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9455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8 17: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有安装座、混气室以及设置在混气室上的火盖,其特征在于:混气室包括有内外间隔设置、呈螺旋形的内圈壁面、外圈壁面以及连接内圈壁面和外圈壁面的底壁,内圈壁面、外圈壁面的起始端及终了端分别通过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连接,内圈壁面和外圈壁面上方覆盖有火盖,火盖同样呈螺旋形,火盖包括有顶壁、与混气室的内圈壁面相接合的内圈壁,与混气室的外圈壁面相接合的外圈壁,安装座邻近第三侧壁或第四侧壁的位置用于安装点火针,对应地,第一侧壁或第二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点火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该燃烧器的混气室和火盖呈自中央至外周的螺旋状,能更均匀地加热锅底。底。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0001]本技术涉及家用厨具
,以及涉及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燃气灶的火盖通常包括有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其对锅体的加热方式基本都是外部环形火焰和内部环形火焰相接合的方式,但火环的中心处仍是没有火焰的,会导致锅底中心位置的加热效果欠佳,为此,本申请人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如专利号为ZL201420412292.5(授权公告号为CN204063043U)的中国技术专利《一种家用燃气灶的火盖及应用此火盖的燃烧器》其公开了一种能将内环和中环集于一体且燃烧火焰能够竖直向上直喷的内环火盖,该火盖本体具有内环壁和外环壁,内环壁的中央形成中央贯穿孔,内环壁与外环壁之间形成环形通道,在环形通道底部开有通孔,上盖呈布满网孔的片状结构,该结构可使内环火盖燃烧集中,二次空气所带走的热量损失少,因而燃烧温度较高,热效率较好;但由于该内环火盖为竖直向上直喷,混合气的流速过快,从而造成锅具有中心容易变黑,另外,此种火盖的点火针常常邻近内环火盖设置,内外环之间通过传火槽传火,经常出现点火和传火速度慢,传火槽堵塞等问题,为此需要对该燃烧器作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均匀加热锅底的同时还能实现点火速度快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有
[0005]安装座;
[0006]混气室,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用于混合燃气和一次空气;以及
[0007]火盖,设置在所述混气室上;
[0008]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气室包括有内外间隔设置、呈螺旋形的内圈壁面、外圈壁面以及连接内圈壁面和外圈壁面的底壁,所述内圈壁面、外圈壁面的起始端及终了端分别通过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连接,所述内圈壁面和外圈壁面上方覆盖有所述火盖,所述火盖同样呈螺旋形,所述火盖包括有顶壁、与混气室的内圈壁面相接合的内圈壁,与混气室的外圈壁面相接合的外圈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接合的第三侧壁以及与所述第二侧壁相接合的第四侧壁,所述安装座邻近所述第一侧壁或第二侧壁的位置用于安装点火针,对应地,所述第三侧壁或第四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点火孔。
[0009]为了加快点火速度,优选地,所述点火针安装在所述安装座邻近所述第四侧壁的位置,所述火盖的外圈壁上开设有至少两个与所述混气室相连通的外火孔。该点火针能同时将混气室的终了端以及靠近混气室的终了端的相邻混气室的外火孔点燃,为此能于点火针的内、外两条路径一起点燃整圈混气室对应的外火孔。
[0010]为了用户能独立控制中央火和外周火,优选地,所述混气室中设置有分隔件,所述
分隔件将所述混气室分隔成两个相互独立的中央混气室和外周混气室,相对于外周混气室而言,所述中央混气室呈C形,而相邻圈的所述混气室之间则形成有供所述中央混气室围成的C形腔与外界连通的二次空气通道,所述中央混气室的C形缺口构成供外部的二次空气流入所述中央混气室围成的C形腔中的开口。同时经二次空气通道流入中央混气室围成的C形腔中的二次空气,能促进对应中央混气室围成的C形腔的火孔的充分燃烧。
[0011]为了实现燃烧器能均匀地加热锅底,优选地,所述火盖的内圈壁包括有对应所述中央混气室围成的C形腔的第一内圈壁,所述第一内圈壁上开设有内火孔。此设计能形成至少三圈火,第一圈火为对应中央混气室之第一内圈壁的内火孔形成的内圈火,第二圈火为对应中央混气室之外圈壁的外火孔形成的中圈火,第三圈火为对应外周混气室之外圈壁的外火孔形成的外圈火,而外圈火的自内向外的数量可根据混气室的螺旋圈数的数量决定,为此本燃烧器自内而外能形成至少三圈火,以均匀地加热锅底。
