结构,其包括治具上、下模组件;治具上模组件包括上模主体,上模主体下表面设置上模凸台,上模凸台的中间位置开设活动块安装孔,活动块安装孔内嵌装放置活动块;上模主体上端部螺装上模盖板,放置活动块上端部与上模盖板之间装设弹簧;上模主体的导向柱安装孔内嵌装定位导向柱;治具下模组件包括下模主体,下模主体上表面开设有朝上开口且左右完全贯穿的定位放置槽,下模主体左端侧装设左侧活动挡块,下模主体右端侧装设右侧活动挡块,左、右侧活动挡块分别通过固定螺丝枢接于下模主体;下模主体开设定位导向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新颖、操作使用方便,且能有效提高组装作业效率并保证组装一致性、产品品质。产品品质。产品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式组装治具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产品组装治具
,尤其涉及一种新式组装治具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对于需要安装硅胶密封圈的塑胶件而言,塑胶件一般开设有用于放置硅胶密封圈的密封圈安装槽,组装时,硅胶密封圈嵌入至塑胶件的密封圈安装槽内。在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人手工组装作业的方式来完整塑胶件与硅胶密封圈组装作业。
[0003]需指出的是,在通过人手工组装作业的方式完整塑胶件与硅胶密封圈组装作业时,需先一只手拿好塑胶件、另一只手通过镊子夹住硅胶密封圈,然后按照指定方向将硅胶密封圈放置于塑胶件的密封圈安装槽内,再后来通过镊子按压硅胶密封圈并使得硅胶密封圈完全压入至密封圈安装槽内。在实际组装作业过程中,上述人手工组装塑胶件、硅胶密封圈的作业方式由于连续性、一致性无法保证,即存在以下缺点,具体的:
[0004]1、生产效率低,无法满足订单生产要求,占用人工多;
[0005]2、加工产品不一致,硅胶密封圈组装后存在高低不平 ;
[0006]3、对于组装接触位置小的情况,必须借助镊子夹硅胶密封圈和按压,在夹和按压的组装过程中存在夹伤硅胶密封圈和戳伤塑胶件情况,影响产品品质;
[0007]4、生产成本过高,工作连续性无法保证;
[0008]5、组装作业人员之间无法通过协作来提高效率和产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式组装治具结构,该新式组装治具结构设计新颖、操作使用方便,且能够有效地提高组装作业效率并保证组装一致性、产品品质,还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
[0010]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11]一种新式组装治具结构,包括有治具上模组件、位于治具上模组件下端侧且与治具上模组件相配合的治具下模组件;
[0012]治具上模组件包括有上模主体,上模主体的下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从左至右依次对齐且间隔排布的上模凸台,各上模凸台分别与上模主体为一体结构,各上模凸台的中间位置分别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活动块安装孔,各活动块安装孔的下端开口分别延伸至相应的上模凸台的下表面,各活动块安装孔内分别嵌装有呈竖向布置的放置活动块;上模主体的上端部螺装紧固有上模盖板,各放置活动块的上端部分别装设有呈竖向布置的弹簧,各弹簧的下端部分别与相应的放置活动块上端部抵接,各弹簧的上端部分别与上模盖板抵接;上模主体还开设有两个分别上下完全贯穿的导向柱安装孔,各导向柱安装孔内分别嵌装有呈竖向布置的定位导向柱,各定位导向柱的上端部分别卡紧固定于上模盖板与上模主体之间,各定位导向柱的下端部分别延伸至上模主体的下端侧;
[0013]治具下模组件包括有下模主体,下模主体的上表面开设有朝上开口且左右完全贯
穿的定位放置槽,下模主体的左端侧装设有左侧活动挡块,下模主体的右端侧装设有右侧活动挡块,左侧活动挡块、右侧活动挡块分别通过固定螺丝枢接于下模主体;下模主体对应各定位导向柱分别开设有朝向开口的定位导向孔;
[0014]当治具上模组件与治具下模组件闭合时,各定位导向柱分别插入至相应的定位导向孔内,各上模凸台分别伸入至下模主体的定位放置槽内。
[0015]其中,各所述放置活动块的上端部分别开设有朝上开口的活动块定位孔,各所述弹簧的下端部分别插入至相应放置活动块的活动块定位孔内;
[0016]所述上模盖板的下表面对应各弹簧分别开设有朝下开口的盖板定位孔,各所述弹簧的上端部分别插入至相应的盖板定位孔内。
[0017]其中,各所述放置活动块的上端部分别设置有活动块挡肩,各活动块安装孔的内壁于相应放置活动块的活动块挡肩下端侧分别设置有主体挡肩。
[0018]其中,所述左侧活动挡块设置有朝左侧凸出延伸的左侧提拉把手,所述右侧活动挡块设置有朝右侧凸出延伸的右侧提拉把手。
