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烷冷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9327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6: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冷却器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丁烷冷却器;其可定时对换热管组外壁处水垢进行清理,减少操作人员工作量,更为实用;包括冷却箱、换热管组、进气管、回气管、进水管和回水管,冷却箱内设置有冷却腔;还包括移动板、两组螺纹丝杠、两组内螺纹管、伺服电机、传动链条、主动链轮和两组从动链轮,两组螺纹丝杠可转动设置于冷却腔的左端和右端内壁之间,两组内螺纹管分别固定设置于移动板的上部和下部,两组内螺纹管分别螺装于两组螺纹丝杠上,螺纹丝杠与内螺纹管螺纹传动连接,移动板上设置有多组均布的通孔,换热管组穿过多组通孔,多组通孔内均设置有钢丝刷,两组螺纹丝杠与冷却箱转动连接处均设置有机械轴封。与冷却箱转动连接处均设置有机械轴封。与冷却箱转动连接处均设置有机械轴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丁烷冷却器


[0001]本技术涉及冷却器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丁烷冷却器。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丁烷可作溶剂、制冷剂,也可作为有机物合成的原料,丁烷冷却器是一种用于丁烷进行冷却的装置,其在冷却器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丁烷冷却器包括冷却箱、换热管组、进气管、回气管、进水管和回水管,冷却箱内设置有冷却腔,换热管组设置于冷却腔内,进气管设置于冷却箱的前端右上部,回气管设置于冷却箱的前端左下部,进气管的输出端与换热管组的输入端连通,回气管的输入端与换热管组的输出端连通,进水管设置于冷却箱前端底部,进水管的输出端与冷却腔相通,回水管设置于冷却箱的顶端中部,回水管的输入端与冷却腔连通;现有的丁烷冷却器使用时,将待冷却的丁烷气体经进气管鼓入至换热管组内,将进水管输入端与冷循环水水源连通,循环冷水进入至冷却腔内,对换热管组内的丁烷气体进行冷却降温,冷却后的丁烷经回气管排出即可;现有的丁烷冷却器使用中发现,换热管组长时间浸泡于循环水中,换热管组外壁易形成水垢,水垢达到一定厚度时对换热管组的换热产生一定影响,换热管组处于冷却箱内,定时检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丁烷冷却器,包括冷却箱(1)、换热管组(2)、进气管(3)、回气管(4)、进水管(5)和回水管(6),冷却箱(1)内设置有冷却腔,换热管组(2)设置于冷却腔内,进气管(3)设置于冷却箱(1)的前端右上部,回气管(4)设置于冷却箱(1)的前端左下部,进气管(3)的输出端与换热管组(2)的输入端连通,回气管(4)的输入端与换热管组(2)的输出端连通,进水管(5)设置于冷却箱(1)前端底部,进水管(5)的输出端与冷却腔相通,回水管(6)设置于冷却箱(1)的顶端中部,回水管(6)的输入端与冷却腔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动板(7)、两组螺纹丝杠(8)、两组内螺纹管(9)、伺服电机(10)、传动链条(11)、主动链轮(12)和两组从动链轮(13),所述两组螺纹丝杠(8)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冷却腔的左端和右端内壁之间,所述两组内螺纹管(9)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移动板(7)的上部和下部,所述两组内螺纹管(9)分别螺装于所述两组螺纹丝杠(8)上,螺纹丝杠(8)与所述内螺纹管(9)螺纹传动连接,所述移动板(7)上设置有多组均布的通孔(14),所述换热管组(2)穿过多组通孔(14),所述多组通孔(14)内均设置有钢丝刷(15),所述钢丝刷(15)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祖强平顺全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海特伟业石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