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次深度融合柱上智能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99400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8 17: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二次深度融合柱上智能断路器,包括ZW32型或ZW20型10kV柱上真空断路器的开关本体和控制终端,所述开关本体的侧面安装有就地分合把手,且顶部安装有三个固封极柱,三个所述固封极柱分别并联在10kV的高压电路上,每个所述固封极柱上分别设有综合传感器,所述综合传感器包括进线侧电压传感器、出线侧电压传感器、嵌入式电流传感器;所述固封极柱的下部还包括:单相永磁驱动机构和电子取电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电子式电压传感器、电子式电流传感器等传感器,实现柱上断路器的测量采集,满足一二次融合技术规范中对测量、保护、接地检测、线损计量、故障录波等多重需求,提供一款性能更优、防潮密闭更好的产品。防潮密闭更好的产品。防潮密闭更好的产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二次深度融合柱上智能断路器


[0001]本技术主要涉及的
,具体为一二次深度融合柱上智能断路器。

技术介绍

[0002]现阶段配电自动化柱上开关尚处于一次设备、二次设备相互独立、共同运行阶段,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由不同厂家独立设计、制造,根据统一规范相互协商实现设备间的协同控制操作。上述方式缺陷有:(1)一二次厂家相对独立,一二次设备功能割裂,配电监测、控制功能难以拓展;(2)配电网故障界面难以界定,一二次设备厂家相互推诿。
[0003]在一二次融合柱上智能断路器的研究有较多的在先技术的研发,比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9884454A,专利名称为一种一二次融合智能柱上断路器及电缆监测系统公开了所述断路器包括:电流互感器,支架,断路器本体,手柄,接线装置,绝缘装置以及隔离装置;所述支架一端与所述断路器本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绝缘装置连接;所述手柄与所述断路器本体以及隔离装置连接;所述电流互感器与所述断路器本体连接;所述接线装置与所述绝缘装置连接;所述断路器还包括智能控制器,设置于所述断路器本体中,用于根据故障信息隔离故障线路。
[0004]通过在断路器上采用智能控制器与其他模块的联动从而实现故障的实时监测与定位,实现“集中型馈线自动化和就地型馈线自动化”功能,具备分段/联络及分界断路器成套功能,可采集三相电流、零序电流、线电压、零序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电能量采集。具有自动恢复非故障段供电功能。断路器配置控制和通讯模块后,可满足配网自动化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主要提供了一二次深度融合柱上智能断路器,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二次深度融合柱上智能断路器,包括ZW32型或ZW20型10kV柱上真空断路器的开关本体和控制终端,所述开关本体的侧面安装有就地分合把手,且顶部安装有三个固封极柱,三个所述固封极柱分别并联在10kV的高压电路上,每个所述固封极柱上分别设有综合传感器,
[0007]所述综合传感器包括
[0008]进线侧电压传感器、
[0009]出线侧电压传感器、
[0010]嵌入式电流传感器;
[0011]所述固封极柱的下部还包括:
[0012]单相永磁驱动机构和电子取电装置。
[0013]在上述装置中,所述固封极柱与开关本体之间采用锥形硅胶的密封垫片。
[0014]在上述装置中,所述进线侧电压传感器、出线侧电压传感器、嵌入式电流传感器将采集好的数据信息通过航空接头与控制终端传送经过无线通讯模块与通讯服务器连接。
[0015]在上述装置中,所述单相永磁驱动机构为镀锌镍合金。
[0016]在上述装置中,所述开关本体设有弹簧操作机构,且开关本体的底座设有卡扣。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8](1)密封设计的机构箱合金铝材质、整体铸造机构箱,美观、强度高、防锈、耐腐蚀,所有的对外机械连接采用了转动密封设计,彻底实现了机构箱的密封,有效地阻止了呼吸作用带来的水分侵入,杜绝机构的凝露、锈蚀等问题。
[0019](2)嵌入式高压取能电源将小体积、高功率取能电容内嵌浇注于绝缘体内,经过转换模块可输出大功率直流电源,可直接供给FTU,可替代常规电磁式电压互感器。
[0020](3)综合传感器以超小体积、高精度、高可靠性的电流及电压传感器,直接嵌入在极柱的绝缘体内,用于监测三相电流及零序电流及电源侧、负荷侧的三相电压。
[0021](4)固封极柱采用户外用脂环类环氧树脂、独特的固体绝缘工艺技术,解决了内应力、隐裂纹、局部放电等问题,使得绝缘极柱不但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和电气性能,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抗机械冲击性能。
[0022]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外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电路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的固封极柱的综合传感器分布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的密封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技术的底座的一体成型的卡扣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开关本体;2、就地分把手;3、固封极柱;4、综合传感器;401、进线侧电压传感器;402、出线侧电压传感器;403、嵌入式电流传感器;5、单相永磁驱动机构;6、密封垫片;7、控制终端;8、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技术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30]请参照附图1

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二次深度融合柱上智能断路器,包括ZW32型或ZW20型10kV柱上真空断路器的开关本体1和控制终端,所述开关本体1的侧面安装有就地分合把手2,且顶部安装有三个固封极柱3,三个所述固封极柱3分别并联在10kV的高压电路上,每个所述固封极柱上分别设有综合传感器4,
[0031]所述综合传感器4包括
[0032]进线侧电压传感器401、
[0033]出线侧电压传感器402、
[0034]嵌入式电流传感器403;
[0035]所述固封极柱3的下部还包括:
[0036]单相永磁驱动机构5和电子取电装置。
[0037]所述固封极柱3与开关本体1之间采用锥形硅胶的密封垫片6。该断路器和终端采用全密封,密封性好,有防潮、防凝露性能,适用于高温潮湿地区;
[0038]所述进线侧电压传感器401、出线侧电压传感器402、嵌入式电流传感器403将采集好的数据信息通过航空接头与控制终端传送经过无线通讯模块与通讯服务器连接。内置综合传感器4、电子式电流传感器等传感器;用来实现柱上断路器的测量采集,满足一二次融合技术规范中对测量、保护、接地检测、线损计量、故障录波等多重需求。
[0039]所述单相永磁驱动机构5为镀锌镍合金。防腐能力是传统镀锌工艺的10倍,抗盐雾时间延长了70倍材料,成本是镀锌的10倍。
[0040]断路器内置电容取电,单侧功率可达18W满足低功耗配电终端运行;标准化的一二次电气接口设计,采用蓝牙加密通讯技术实现本地智能运维。
[0041]所述开关本体1设有弹簧操作机构,且开关本体1的底座设有卡扣8。
[0042]针对中高压配设备的状态实时监测需求,采用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与实施方式下的在线温度监测产品,提供秒级数据采集、多种传输方式。
[0043]实时监测开关进出接线部位的温度,对异常温升发出警告,在设备出现问题前,发现可能的隐患,是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的基础;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二次深度融合柱上智能断路器,包括ZW32型或ZW20型10kV柱上真空断路器的开关本体(1)和控制终端(7),所述开关本体(1)的侧面安装有就地分合把手(2),且顶部安装有三个固封极柱(3),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固封极柱(3)分别并联在10kV的高压电路上,每个所述固封极柱上分别设有综合传感器(4),所述综合传感器(4)包括进线侧电压传感器(401)、出线侧电压传感器(402)、嵌入式电流传感器(403);所述固封极柱(3)的下部还包括:单相永磁驱动机构(5)和电子取电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二次深度融合柱上智能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云贵史进宗罗海波姚舟华潘文超刘斌斌薛飞季国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道博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