[0012]除了上述的通过上述中央混气室的C形缺口使得供外部的二次空气流入中央混气室围成的C形腔中的方式,还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所述安装座对应中央混气室的底部形成有至少两个径向的二次空气补充口,以便二次空气通道的空气经该二次空气补充口流入所述中央混气室围成的C形腔。即在中央混气室围成的C形腔的内火孔燃烧时,会在C形腔内产生负压,为此通过二次空气补充口能将二次空气更快地补充至中央混气室围成的C形腔内,促进内火孔充分燃烧。
[0013]为了从外周混气室中供二次空气流入二次空气通道,优选地,所述混气室的终了端与对应的相邻圈的所述混气室之间构成所述二次空气通道的入气口。
[0014]为了加速二次空气流入二次空气通道的速度,优选地,所述入气口的截面沿着二次空气的流动方向逐渐变大。
[0015]分隔件的选择有多种,从结构简单的角度考虑,优选地,所述分隔件为相接合的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其中第一分隔板设置在所述火盖的顶壁内表面,而第二分隔板则设置在混气室的底壁中于第一分隔板的下方。
[0016]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具有供燃气和一次空气分别进入所述中央混气室和外周混气室的第一燃气通孔和第二燃气通孔。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该燃烧器的混气室和火盖呈自中央至外周的螺旋状,能更均匀地加热锅底,而点火针放置于安装座中邻近中央的起始端或是邻近最外周的终了端,点火针点燃的火能够从中央沿着火盖传至外周,或是从外周沿着火盖传至中央,点火时具有传火速度快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火盖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2中火盖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混气室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图1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接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4]如图1~5所示,为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有安装座11、安装在安装座11上,用于混合燃气和一次空气的混气室2,以及设置在混气室2上的火盖3,其中混气室2包括有内外间隔设置、呈螺旋形的内圈壁面21、外圈壁面22以及连接内圈壁面21和外圈壁面22的底壁23,内圈壁面21、外圈壁面22的起始端及终了端分别通过第一侧壁24和第二侧壁25连接,内圈壁面21和外圈壁面22上方覆盖有火盖3,火盖3同样呈螺旋形,火盖3包括有顶壁31、与混气室2的内圈壁面21相接合的内圈壁32,与混气室2的外圈壁面22相接合的外圈壁、与第一侧壁24相接合的第三侧壁34以及与第二侧壁25相接合的第四侧壁35,该安装座1邻近第一侧壁24或第二侧壁25的位置用于安装点火针4,对应地,第三侧壁34或第四侧壁35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点火孔41。该燃烧器的混气室2和火盖3呈自中央至外周的螺旋状,能更均匀地加热锅底,而点火针4放置于安装座11中邻近中央的起始端或是邻近最外周的终了端,点火针4点燃的火能够从中央沿着火盖3传至外周,或是从外周沿着火盖3传至中央,点火时具有传火速度快的特点。
[0025]而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有安装座(1);混气室(2),安装在所述安装座(1)上,用于混合燃气和一次空气;以及火盖(3),设置在所述混气室(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气室(2)包括有内外间隔设置、呈螺旋形的内圈壁面(21)、外圈壁面(22)以及连接内圈壁面(21)和外圈壁面(22)的底壁(23),所述内圈壁面(21)、外圈壁面(22)的起始端及终了端分别通过第一侧壁(24)和第二侧壁(25)连接,所述内圈壁面(21)和外圈壁面(22)上方覆盖有所述火盖(3),所述火盖(3)同样呈螺旋形,所述火盖(3)包括有顶壁(31)、与混气室(2)的内圈壁面(21)相接合的内圈壁(32),与混气室(2)的外圈壁面(22)相接合的外圈壁、与所述第一侧壁(24)相接合的第三侧壁(34)以及与所述第二侧壁(25)相接合的第四侧壁(35),所述安装座(1)邻近所述第一侧壁(24)或第二侧壁(25)的位置用于安装点火针(4),对应地,所述第三侧壁(34)或第四侧壁(35)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点火孔(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针(4)安装在所述安装座(1)邻近所述第四侧壁(35)的位置,所述火盖(3)的外圈壁上开设有至少两个与所述混气室(2)相连通的外火孔(33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气室(2)中设置有分隔件,所述分隔件将所述混气室(2)分隔成两个相互独立的中央混气室(26)和外周混气室(27),相对于外周混气室(27)而言,所述中央混气室(26)呈C形,而相邻圈的所述混气室(2)之间则形成有供所述中央混气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帅王楠楠程永超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