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永磁体的无极性灭弧结构及微型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0113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8 18:02
一种带永磁体的无极性灭弧结构及微型断路器,灭弧结构包括动触头、静触头、第一永磁体、第二永磁体、第一隔弧壁及第二隔弧壁,动触头与静触头相对设置,成为放电结构,第一永磁体、第二永磁体分别设置在放电结构的两侧,第一隔弧壁设置在第二永磁体与放电结构之间,且能够将第二永磁体覆盖,第二隔弧壁设置在第一永磁体与放电结构之间,且能够将第一永磁体覆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微型断路器采用所述的带永磁体的无极性灭弧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在现有交流微型断路器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增设永磁体,即能够实现直流无极性分断,解决了断路器无极性开断的问题。解决了断路器无极性开断的问题。解决了断路器无极性开断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永磁体的无极性灭弧结构及微型断路器


[0001]本技术涉及断路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永磁体的无极性灭弧结构及微型断路器。

技术介绍

[0002]直流微型断路器是低压直流配电系统中重要的控制与保护设备,直流微型断路器的内部设置动、静触头,当断路器分断电流时,动、静触头打开,其间产生电弧,电弧需要快速开断,才能保护触电材料,防止过度烧蚀,进而保护用电设备的安全。
[0003]直流电流与交流电流不同,前者没有自然过零点,分断难度大。一般直流微型断路器依靠拉长电弧或灭弧栅片等方式提高电弧电压,强制电弧电流减小直至过零开断。
[0004]现有的直流微型断路器以有极性的居多,经常采用永久磁铁提供外加磁场,促进直流电弧运动、拉长、进入灭弧室。然而,在光伏系统等场景下应用时,由于可能面临反向电流分断的需求,因此需要开发无极性直流微型断路器。有极性直流断路器中永磁体一般以N极对S极或S极对N极放置,产生的磁场与电流方向配合,进而推动电弧向灭弧室方向运动,如果电流方向反向,电弧将向灭弧室的反方向运动,无法促使电弧进入栅片,就会导致开断失败,还会烧蚀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如不采用永磁体,当分断小直流电流时,由于小直流电流自身电磁场弱,引起的气吹电弧作用也较小,会导致小直流电流的开断困难大大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直流微型断路器需要实现无极性开断的问题,提供一种带永磁体的无极性灭弧结构及微型断路器,满足无极性直流灭弧的需要。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带永磁体的无极性灭弧结构,包括动触头、静触头、第一永磁体、第二永磁体、第一隔弧壁及第二隔弧壁,动触头与静触头相对设置,成为放电结构,第一永磁体、第二永磁体分别设置在放电结构的两侧,第一隔弧壁设置在第二永磁体与放电结构之间,且能够将第二永磁体覆盖,第二隔弧壁设置在第一永磁体与放电结构之间,且能够将第一永磁体覆盖。
[000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第一永磁体与第二永磁体极性相对,即第一永磁体3的S极面与第二永磁体4的S极面相对;或第一永磁体3的N极面与第二永磁体4的N极面相对。
[000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动触头的两端分别为动触头导线连接端和动触头放电端,所述静触头的两端分别为静触头导线连接端和静触头放电端,所述第一永磁体与第二永磁体的位置不超过动触头放电端和静触头放电端。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第一隔弧壁与第二隔弧壁采用绝缘耐高温材料制成。
[0011]所述的绝缘耐高温材料包括团装模塑料DMC、尼龙塑料PA6、尼龙塑料PA66及陶瓷。
[0012]本技术同时提供一种微型断路器,采用上述带永磁体的无极性灭弧结构。
