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取药机器人放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0125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8 18: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取药机器人放药结构,包括安装板Ⅰ、放药口、防漏漏斗、输入屏、存储器、控制装置、支撑柱Ⅰ、支撑柱Ⅱ、缓冲装置、整理装置、移动抓取装置、安装架、条码识别器、安装板Ⅱ、下药口、导板、支撑柱Ⅲ、底板、支撑架和传送移药装置;通过防漏漏斗使机器人放药时增大接收范围不至于使药品落出范围以外;通过缓冲装置使药品在落下时进行碰撞保护防止碰撞力量过大使药品损伤;通过整理装置使药品位置移动至便于抓取的位置;通过控制装置、存储器、移动抓取装置和传送移药装置的共同配合使药品稳定放入药架。同配合使药品稳定放入药架。同配合使药品稳定放入药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取药机器人放药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智能取药机器人放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人口不断增加,环境污染,食品健康等等的一些问题不断的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因此患者的人数不断增加,对医疗药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各种自动化的医疗器械应运而生;但大多数取药机器人进行放药工作时没有缓冲过程易导致药品损失,放药时识别困难,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取药机器人放药结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安装板Ⅰ、放药口、防漏漏斗、输入屏、存储器、控制装置、支撑柱Ⅰ、支撑柱Ⅱ、缓冲装置、整理装置、移动抓取装置、安装架、条码识别器、安装板Ⅱ、下药口、导板、支撑柱Ⅲ、底板、支撑架和传送移药装置;所述安装板Ⅰ上开有放药口;所述防漏漏斗安装于安装板Ⅰ上,并且下端对应放药口;所述输入屏和控制装置安装在安装板Ⅰ上顶面;所述存储器安装在输入屏后方;所述缓冲装置通过支撑柱Ⅱ固定安装在安装板Ⅰ下方;所述整理装置上部固定于缓冲装置,下方固定安装在安装板Ⅱ上;所述移动抓取装置安装于缓冲装置和整理装置之间;所述安装架安装在移动抓取装置右端下方;所述条码识别器固定安装于安装架内侧;所述安装板Ⅱ开有下药口;所述下药口下方装有导板;所述安装板Ⅱ下方通过支撑柱Ⅲ与底板固定;所述支撑架安装在两底板内侧端头;所述传送移药装置通过支撑架固定安装;所述输入屏和存储器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000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电机Ⅰ、缓冲板和安装板Ⅲ;所述电机Ⅰ输出轴向内部伸出;所述缓冲板右端固定连接在电机Ⅰ输出轴上并整体置于安装板Ⅲ内部;所述缓冲板由泡棉包覆;所述电机Ⅰ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000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整理装置包括电机Ⅱ、丝杠Ⅰ、滑槽、推板、压力传感器Ⅰ、挡料框和倾斜板;所述倾斜板左侧上端固定连接在安装板Ⅲ下方,另一端固定连接挡料框左侧;挡料框底面有滑槽;所述电机Ⅱ安装挡料框前部;所述电机Ⅱ输出轴连接丝杠Ⅰ;所述丝杠Ⅰ置于滑槽中;所述推板下端通过丝杠Ⅰ安装在滑槽中;所述压力传感器Ⅰ安装在后侧推板上;所述电机Ⅱ和压力传感器Ⅰ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移动抓取装置包括滑道、滑块、丝杠Ⅱ、固定螺丝、电机Ⅲ、微型两用气泵、气管、电动推杆Ⅰ、固定块、吸盘喇叭、红外线测距离传感器、横杆、固定轴和压力传感器Ⅱ;所述滑道通过横杆、支撑柱Ⅱ和固定轴的配合连接固定于缓冲装置和整理装置之间;所述滑块通过丝杠Ⅱ安装在滑道中;所述丝杠Ⅱ与电机Ⅲ输出轴相连接;所述电机Ⅲ安装在右侧横杆外侧;所述微型两用气泵和电动推杆Ⅰ均安装在滑块下底面;所述电动推杆Ⅰ下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气管上端连接微型两用气泵下部与固定块内部连接并通向吸盘喇叭;所述红外线测距离传感器安装在固定块下方;所述压
力传感器Ⅱ安装于横杆上,感应端连接缓冲板;所述电机Ⅲ、微型两用气泵、电动推杆Ⅰ和红外线测距离传感器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传送移药装置包括送药框、电动推杆Ⅱ、电机Ⅳ、压力传感器Ⅲ和传送带装置;所述送药框通过压力传感器Ⅲ安装在传送带装置上;所述送药框后侧为开口形式;所述电动推杆Ⅱ安装于送药框前端;所述电机Ⅳ输出轴通过支撑架与传送带装置相连接;所述电动推杆Ⅱ和电机Ⅳ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防漏漏斗使机器人放药时增大接收范围不至于使药品落出范围以外;通过缓冲装置使药品在落下时进行碰撞保护防止碰撞力量过大使药品损伤;通过整理装置使药品位置移动至便于抓取的位置;通过控制装置、存储器、移动抓取装置和传送移药装置的共同配合使药品稳定放入药架。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1]图3为本技术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2]图4为本技术的右侧结构示意图;
[0013]图5为本技术的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4]图6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5]图7为本技术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