[0019]其中,各所述上模凸台的上表面分别设置有与硅胶密封圈的凹槽相对应的限位凸点。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式组装治具结构,其包括有治具上模组件、位于治具上模组件下端侧且与治具上模组件相配合的治具下模组件;治具上模组件包括有上模主体,上模主体的下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从左至右依次对齐且间隔排布的上模凸台,各上模凸台分别与上模主体为一体结构,各上模凸台的中间位置分别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活动块安装孔,各活动块安装孔的下端开口分别延伸至相应的上模凸台的下表面,各活动块安装孔内分别嵌装有呈竖向布置的放置活动块;上模主体的上端部螺装紧固有上模盖板,各放置活动块的上端部分别装设有呈竖向布置的弹簧,各弹簧的下端部分别与相应的放置活动块上端部抵接,各弹簧的上端部分别与上模盖板抵接;上模主体还开设有两个分别上下完全贯穿的导向柱安装孔,各导向柱安装孔内分别嵌装有呈竖向布置的定位导向柱,各定位导向柱的上端部分别卡紧固定于上模盖板与上模主体之间,各定位导向柱的下端部分别延伸至上模主体的下端侧;治具下模组件包括有下模主体,下模主体的上表面开设有朝上开口且左右完全贯穿的定位放置槽,下模主体的左端侧装设有左侧活动挡块,下模主体的右端侧装设有右侧活动挡块,左侧活动挡块、右侧活动挡块分别通过固定螺丝枢接于下模主体;下模主体对应各定位导向柱分别开设有朝向开口的定位导向孔;当治具上模组件与治具下模组件闭合时,各定位导向柱分别插入至相应的定位导向孔内,各上模凸台分别伸入至下模主体的定位放置槽内。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技术具有结构设计新颖、操作使用方便的优点,且能够有效地提高组装作业效率并保证组装一致性、产品品质,还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0021]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
[0022]图1为本技术的治具下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的治具上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的治具上模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于闭合时的剖面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于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在图1至图5中包括有:
[0028]1——治具上模组件
ꢀꢀꢀꢀꢀ
11——上模主体
[0029]111——上模凸台
ꢀꢀꢀꢀꢀꢀꢀ
1111——限位凸点
[0030]112——活动块安装孔
ꢀꢀꢀ
113——导向柱安装孔
[0031]114——主体挡肩
ꢀꢀꢀꢀꢀꢀꢀ
12——放置活动块
[0032]121——活动块定位孔
ꢀꢀꢀ
122——活动块挡肩
[0033]13——上模盖板
ꢀꢀꢀꢀꢀꢀꢀꢀ
131——盖板定位孔
[0034]14——弹簧
ꢀꢀꢀꢀꢀꢀꢀꢀꢀꢀꢀꢀ
15——定位导向柱
[0035]2——治具下模组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式组装治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治具上模组件(1)、位于治具上模组件(1)下端侧且与治具上模组件(1)相配合的治具下模组件(2);治具上模组件(1)包括有上模主体(11),上模主体(11)的下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从左至右依次对齐且间隔排布的上模凸台(111),各上模凸台(111)分别与上模主体(11)为一体结构,各上模凸台(111)的中间位置分别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活动块安装孔(112),各活动块安装孔(112)的下端开口分别延伸至相应的上模凸台(111)的下表面,各活动块安装孔(112)内分别嵌装有呈竖向布置的放置活动块(12);上模主体(11)的上端部螺装紧固有上模盖板(13),各放置活动块(12)的上端部分别装设有呈竖向布置的弹簧(14),各弹簧(14)的下端部分别与相应的放置活动块(12)上端部抵接,各弹簧(14)的上端部分别与上模盖板(13)抵接;上模主体(11)还开设有两个分别上下完全贯穿的导向柱安装孔(113),各导向柱安装孔(113)内分别嵌装有呈竖向布置的定位导向柱(15),各定位导向柱(15)的上端部分别卡紧固定于上模盖板(13)与上模主体(11)之间,各定位导向柱(15)的下端部分别延伸至上模主体(11)的下端侧;治具下模组件(2)包括有下模主体(21),下模主体(21)的上表面开设有朝上开口且左右完全贯穿的定位放置槽(211),下模主体(21)的左端侧装设有左侧活动挡块(22),下模主体(21)的右端侧装设有右侧活动挡块(23),左侧活动挡块(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小鹤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广联塑胶模具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