[0013]本技术带永磁体的无极性灭弧结构及微型断路器,当微型断路器开断直流电弧时,动触头和静触头打开,在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产生电弧;如电流自静触头流向动触头,且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靠近动触头、静触头的极性均为S,则该直流电弧在电场作用下会偏向第二永磁体,第二永磁体的磁场会对直流电弧起主要作用,促进直流电弧向动触头、静触头的端部运动;如电流自静触头流向动触头,且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靠近动触头、静触头的极性均为N,则该直流电弧在电场作用下会偏向第一永磁体,第一永磁体的磁场会对直流电弧起主要作用,促进直流电弧向动触头、静触头的端部运动;如电流自动触头流向静触头,且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靠近动触头、静触头的极性均为S,则该直流电弧在电场作用下会偏向第一永磁体,第一永磁体的磁场会对直流电弧起主要作用,促进直流电弧向动触头、静触头的端部运动;如电流自动触头流向静触头,且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靠近动触头、静触头的极性均为N,则该直流电弧在电场作用下会偏向第二永磁体,第二永磁体的磁场会对直流电弧起主要作用,促进直流电弧向动触头、静触头的端部运动。综上,本技术提供的灭弧结构对任意方向的直流电流,均可提供促进电弧向动触头、静触头端部运动的力。
[0014]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动触头和静触头形成的放电结构两侧设置永磁体,调节永磁体的极性位置,实现了不论是从静触头流向动触头还是从动触头流向静触头的电流,均能够在一侧永磁体的作用下,促进直流电弧向动触头、静触头的端部运动,进而实现灭弧。本技术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与动触头和静触头所形成的放电结构之间分别通过第一隔弧壁和第二隔弧壁隔开,避免动触头和静触头之间的电弧对永磁体产生烧蚀。本技术的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在现有交流微型断路器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增设永磁体,即能够实现直流无极性分断,解决了断路器无极性开断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方案,下面对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以下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本技术实施例的灭弧结构正视示意图;
[0017]图2本技术实施例的灭弧结构侧视示意图;
[0018]图3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永磁体与第二永磁体S极面相对示意图;
[0019]图4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永磁体与第二永磁体N极面相对示意图;
[0020]图5本技术实施例1分断自静触头向动触头方向直流电弧的阶段一示意图;
[0021]图6本技术实施例1分断自静触头向动触头方向直流电弧的阶段二示意图;
[0022]图7本技术实施例1分断自静触头向动触头方向直流电弧的阶段三示意图;
[0023]图8本技术实施例1分断自动触头向静触头方向直流电弧的阶段一示意图;
[0024]图9本技术实施例1分断自动触头向静触头方向直流电弧的阶段二示意图;
[0025]图10本技术实施例1分断自动触头向静触头方向直流电弧的阶段三示意图;
[0026]图11本技术实施例2分断自静触头向动触头方向直流电弧的阶段一示意图;
[0027]图12本技术实施例2分断自静触头向动触头方向直流电弧的阶段二示意图;
[0028]图13本技术实施例2分断自静触头向动触头方向直流电弧的阶段三示意图;
[0029]图14本技术实施例2分断自动触头向静触头方向直流电弧的阶段一示意图;
[0030]图15本技术实施例2分断自动触头向静触头方向直流电弧的阶段二示意图;
[0031]图16本技术实施例1分断自动触头向静触头方向直流电弧的阶段三示意图;
[0032]附图中:1

动触头;2

静触头;3

第一永磁体;4

第二永磁体;5

第一隔弧壁;6

第二隔弧壁;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永磁体的无极性灭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动触头(1)、静触头(2)、第一永磁体(3)、第二永磁体(4)、第一隔弧壁(5)及第二隔弧壁(6),动触头(1)与静触头(2)相对设置,成为放电结构,第一永磁体(3)、第二永磁体(4)分别设置在放电结构的两侧,第一隔弧壁(5)设置在第二永磁体(4)与放电结构之间,且能够将第二永磁体(4)覆盖,第二隔弧壁(6)设置在第一永磁体(3)与放电结构之间,且能够将第一永磁体(3)覆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永磁体的无极性灭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永磁体(3)的S极面与第二永磁体(4)的S极面相对;或者,所述第一永磁体(3)的N极面与第二永磁体(4)的N极面相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永磁体的无极性灭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零壹智能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