安装板Ⅰ、2

放药口、3

防漏漏斗、4

输入屏、5

存储器、6

控制装置、7

支撑柱Ⅰ、8

支撑柱Ⅱ、9

缓冲装置、901

电机Ⅰ、902

缓冲板、903

安装板Ⅲ、10

整理装置、1001

电机Ⅱ、1002

丝杠Ⅰ、1003

滑槽、1004

推板、1005

压力传感器Ⅰ、1006

挡料框、1007

倾斜板、11

移动抓取装置、1101

滑道、1102

滑块、1103

丝杠Ⅱ、1104

固定螺丝、1105

电机Ⅲ、1106

微型两用气泵、1107

气管、1108

电动推杆Ⅰ、1109

固定块、1110
‑ꢀ
吸盘喇叭、1111

红外线测距离传感器、1112

横杆、1113

固定轴、1114

压力传感器Ⅱ、12
‑ꢀ
安装架、1201

条码识别器、13

安装板Ⅱ、14

下药口、15

导板、16

支撑柱Ⅲ、17

底板、 18

支撑架、19

传送移药装置、1901

送药框、1902

电动推杆Ⅱ、1903

电机Ⅳ、1904

压力传感器Ⅲ、1905

传送带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实施例1
[0018]如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取药机器人放药结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安装板Ⅰ1、放药口2、防漏漏斗3、输入屏4、存储器5、控制装置6、支撑柱Ⅰ7、支撑柱Ⅱ8、缓冲装置9、整理装置10、移动抓取装置11、安装架12、条码识别器 1201、安装板Ⅱ13、下药口14、导板15、支撑柱Ⅲ16、底板17、支撑架18和传送移药装置19;所述安装板Ⅰ1上开有放药口2;所述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取药机器人放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Ⅰ(1)、放药口(2)、防漏漏斗(3)、输入屏(4)、存储器(5)、控制装置(6)、支撑柱Ⅰ(7)、支撑柱Ⅱ(8)、缓冲装置(9)、整理装置(10)、移动抓取装置(11)、安装架(12)、条码识别器(1201)、安装板Ⅱ(13)、下药口(14)、导板(15)、支撑柱Ⅲ(16)、底板(17)、支撑架(18)和传送移药装置(19);所述安装板Ⅰ(1)上开有放药口(2);所述防漏漏斗(3)安装于安装板Ⅰ(1)上,并且下端对应放药口(2);所述输入屏(4)和控制装置(6)安装在安装板Ⅰ(1)上顶面;所述存储器(5)安装在输入屏(4)后方;所述缓冲装置(9)通过支撑柱Ⅱ(8)固定安装在安装板Ⅰ(1)下方;所述整理装置(10)上部固定于缓冲装置(9),下方固定安装在安装板Ⅱ(13)上;所述移动抓取装置(11)安装于缓冲装置(9)和整理装置(10)之间;所述安装架(12)安装在移动抓取装置(11)右端下方5;所述条码识别器(1201)固定安装于安装架(12)内侧;所述安装板Ⅱ(13)开有下药口(14);所述下药口(14)下方装有导板(15);所述安装板Ⅱ(13)下方通过支撑柱Ⅲ(16)与底板(17)固定;所述支撑架(18)安装在两底板(17)内侧端头;所述传送移药装置(19)通过支撑架(18)固定安装;所述输入屏(4)和存储器(5)与控制装置(6)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取药机器人放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9)包括电机Ⅰ(901)、缓冲板(902)和安装板Ⅲ(903);所述电机Ⅰ(901)输出轴向内部伸出;所述缓冲板(902)右端固定连接在电机Ⅰ(901)输出轴上并整体置于安装板Ⅲ(903)内部;所述缓冲板(902)由泡棉包覆;所述电机Ⅰ(901)与控制装置(6)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取药机器人放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整理装置(10)包括电机Ⅱ(1001)、丝杠Ⅰ(1002)、滑槽(1003)、推板(1004)、压力传感器Ⅰ(1005)、挡料框(1006)和倾斜板(1007);所述倾斜板(1007)左侧上端固定连接在安装板Ⅲ(903)下方,另一端固定连接挡料框(1006)左侧;挡料框(1006)底面有滑槽(1003);所述电机Ⅱ(1001)安装挡料框(1006)前部;所述电机Ⅱ(1001)输出轴连接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贤财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仟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